高中历史

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A、淝水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题目

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淝水之战
  • B、巨鹿之战
  • C、官渡之战
  • D、赤壁之战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参考答案:C

第2题: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争的是( )。

A.祖逖北伐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八王之战

答案:C
解析:

第3题: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这里的“三国”包括( )。 A.魏国 B.秦国 C.蜀国 D.吴国


正确答案:ACD
公元208年曹操举兵南下,在赤壁一带与孙刘联军作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胜曹军,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它促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初步形成。故选ACD。

第4题:

在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破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正确答案: 赤壁之战

第6题:

材料:
下面是初中某位历史教师关于《三国鼎立》课堂教学内容所做的课堂小结:
师:通过老师对本课内容的讲解,谁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呢
生:……
师:安静一下,大家可以举手示意老师来发言。
生: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意味着封建国家的分裂,历时四百多年的秦汉统一的局面结束了.因此是历史的倒退。
生:三国鼎立后,魏、蜀、吴都想成为.天下 的主宰,为此统治者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社会经济凋敝的局面而言,无疑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况且,三国时期又出现了民族大融合.也是历史进步的具体表现。
师:大家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我们能否可以综合以上的内容,以辨证的角度来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意义呢
师:相对于秦汉统一局面而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相对于东汉末年社会
大动荡以致生产力严重破坏的局面而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从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角度来说,三国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出现,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以上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请大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问题:
(1)对上述课堂小结进行分析。
(2)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解析:
(1)优点:该教师在课堂结束环节以三国鼎立局面的时代意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分析这一历史现象背后的意义.以这种方式进行课堂小结,不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全面思考解决问题是十分有益的. 不足:该课堂小结主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口头描述为主,并未形成文字、表格等书面内容,这样做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与复习,容易出现时间越久遗忘越多的情况.此外,该教师忽略了课堂上的习题演练和课后作业布置,导致教学环节的人为割裂,影响教学效果.
(2)①教师要把课堂小结同其他教学环节衔接起来,尽量做到时间安排合理紧凑,在总结教学内容的同时.为课堂练习、作业布置、内容拓展等环节留下一定的时间.”
②教师在总结知识内容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解决能力的培养.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好方法、好思想渗透到小结内容中,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7题: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三国鼎立而成。

  • A、魏、蜀、吴
  • B、晋、唐、蜀
  • C、楚、蜀、吴

正确答案:A

第8题:

(1)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是什么?


参考答案:

赤壁之战。


第9题:

三国时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战役?


正确答案:赤壁之战

第10题: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 A、①③⑤
  • B、②③⑤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