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单选题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A ①③⑤B ②③⑤C ②③⑥D ②④⑤

题目
单选题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A

①③⑤

B

②③⑤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同点有()。
①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②以少胜多的战役③都是以曹操胜利而结束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答案:C
解析: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发生在东汉末年,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但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取胜,而在赤壁之战中败北。故选C。

第2题: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 A、①③⑤
  • B、②③⑤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正确答案:C

第3题:

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策—南京

⑥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参考答案:C

第4题:

歌曲《曹操》的第一句歌词是“东汉末年分三国”。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淝水之战
  • B、巨鹿之战
  • C、官渡之战
  • D、赤壁之战

正确答案:D

第5题:

与中国封建经济基础无关的历史现象是:()

  • A、百家争鸣
  • B、东汉末年军阀混战
  • C、工农武装割据政权
  •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正确答案:D

第6题:

导致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分裂割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
B.黄巾大起义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答案:A
解析:
由于东汉自光武帝刘秀之后的几代帝王都坚持了缓和的统治政策,减免赋税,实际受益的是大的豪强地主,东汉时期的土地兼并达到了一个空前的水平,所以豪强地主在保护自己财产的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个内部有强大凝聚力的军事集团,最终造成了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第7题:

从军阀混战局面向三国鼎立格局发展始于:()

  • A、官渡之战后
  • B、孙权据江东根据地后
  • C、赤壁之战后
  • D、刘备占益州后

正确答案:A

第8题:

材料:
下面是初中某位历史教师关于《三国鼎立》课堂教学内容所做的课堂小结:
师:通过老师对本课内容的讲解,谁能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呢
生:……
师:安静一下,大家可以举手示意老师来发言。
生: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意味着封建国家的分裂,历时四百多年的秦汉统一的局面结束了.因此是历史的倒退。
生:三国鼎立后,魏、蜀、吴都想成为.天下 的主宰,为此统治者都重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相对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社会经济凋敝的局面而言,无疑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况且,三国时期又出现了民族大融合.也是历史进步的具体表现。
师:大家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那么我们能否可以综合以上的内容,以辨证的角度来分析三国鼎立局面的历史意义呢
师:相对于秦汉统一局面而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相对于东汉末年社会
大动荡以致生产力严重破坏的局面而言,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从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角度来说,三国时期民族大融合的出现,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以上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请大家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问题:
(1)对上述课堂小结进行分析。
(2)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解析:
(1)优点:该教师在课堂结束环节以三国鼎立局面的时代意义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分析这一历史现象背后的意义.以这种方式进行课堂小结,不仅有效地训练了学生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而且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这对优化学生的思维、全面思考解决问题是十分有益的. 不足:该课堂小结主要以教师和学生的口头描述为主,并未形成文字、表格等书面内容,这样做不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与复习,容易出现时间越久遗忘越多的情况.此外,该教师忽略了课堂上的习题演练和课后作业布置,导致教学环节的人为割裂,影响教学效果.
(2)①教师要把课堂小结同其他教学环节衔接起来,尽量做到时间安排合理紧凑,在总结教学内容的同时.为课堂练习、作业布置、内容拓展等环节留下一定的时间.”
②教师在总结知识内容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解决能力的培养.将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好方法、好思想渗透到小结内容中,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9题:

联系东汉末年的政治.经济局势以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谈谈你对东汉统一政权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这种观点的看法。


正确答案: 东汉后期,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后来宦官长期专权,导致政治黑暗,经济衰退,广大农民流离失所。因此而爆发的黄巾起义使天下分崩离析,各地武装集团与豪强地主结合,形成军阀长期混战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相比,是由割据到局部统一的进步,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

第10题: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 B、政权分裂与社会的倒退
  • C、民族大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
  • D、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