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对袁隆平评述正确的是()。A、1980年获国家特等发明奖B、他在实验室研究成功C、提出水稻杂交的新理论D、他的成就只在国内产生重大影响

题目

对袁隆平评述正确的是()。

  • A、1980年获国家特等发明奖
  • B、他在实验室研究成功
  • C、提出水稻杂交的新理论
  • D、他的成就只在国内产生重大影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3)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正确答案:

①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②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杰出学者的成长;③一旦祖国有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他们也会随时回来。

第2题:

试评述严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严复秉持经济自由主义,批驳了各种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和做法。一种是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出发,对一些行业予以扶持而对另一些行业加以限制。严复认为,财富是靠民力生产的,国家的干预,必然要影响百姓生产力的自由发挥,从而影响财富的生产,所以干预的结果,只能减少而不会增加财政收入。另一种是从平抑物价出发,主张对生产和流通进行干预,严复认为,干预造成的平价,并非真平,只有自由竞争,才能不仅使物价真正趋平,而且能使物价趋廉。严复还批判了行业垄断行为,认为这种垄断只有利于该行业,却有损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在各国相通时代,这种垄断实际上是行不通的,只会使该行业被外国货物挤出市场。对于对外贸易,严复也主张任其自由,认为重商主义的错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通病。严复也承认在有些领域,国家干预不能取消,比如专利保护。他认为当私人经营力不能及、私人经营不如国家经营经济或需要国家力量做先导时,国家可以干预经济活动。


第3题:

你对名人作广告有何评述


参考答案:关于名人作广告问题: 1)名人作广告是可行的
2)并非所有的产品都要名人来作广告 
3)对名人广告中的虚假行为应该严惩不贷: ①名人要有起码的道德,即不作虚假骗人广告 ②一旦作假广告必须坚决爆光,进行经济处罚退回广告收入归公 ③要对企业进行有力度的处罚 ④要对有关媒体进行处罚,这涉及到媒体的公信度问题,特别是国家媒体,因为人们信任他们,所以必须爆光重罚,现在这个问题最大,否则,报纸电视的内容大家都不相信,这就出大问题了。
 4)名人广告成本太高,加重用户的负担。 5)如果是同样的产品,我主张不买名人广告产品,何必把钱送给那些名人呢?他们已经够富了。

第4题:

评述个性的主要标志是社会本质。

A

B



第5题:

“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 )。

A.创设情境──分析评论──审美导引──综合评述
B.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
C.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创作练习
D.观察作品──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

答案:B
解析:
B选项,“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程序是: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综上,B选项正确。

第6题:

文献综述根据评述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综合性评述和()。

A.整体性评述

B.专题性评述

C.深刻性评述

D.学科性综述


参考答案:B

第7题:


评述在切削加工中“以铣代刨”的论点是否正确。




答案:
解析:

答:在切削加工中“以铣代刨”的论点是正确的。铣床的加工范围与刨床加工范围相近,但比刨床加工范围广,并具有以下特点:铣刀是一种多齿刀具,铣削时,有几个刀齿同时参加铣削,铣刀上的每个刀齿是间歇工作,使得刀齿冷却条件好,刀具耐用度高,切削精度也可提高,因此铣削加工有较高的生产率,刨削用单刀切削,切削速度低,刨刀回程时不工作,因此生产率低,故“以铣代刨”的论点是正确的。


第8题:

对我国狱内犯罪的评述?


参考答案:

①我国狱内犯罪率是比较低的
②近年来狱内暴力犯罪有所增加
③我国的狱内犯罪是可以控制的


第9题: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它的另一个称号是“中国魔稻”。下列关于杂交水稻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73年袁隆平人工培育出世界上首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B.1981年袁隆平和籼型杂交水稻获国内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C.袁隆平因对杂交水稻的杰出贡献获我国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D.2011年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6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

答案:D
解析:
2011年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

第10题:

对中国行政组织改革的简单评述


正确答案: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组织在理顺与其他组织的职能关系上,总的方式是正确的。
(2)从1988年开始的机构改革,提出了以转变职能为中心,这是非常正确的,它抓住了我国当前政府机构的根本问题。
(3)1998年以前的三次机构改革,总体而言,并未走出膨胀——精简——膨胀的怪圈,在职能转变上艰难而缓慢;精简人员难以安排,成为机构改革的一大障碍
(4)1998年机构改革比起前三次机构改革有很大的进步,其进步主要表现在:①是抓住了如何才能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撤销了大量的行使微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专业经济主管部门。②是机构改革的力度大、范围广、配套措施全,对其他经济、社会事务部门也进行了合并、降格。对整个机构精简的人数达到50%,精简人数之多,是历来机构改革所没有的。③是机构改革沿着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有利于推进我国政府机构总体改革。1998年改革也存在问题:一是带有明显的过渡性,这主要表现在经济主管部门还没有按大行业组建,对社会事务管理的部门仍然有分工过细的问题。二是风险性较大。精简人数过多可能带能一系列社会问题;编制法规的滞后使改革方案、成果缺少必要的法律保障。
(5)行政组织自身管理的法制尚待进一步加强。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