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唐初继承隋制,“故尚书省上承君相,下行中外百司,为全国行政之总枢纽,为政令之制颁而节制之机关,非实地执行之机关也”。材料表明唐朝初期尚书省()A、总理朝政成为三省的核心B、为全国政务执行机关C、与中书、门下地位平等D、与中书、门下相互牵制

题目

唐初继承隋制,“故尚书省上承君相,下行中外百司,为全国行政之总枢纽,为政令之制颁而节制之机关,非实地执行之机关也”。材料表明唐朝初期尚书省()

  • A、总理朝政成为三省的核心
  • B、为全国政务执行机关
  • C、与中书、门下地位平等
  • D、与中书、门下相互牵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元朝“上承天子,下总百司”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行中书省

答案:A
解析:
中书省是元朝全国最高的行政机关。尚书省在元朝隶属于中书省且旋设旋废。门下省是隋唐时期审议中书省决议的中央机关。行中书省是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关。

第2题:

下列关于唐宋司法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唐承隋制、宋沿唐制,设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分掌中央司法审判职权
B、大理寺审理中央百官与京师发生的案件
C、宋太祖时,刑部被审刑院代替
D、御史台分设台院、殿院、史院,统辖下属的诸御史

答案:A
解析:
A项正确,大理寺审理中央百官与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宋太祖是为加强对中央司法机关的控制而设立的,但刑部依然存在,但地位在审刑院之下,神宗时裁撤审刑院,恢复了大理寺和刑部的原有职能。刑部主要负责死刑复核、在押犯的申诉,以及官员的昭雪等事。御史台中分设台院、殿院和察院,台院执掌纠弹中央百官,参与大理寺的审判和审理皇帝交付的重大案件。殿院执掌纠察百官在宫殿中违反朝仪的行为和巡视京城及其他朝会、郊祀中的失礼行为。察院纠察州县地方官吏的违法行为。唐代时以“道”为监察区,每道设一名监察御史,称为巡按使,品级虽低,但权力极大,是皇帝监督地方的耳目。

第3题:

隋文帝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参考答案:错误

第4题:

《宋史包拯传》记载:“(包拯)迁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后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后拜枢密副使。”包拯在御史中丞、三司使、枢密副使时分别职掌()

  • A、监督百官、管理财政、管理军政
  • B、管理财政、监督百官、管理军政
  • C、管理财政、管理军政、监督百官
  • D、监督百官、管理军政、管理财政

正确答案:A

第5题:

唐袭隋制,中枢机构仍为三省。中书省主出命,长官为中书令,正二品。门下省主封驳,长官为侍中,正三品。尚书省主执行,长官为尚书令,正二品。为避忌讳,尚书省的实际长官为(),皆为从二品。

  • A、左右仆射
  • B、同三品
  • C、参知政事
  • D、同平章事

正确答案:A

第6题:

隋王朝国祚短促,但在制度建设上却多有建树,既有继承发展,又有开拓创新。其中,由隋开创并为唐所继承的制度有

A.府兵制、三省六部制 B.府兵制、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D.科举制、均田制

答案:C
解析:

第7题:

唐初宰相的议事之所是(  )

A.政事堂
B.尚书省
C.吏部
D.自虎堂

答案:A
解析:
唐初沿袭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唐朝不再授人以尚书令之职。左、右仆射代领尚书省事,其职能也相当于宰相。三省长官共议国政,执宰相之职,政事堂是他们议的场所。因此,正确答案是A。

第8题:

隋唐中央最高政权机关“三省”是中书(隋称为内史省、内书省)省、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掌制令决策,门下省掌(),尚书省掌行政。


参考答案:审核驳正

第9题:

翻译: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正确答案: 孙子说: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第10题:

“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财政官制?()

  • A、汉代
  • B、唐朝
  • C、宋初
  • D、元朝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