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顾炎武曾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说明他主张()A、经世致用B、为政以德C、心即理也D、独尊儒术

题目

顾炎武曾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说明他主张()

  • A、经世致用
  • B、为政以德
  • C、心即理也
  • D、独尊儒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王夫之指出:“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他的这一观点

A.主张知易行难
B.主张以行为基础的知行合一
C.主张因知进行
D.主张行先知后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的知行观。
【正确分析】王夫之这段话意思是:知必须依赖于行,只有行才能使人们获得成功;行可以取得知的效果,而能知未必能行,事情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力行,而不取决于认识。实践能使人们的认识取得客观的效果,而认识本身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知而不行,即无实效。由此,王夫之得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的结论,认为在知与行的关系中,行是主要方面,是两者统一的基础。王夫之这一以行为基础的知行统一学说,是中国古代以实践为核心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干扰分析】王夫之的观点没有讨论知与行之间难易和先后的问题。因此,AD选项错误。C选项本身与王夫之的观点相反,也错误。

第2题:

他是湖南人,曾学于王闿运,齐白石是他的同门师兄弟,他也曾在日本和孙文争论,后效力于袁世凯,是筹安会六君子之一,再后来秘密加入共产党,他是()。


正确答案:杨度(杨皙子)

第3题:

韩愈、孟郊明确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明道”是为文的目的,“为文”只是明道的手段。()


标准答案:错

第4题:

()曾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

  • A、《论语》
  • B、《荀子》
  • C、《左传》
  • D、《吕氏春秋》

正确答案:B

第5题: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一句的意思是()。

  • A、孔子说:“君子在天地之间,没有不适应的,也没有莫名的,始终以义为依据。”
  • B、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不盲目适从,也不盲目否定,始终以义为依据。”
  • C、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不适应的地方,不肯定的地方,就要用义去比对。”
  • D、孔子说:“君子在人间替天行道,没有不适合,也不枉然,正义与其同在。”

正确答案:B

第6题:

()中说:“诚者,自诚也。”“君子诚之为贵”。

  • A、《易经》
  • B、《中庸》
  • C、《孟子》
  • D、《老子》

正确答案:B

第7题:

董仲舒曾说:“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服从
  •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D、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正确答案:D

第8题:

《孟子》说“夏、商、周设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这里的庠、序、学、校是指__________。


正确答案:
学校.

第9题:

下面哪句话是孟子说的?()

  • A、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 B、食而弗爱,豕交之也
  •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D、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正确答案:B

第10题:

荀子说:“故,法不能独立,令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

  • A、认为法律应当由君子制定
  • B、强调良吏执法的重要性
  • C、主张在执法时将君子和小人区别对待
  • D、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君子以德治国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