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题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法律和英国《大宪章》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原因
汉律:秦律严酷繁杂,吸取教训;汉初经济残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儒学融合法家等思想形成新儒学,强调礼法并用。
《大宪章》:英国具有法治传统;中世纪的契约关系、政治协商传统;王权与贵族矛盾激化,臣民反专制,争取民主、自由意识的产生;人文精神的发展。
2、历史价值:对后世都产生深远影响;都有利于缓和矛盾,稳定政局;都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正确答案: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第2题: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4分)


正确答案:

( 2 ) 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呈现出阶段性。

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第3题: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正确答案:
(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

第4题: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9分)


正确答案:

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

第5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5)


正确答案:

2)历史背录.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杜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第6题:

(3)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13分)


正确答案:
(3)蒸汽机采用新的能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业革命,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加剧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7题: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15分)


正确答案:

3“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止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铁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

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第8题: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8分)


正确答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取消农业税是党和政府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结构改善、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长达2600年的农业税的取消,意味着中华文明 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标志着国家政策的重大转变;由农业至此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有重视积累、优先发展到关注民生、共享改革成果,由重视城市建设到强调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

第9题: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的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10分)


正确答案:

(2 )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

1791年宪法》:从确立实际的民主制度出发,目的在于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保护有产者的利益.建立稳定的杜会铁序。

第10题: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对民族关系的认识。(9分)


正确答案:
(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盛;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