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法学)

判例法表现为法院对于诉讼案件所作判决之成例,此种判例对于法院以后审理类似案件具有()。 A、普遍说服力B、普遍约束力C、个案指导力D、个案约束力

题目

判例法表现为法院对于诉讼案件所作判决之成例,此种判例对于法院以后审理类似案件具有()。

  • A、普遍说服力
  • B、普遍约束力
  • C、个案指导力
  • D、个案约束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国际法院的判决只对案件和案件当事人有约束力。这表示()

A.国际法院的判决对以后的案件没有影响

B.国际法院的判决不对第三方创设义务

C.国际法院的判决不发展国际法的规则

D.国际法院的判决对国家没有约束力


参考答案:B

第2题:

甲法官处理一起伤害赔偿案件,耐心向被告乙解释计算赔偿数额的法律依据,并将最高法院公报发布的已生效同类判决提供乙参考。乙接受甲法官建议,在民事调解书上签字赔偿了原告损失。关于本案,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2011年)

A.法院已生效同类判决具有普遍约束力
B.甲法官在该案调解时适用了判例法
C.甲法官提供的指导性案例具有说服力
D.民事调解书经乙签署后即具有行政强制执行力

答案:C
解析:
一般地,法的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后者,是指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合同等的法的效力。这些文件在经过法定程序之后也具有约束力,任何人不得违反。但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是适用法律的结果而不是法律本身,因此不具有普遍约束力。“普遍约束力”,是指针对的人不特定,且能够反复适用。在本题,法院对某一案件作出的已生效判决,仅是对该案件的处理,对其他类似案件不具有普遍约束力,故选项A说法错误。所谓判例法,是指基于法院的判决而形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先例规则,这种先例规则对以后的相同或类似案件具有法律规范效力,能够作为法院判案的法律依据。在当代中国,不采用判例法制度,判例不具有法律规范效力。甲法官在该案调解时适用了判例,而非判例法。故选项B说法错误。
判例在法的适用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弥补制定法的不足。具体地说,任何判例都是法官结合特定案件事实将具有一般性和抽象性的制定法规范具体化的一种结果,也就是说判例不再是一般的和抽象的了。这至少为将来的法官运用该制定法解决具体案件提供了思路、经验和指导。同理,任何判例都是法官针对具体案件事实将具有模糊性和歧义性的制定法进行解释而得到的一种结果,也就是说,任何判例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语言的模糊性和歧义性,使制定法的语言的外延和内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厘清。这样,判例就为将来的法官适用制定法解决具体案件提供了帮助,至少可以减轻法官的工作负担。总之,选项C表述正确,当选。
《民事诉讼法》第97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根据上述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才具有法律效力,仅由一方当事人签署,并不会使该民事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其次,即使民事调解书具有法律效力,也不是“具有行政强制执行力”。在现行法上,“行政强制执行力”是生效的行政行为才可能具有。法院制作的民事调解书,是司法行为,它生效后应具有的是“司法强制执行力”。总之,选项D说法错误。

第3题:

:最高人民法院对在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律规范所作的解释?( )。

A.对下级法院具有普遍约束力

B.没有普遍约束力

C.对下级法院没有约束力

D.有普遍的约束力


正确答案:A

最高人民法院做出的司法解释在我国居于正式解释的地位,其做出的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解释,对各级人民法院均有约束力。故选A。

第4题:

最高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所作的解释(  )。
A.对下级法院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B.只对省级法院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C.只对县级法院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D.只对基层法院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答案:A
解析:
【精解】最高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所作的解释,属于司法解释,对下级法院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第5题:

李某因热水器漏电受伤,经鉴定为重伤,遂诉至法院要求厂家赔偿损失,其中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庭审时被告代理律师辩称,一年前该法院在审理一起类似案件时并未判决给予精神损害赔偿,本案也应作相同处理。但法院援引最新颁布的司法解释,支持了李某的诉讼请求。关于此案,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经鉴定为重伤”是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
B.此案表明判例不是我国正式的法的渊源
C.被告律师运用了类比推理
D.法院生效的判决具有普遍约束力

答案:B,C
解析:
法律上进行价值判断是一种规范性判断,它关注法律应当是怎样的,什么样的法律才符合人性和社会的终极理想;法律事实判断是一种描述性判断,其任务主要在于客观地确定现实法律问题的本来面目,是典型的“实然”判断。“经鉴定为重伤”是“实然”判断,故是事实判断,而非价值判断,故A项错。法的正式渊源,是指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并且直接作为法律人的法律决定的大前提的规范来源的那些资料。对于正式渊源,法律人必须予以考虑;或者说,法律人有义务适用。本案中,法院援引最新颁布的司法解释否定了在先判例,表明:在我国,法律人对判例没有必须适用的义务,故B项对。
类比推理在法律上适用的基本形式为:一个规则适用于甲案件;如果乙案件在实质上与甲案件相似,那么适用于甲案件的规则也可以适用于乙案件。被告律师运用了类比推理,故C项对。普遍约束力包含了反复适用的效力。法院生效的判决仅针对案件当事人有约束力,不具有反复适用的效力,故D项错。

第6题:

宪法判例:是法院对具体案件所作出的、可以援引作为以后审理同类案件依据的涉及宪法内容和制度的司法判决。( )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第7题:

甲法官处理一起伤害赔偿案件,耐心向被告乙解释计算赔偿数额的法律依据,并将最高法院公报发布的已生效同类判决提供乙参考。乙接受甲法官建议,在民事调解书上签字赔偿了原告损失。关于本案,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A、法院已生效同类判决具有普遍约束力
B、甲法官在该案调解时适用了判例法
C、甲法官提供的指导性案例具有说服力
D、民事调解书经乙签署后即具有行政强制执行力

答案:C
解析:
【考点】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判例)【详解】在中国,判例的重要性被人们普遍承认。但是,中国不是判例法国家,法院已生效同类判决不具有普遍约束力。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裁判文书具有最高的司法效力,但是作为法的非正式渊源而存在,不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只具有法律说服力。故C正确,AB错误。人民法院进行调解,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但是这里的法律效力,主要是指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而不是行政强制执行力。故D错误。

第8题:

最高人民法院在审理具体案件时,由审判员对有关法律规定适用于具体案件所作的说明()。

A.属于审判解释,对下级法院有普遍的约束力

B.属于案例解释,只对该具体案件有效

C.属于审判解释,有普遍约束力

D.不属于审判解释,只对具体案件有效


参考答案:B, D

第9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第七条:“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各级人民法院审判类似案件时应当参照。”下列对于该规定的理解,正确的是

A.人民法院参照指导性案例审理类似案件体现了“同案同判”的要求
B.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具有普遍的法律约束力
C.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指导性案例属于立法活动
D.指导性案例是当代中国的判例法

答案:A
解析:

第10题: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典型案件判决,对同类案件具有法律约束力或指导意义,说明我国是判例法国家之一。


正确答案: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