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列举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对战时教育所采取的一些新措施。

题目

列举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对战时教育所采取的一些新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国民政府为加强对学校教育的管理和控制权采取了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从四个方面论述:
1.“整饬学风”,建立训育制度
2.实行童子军训练和军训
3.颁布课程标准,实行教科书审查制度
4.实行毕业会考制度


第2题:

简述国民政府加强对教育控制采取措施?


参考答案:

在政治上,适应国民党建立一党专政统治的需要,国民政府大力推行党化教育,加强对学校的控制。
在行政上,国民政府成立之初,于中央设立大学院,管理全国学术及教育行政事宜。
在学制上,国民政府教育分初等、中等、高等及社会教育三级四类。初等教育以小学为主,修业六年。中等教育包括普通中学、师范学校、职业学校。高等机关分大学、独立学院、专科学校三种形式。社会教育包括民众学教、函授学校、民众教育管、通俗演讲所等,以提高民众文化素质、增进民众生产及生活技能为目的。


第3题:

遵循战时教育方针,国民政府为保存教育实力采取了以下措施()。

A.高校迁移

B.学校国立

C.建立战地失学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

D.设置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

E.坚强对学校控制


参考答案:A, B, C, D

第4题:

南京国民政府遵循"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战时教 育方针,抗战时期主要采取下列哪些应变措施? ( ) ①高校迁移②学校国立③建立战地失学青 年招致训练委员会④设置战区教育指导委员 会,实施战区教育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抗战时期教育方针的落实措 施。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7年8月,国民政府 提出了 "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颁布了 "一切仍以维持正常教育"为主旨的《总动员时 督导教育工作办法纲领》。该方针的主要内容包 括:①要求战争发生时,无论是学制、课程、学校 秩序、教育经费都应该以平时为原则,"以维持正 常教学为主旨”。②为“适应抗战需要”和“符合 战时环境”,适当“改订教育制度及教材,推行战 时教程”,训练抗战所需要的各种专门技术人员。 ③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一方面要求教育 青年学生信仰三民主义,抵制共产主义思想;另 一方面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以立民族之自信”。 在“战时须作平时看”这一政策的指导下,一 批高校内迁,保证了高等教育的延续发展。另 夕卜,还建立了 一批国立中学,对中等教育的发展 起到了稳定作用。 “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一项 并不短视的重要决策。它建立在对战争持久性 的抗战形势估计的基础上,坚持“抗战与建国兼 顾”的原则,没有因抗战而放弃正常的教育,顾及 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这一政策客观上维持教 育的连续性,为以后国家的建设培养、储备了一 定的人才。当然,这一政策也成为国民党控制教 育、抑制民主思想发展的有效工具。

第5题: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政策,在中等教育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

A.设立国立中学
B.实施毕业会考
C.中学西迁
D.实行军训制度

答案:A
解析:
1937年,国民政府提出了“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在中等教育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是设立国立中学,保障部分学校正常办学。

第6题:

南京国民政府遵循“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战时教育方针,抗战时期主要采取下列哪些应变措施()

①高校迁移

②学校国立

③建立战地失学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

④设置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实施战区教育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第7题:

列举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对战时教育所采取的一些新措施。


参考答案:

(1)在高等教育方面,增设师范院校,注重实用科学教育;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科目调整、教材编纂、师资审定、新生招收、毕业考试和学业竞试。
(2)在中等教育方面,实行分类划区办学,改订课程,统编教材,鼓励发展职业及师范教育。
(3)在初等教育方面,教育部陆续颁布《国民教育实施纲领》、《国民学校法》、《强迫入学条例》,要求各地普遍建立保国民办学校和乡镇中心学校,各级政府有责任和义务强迫符合条件者接受相应的教育。
(4)在中等以上学校中增设国防系科,开展以国防教学与研究为核心的特种教育。
(5)在沦陷区推行战区教育。
(6)提高小学教师待遇、增加中央对地方教育的补助等措施,以保证和推动战时民众义务教育、补习教育和学生初等教育。


第8题:

试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行政执行方面采取的改进措施?


参考答案:(1)在国防最高委员会中设立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经委员长指定可以列席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务会议。国防最高委员会作出决义后,即交执行委员负责执行,这保证了决定执行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推进行政三联制。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国防最高委员会根据蒋介石的指示,从1940年开始推行行政三联制,即按照行政运行的顺序,将一切工作过程分为计划、执行、考核三个阶段。国防最高委员会是将三者统一和联系起来的最高指挥机关。按这一框架,国防最高委员会增设中央设计局和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于是形成这样的运行系统:中央设计局管设计,党政军原有机关管执行,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考核。国防最高委员会利用中央设计局和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一方面严格控制各级政府的施政计划及预算,另一方面密监督其计划的执行。行政三联制是蒋介石集党政军大权于国防最高委员会,加强对各级行政机关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手段,其结果是进一步增加了党政军机构的重迭和矛盾。
(3)实行分层负责制。即将各机关人员分成若干层级,明确规定各层级的职责权限,使各级人员都明确责任,做到职责专一,功过分明,便于查核。具体层次及责任如下:第一级即各机关最高长官,主要掌握本部门的决策权;第二级即各级机关幕僚长,其职责主要是参与起草以及组织实施一级长官的决策;第三级即幕僚长以下司、局、处、科长等,其主要职责是落实一、二级长官交办事项;第四级即文书、科员、书记员、办事员等,各按具体情况确定其责任。
(4)推行幕僚长制。这是一种机关工作制度。国民政府将机关工作分为政务工作和事务工作,主管长官负责政务工作,而常务次长、秘书长、主任秘书、支部书记等官吏则着重负责事务工作。这些负责事务工作的长官就称为幕僚长。提倡幕僚长的目的,是要各级幕僚长负起责任,不要事事推给主管长官,妨碍主管长官对重要政务的筹划和处理。
(5)改进公文处理办法。强调文书处理“贵在快捷”,要求各机关切实做到“层层节制”,“级级负责”。尽管国民政府三令五申,但是由于官僚机构臃肿,吏治腐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9题:

简述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教育举措。


答案:
解析:
(1)提出“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强调教育的着眼点不仅在战时,而且在战后,成为抗战时期教育的指导性原则。 (2)组织高校迁移。将一批重点大学迁往西南、西北地区,坚持办学,为中国教育保存了精英力量。 (3)建立国立学校。新设立国立中学,部分私立大学转国立,保障骨干学校正常办学,满足流徙青年求学愿望。 (4)设置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维持战区各级教育,联络爱国人士和教师抵制奴化教育,招致失学青年就学就业,实施战区教育。

第10题:

下列有关国民政府对各级教育的措施描述错误的是(  )

A.初等教育实行普及国民教育
B.抗战时期,中等教育增长最快
C.高等教育抗战胜利后学校和学生数量达到最高
D.抗战时对教育缺乏控制

答案:D
解析:
并非缺乏控制,而是控制很严,如儿童实行童子军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