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简述李清照词史贡献。

题目

简述李清照词史贡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结合文学史知识,谈谈你对李清照批评柳永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的理解。
李清照要求词的格调高雅典重,她批评柳永词说:“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这是就柳词中喜欢表现勾栏瓦肆之所,并常用俚俗语而言的情况做出了批评。从中可以看出李清照对词典雅美的追求。这种典雅美也可视为李清照词学观的综合体现。而我主张柳永的词尽管存在着李清照所批评的缺点,但一个作家的创作是与其生活的经历有直接关系的。柳永的创作是其生活经历的体现对词的表现领域及通俗易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2题:

李清照词论最具贡献的方面之一是()。


正确答案:别是一家

第3题:

下列关于李清照的说法正确的有 ( ) A.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B.李清照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 C.《声声慢》(寻寻觅觅)是李清照的代表作 D.李清照前期作品多为闺情词 E.李清照后期词主要抒发悼亡之悲和怀旧之思


正确答案:ABCDE

第4题:

试简述李清照的‚词别是一家‛的词论观点的内涵,以及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正确答案: 李清照这一著名的词学观点,是针对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词创作和观点而发的,见于她的《论词》一文。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她批评苏轼的词是句读不葺之诗。
那么词和诗究竟有什幺本质区别呢?她认为两者区别主要在于:
诗只有较为简单粗疏的声律要求,而词则特别讲究音律、乐律之规则;
如果说,诗要求语言的节奏美,则词不仅要求语言的节奏美,而且要求歌唱时的音乐美,反对以诗的粗疏的格律来破坏词之音乐美。‚盖诗文分平侧(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又押上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她对于五音、五声、清浊轻重等没有具体解释,但总的说来是词在音律上远比诗律严格。

第5题:

简述柳永词的贡献。


正确答案: 柳永将词从以晏殊为代表的专写显贵士大夫的天地,转向市井俗民,以至青楼,突破了文人词的局限,熔雅俗于一炉,专力创制市井新声,以致“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他巧妙地将传统的游子思妇的题材与自己切身的心灵体悟结合起来,不再如小令那样单镜头地表现一刹那的感觉,而是以慢词的铺陈功能,将外物与内感互相融合的过程,即将心灵感受的复杂过程娓娓唱来,层次繁复而分明,视角广阔而集中,创造出情、景、理交融的妙境。柳永一生大量写作慢词,不仅突破了以往词在篇幅上的限制,更在艺术手法上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了慢词的铺陈漫衍的功能,以及和乐的美。在继承民间传统的基础上,他的词无论在语言或情调方面都能雅俗兼容,自成一家,开一代之先河。同时他的词反映了宋代真实的社会面貌,又具有个人的特殊品质,从而在词的发展史上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第6题:

简述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词论。


正确答案: “别是一家”即是李清照对于词的认知,对于词的观点以及其对于词与诗的界定与区分,“别是一家”更是李清照的词情境界。李清照在其论述中,描绘及叙述了词的源流演变,总结以前诸家创作的优缺点,指出了词体的特点及创作的标准。我们可以从《词论》中可以寻出三个要点:即;词的雅俗问题;词的音律问题;词的“别是一家”。其实,在《词论》中,词的雅俗和音律都是为了论证第三点即词的“别是一家”出现的,因而,我们可以说,“别是一家”是整个论述的核心,而“别是一家”也正代表了李清照的词情观。
据历史考证,李清照的《词论》写在“靖康之难”之前,那个时候的李清照,做为礼部员外郎的千金,同时又是状元王拱辰的重孙女,家学渊博深厚。做为从小生长在这种学术气息浓厚的家庭环境里的李清照来说,环境对于她后来在文学上的成就,不能不说有很大的帮助。而在其嫁给赵明诚之后,由於兴趣相投,把整个生活都建立在艺术的基础上。
《词论》的出处大约就是在这一个阶段。当然,李清照的才情必然是高的,这点即使是清代大学时纪昀都是非常首肯的。而作为词来说,她更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认知,因而我们不能不说其词情是高远的。任何的文学表现或者是评论,总是要站在一个大的历史环境下来看。往往在人生或者历史的转折点,会有更多动人心魄的文章或者诗词。
在安定的环境中,李清照很清晰的系统的论述了词体特点,总结了词的发展,更对词坛的名宿做了相应的评述。对于在那个时代的一个女人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而对于其评述的系统性理论性和时代性,我们更可以看出李清照在词情方面的体悟。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文化艺术。
这些,都成为她词情的一部分,在早期的作品《一剪梅》中,全篇充满了一个小女人的温婉,文字雅致同时又充满了音乐的律动感。恰恰符合她所做《词论》中对词相关框架结构的描述。可惜不久之后,宋朝遭受“靖康之难”,金人的兵火,毁灭了他们美满的家庭生活和艺术空气。钦宗、徽宗被掳回金国,宋室也南迁了。他们不得不把收集的历代金石书画抛弃了大部分,只带了最精要的一小部分,匆匆的逃难到江南。而赵明诚就在旅途中罹患热病而死,留下李清照孤单一人。
昔日的神仙眷侣,到头来只剩孤雁单飞,李清照心中所受的打击和悲痛,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加以战火日渐迫近,社会一片离乱,几乎不容许她落泪伤心。她只好带著一颗破碎的心,无依无靠的生活在贫困悲苦的环境中,东飘西泊,不知流浪过多少地方,却始终找不到一个安身之所。她就这样遥望著沦陷的故乡,思念著死去的丈夫。《声声慢》就出自那个时期。同样充满了韵律感的一首感怀之词,同样能体会出“别是一家”,但这个时候李清照的词情确是充满了回忆和幽怨。无论是李清照美满快乐的前期生活抑或是国破家亡后流浪时悲苦的后期间,从其作品中,那种独特的别是一家的词情观无处不在、韵律、节奏、情绪和自己那种始终的特色。
李清照依据这些要求,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主张分别诗词畛域,对两种不同形式的文学应该做出不同的对待。就这方面说也许是合理的。因为各种文体的艺术特征,应该有它相对的独立性、固定的形态、发展规律和创作方法。李清照对那些既疏于音律,又毫无词境的制作提出批评,或许是为了救敝补偏,矫正词风。虽然故有的词家认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主张,就是针对苏轼“以诗为词”的倾向而发的,是不无道理的。但我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的《词论》来源于她对于词,词情以及词情观的认知和体会。
可以知道,李清照的论文虽然只表示她个人的主张,但是她的主张基本上代表了那个时代多数人认为词应该以婉约为正宗的看法。实际上,从宋至清的整个词坛的情况来看,词的内容是以婉约风格为主的。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必须有别于诗,较正统地反映了历代人们对于词的看法,从整个词史上看,是符合词的发展实际的。当然,这其中更多的是李清照自己对词以及词的韵律架构的一种体会和认同。

第7题:

简述苏轼以诗为词对词体革新的贡献。


正确答案: 1)突破“词为艳科”的体制,反映生活内容扩大
2)突破音乐对词体的束缚,使依赖音乐传播的歌辞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3)有意识地以诗的意境、创作方法入词,突破音乐对词体的约束。
4)使词由“歌者的词”变为“士大夫的词”。
5)作词寓以诗人句法,引议论入词,大量用经、子典故。

第8题:

词“()”是李清照最重要的词学观点。
别是一家

第9题:

简述曹操的文学史贡献。


正确答案:1、曹操是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2、他最早用乐府旧题写时事,对后世影响很大
3、他的诗古直悲凉,气韵沉雄,体现了建安风骨。

第10题:

结合文学史知识,谈谈你对李清照批评柳永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的理解和意见。


正确答案:李清照主张词要讲故实(即要用典故),要讲格调高雅、典重。而柳永词喜用口语、用俗语、俚语,再加上柳词内容有许多写下层人物(如演员、妓女等)的情爱,所以出身于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的李清照就认为‚词语尘下‛。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于都市中的浪子,经常混迹于阁楼妓馆,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歌妓和市民大众的生活心态相当了解,因而他一改文人词的创作路数,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迎合满足市民大众的审美需求,变雅为俗,着意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调,比较贴近市民大众的日常生活和欣赏趣味,其中的确有流于庸俗者,但据此而予以全盘否定,这种理解其实是有偏颇之处的,其实柳词当时很受欢迎,有道是‚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