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

犯罪主观方面的罪过形式有:()A、故意B、过失C、对象D、客体E、关系

题目

犯罪主观方面的罪过形式有:()

  • A、故意
  • B、过失
  • C、对象
  • D、客体
  • E、关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一切犯罪构成均须具备的主观要件是()

A.故意

B.过失

C.放任

D.罪过


参考答案:D

第2题:

罪过是指(  )。


A.犯罪的故意

B.犯罪的过失

C.犯罪的故意、过失

D.犯罪的故意、过失、目的和动机

答案:C
解析:
刑法意义上的罪过,从心理学上的角度上讲,具备两个基本心理因素,这就是:认识和分辨事物的意识因素;决定和控制自己行为的意志因素。但作为刑法上的罪过要求是,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表现为危害社会的行为并构成犯罪,包括故意和过失两方面。故选C。

第3题:

一切犯罪都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是( )。

A.犯罪的故意

B.犯罪的过失

C.犯罪的目的

D.罪过


正确答案:D
解析:罪过既可以指犯罪的故意,也可以指犯罪的过失。

第4题:

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可以是()

  • A、疏忽大意的过失
  • B、过于自信的过失
  • C、间接故意
  • D、直接故意
  • E、主观过错

正确答案:A,B,C

第5题:

关于罪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犯罪故意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
B.犯罪过失是罪过的一种表现形式
C.罪过的本质在于:行为人对自己行为造成的损害结果在主观上应受到谴责
D.坚持罪过责任原则,意味着反对“主观归罪”


答案:A,B,C
解析:
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有关罪过的知识。
刑法理论上所说的罪过是指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它和犯罪目的以及犯罪动机等因素一起组成了犯罪的主观方面。在犯罪的认定上,之所以要考虑行为人的罪过,是因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成立犯罪,不仅要考虑其行为是否造成了一定的危害结果,还要考虑行为人是不是在故意或者过失的罪过之下引起了该危害结果。如果该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是出于故意,也不是出于过失,而是由于行为人不可预见或者不可抗拒的原因引起的,那么,行为人对于该结果就不承担刑事责任。换句话说,不能仅仅因为行为人客观上引起了危害结果,就要其承担刑事责任,还要考虑是不是能够根据该结果而对行为人进行谴责。根据上述理解,可知A、B、C是妥当的。而D则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应当是:坚持罪过责任原则,意味着反对“客观归罪”。

第6题:

犯罪主观方面的罪过形式有:()

A.故意

B.过失

C.对象

D.客体

E.关系


参考答案:A, B

第7题:

关于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的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有(  )。
A.在直接故意的场合,即使追求的特定危害结果没有发生,通常应当追究预备、未遂的罪责
B.在间接故意的场合,即使没有实际发生特定危害结果,通常也应当追究未遂的罪责
C.刑法分则各条规定的犯罪,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其主观罪过形式既包括故意,也包括过失
D.刑法规定的过失犯罪只有既遂形态并且只处罚既遂形态


答案:B,C
解析:
解析:在直接故意的场合,即使追求的特定危害结果没有发生,通常应当追究预备、未遂的罪责,A表述正确。在间接故意的场合,如果没有实际发生特定危害结果,通常不追究未遂的罪责,B表述错误。刑法分则各条规定的犯罪,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其主观罪过形式只包括故意,不包括过失,只有当法律条文明示该条之罪的罪过形式是过失或者包括过失,过失才可能构成犯罪,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C表述错误。刑法规定的过失犯罪只有既遂形态并且只处罚既遂形态,而对于故意犯罪,刑法不仅处罚既遂形态,而且处罚其未完成形态,D表述正确。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表述,故正确选项为B、C。

第8题:

我国刑法规定,构成犯罪必须具备( )和犯罪的主观方面等要件。

A.犯罪故意

B.犯罪主体

C.犯罪客体

D.犯罪过失

E.犯罪客观方面


答案:BCE

第9题:

在犯罪主观方面,属于犯罪构成必要要件的是(  )。
A.犯罪目的
B.犯罪故意
C.犯罪过失
D.犯罪动机


答案:B,C
解析:
【精解】在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罪过、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罪过是犯罪主观方面的必备要件,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是犯罪主观方面的选择要件。而其中罪过由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组成。故选B、C项。

第10题:

简述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的异同。


正确答案: 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犯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状态。
过失与故意均统一于罪过的概念之下,故二者具有相同之处:过失与故意都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统一,都说明行为人对法益的保护持背反态度。但是,两者也有区别:
(1)过失与故意是两种不同的罪过形式,各自的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具体内容不同,过失所反映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
(2)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
(3)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较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