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工程

某隧道进出口段为浅埋、偏压,且地质较差,地下水较丰富,施工时不宜采用()A、长管棚施工作为超前支护B、偏压段须增设锁脚锚杆C、选用全断面开挖尽快通过

题目

某隧道进出口段为浅埋、偏压,且地质较差,地下水较丰富,施工时不宜采用()

  • A、长管棚施工作为超前支护
  • B、偏压段须增设锁脚锚杆
  • C、选用全断面开挖尽快通过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隧道浅埋段开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围岩的完整性较差时宜全断面开挖
B.开挖后应尽快施作锚杆、喷射混凝土,敷设钢筋网或钢支撑
C.锚喷支护或构件支撑,应尽量靠近开挖面,其距离应小于1 倍洞跨
D.浅埋段的地质条件很差时,宜选用地表锚杆,管棚等辅助方法施工
E.喷射混凝土应分段、分层、分片,由上到下顺序进行

答案:A,E
解析:
隧道浅埋段严禁全断面开挖;喷射混凝土应分段、分层、分片,由下到上顺序进行。

第2题:

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K68+398~K68+489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问题】
判断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


答案:
解析:
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Ⅴ围岩。
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为Ⅳ级围岩。
K68+598~K69+008段为Ⅲ级围岩。

第3题:

以下公路隧道工程应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是()。

A、某隧道长1000m,其中V级围岩长度为350m

B、某500m长的黄土隧道工程

C、某浅埋隧道,其洞口存在偏压

D、某300m长的小净距隧道

E、某隧道长2500m,其中V级围岩段落最大连续长度40m,合计长度为700m


参考答案:ABDE

第4题:

偏压隧道就是指由于()引起围岩压力呈明显的不对称性,从而使支护受偏压的隧道。

  • A、地质的原因
  • B、施工原因
  • C、埋深的原因
  • D、地形的原因

正确答案:A,B,D

第5题:

对于地质条件较差的浅埋段和洞口段,应选择( )。

A.台阶法
B.单侧壁导坑法
C.双侧壁导坑法
D.全断面法

答案:B,C
解析:
全断面法适用于I~Ⅲ级岩质较完整的硬岩中;单侧壁导坑法适用于断面跨度大,地表沉陷难于控制的软弱松散围岩中;当隧道跨度很大,地表沉陷要求严格,围岩条件特别差,单侧壁导坑法难以控制围岩变形时,可采用双侧壁导坑法。

第6题:

我国南方某两车道隧道呈南北向展布,隧道最大埋深为80m;隧道全长470m。隧道进出口段的围岩为较软岩,岩体破碎,且BQ值<250。隧道洞口覆盖层较薄,有坍方、落石等危害,且有较大的偏压。隧道施工地段无有害气体。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之后,及时施作第一次衬砌,通过施工中的监控量测,确定围岩变形稳定之后,修筑防水层及施作第二次衬砌。
根据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按所处地层划分,本隧道属于( )隧道。
  
A、软土
  
B、浅埋
  
C、瓦斯
  
D、岩石

2、本隧道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为( )。
  
A、掘进机法
  
B、新奥法
  
C、盖挖法
  
D、盾构法

3、洞口围岩为( )级。
  
A、Ⅱ
  
B、Ⅲ
  
C、Ⅳ
  
D、Ⅴ

4、隧道进出口处宜设置( )。
  
A、涵洞  
B、通道
  
C、明洞   
D、暗洞

5、按隧道长度划分,本隧道属于( )隧道。
  
A、特长
  
B、长
  
C、中
  
D、短


答案:B,C,D
解析:
1、修建的岩层中的成为岩石隧道,修建在土层中的称为土质隧道;岩石隧道修建在山体中的较多,故又称山岭隧道,软土隧道常常修建在水底和城市,故称为水底隧道和城市道路隧道。 2、新奥法是新奥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简称,是采用喷锚技术、监控量测等并与岩石力学理论构成的一个体系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工程施工方法。 3、Ⅴ级围岩的主要定性特征为:较软岩,岩体破碎;软岩,岩体较破碎;极破碎各类岩体,碎、裂状,松散结构。 4、洞顶覆盖层较薄,难以用暗挖法建隧道时,隧道洞口或路堑地段受坍方、落石、泥石流、雪害等危害时,道路之间或道路与铁路之间形成立体交叉,但又不宜做立交桥时,通常应设置明洞。 5、

第7题:

背景资料:
某山岭隧道为单洞双向两车道公路隧道,其起讫桩号为K68+238~K69+538,隧道长1300m。该隧道设计图中描述的地质情况为:K68+238~K68+298段以及K69+498~K69+538段为洞口浅埋段,地下水不发育,出露岩体极破碎,呈碎、裂状;K68+298~K68+598段和K69+008~K69+49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破碎,裂隙较发育且有夹泥,其中, K68+398~K68+489
段隧道的最小埋深为80m;K68+598~K69+008段,地下水不发育,岩体为较坚硬岩,岩体较为完整,呈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裂隙面内夹软塑状黄泥。
【问题】
本项目是否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是否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答案:
解析:
(1)需要编制专项方案。
(2)需要专家论证、审查。

第8题:

关于隧道浅埋段开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围岩的完整性较差时宜全断面开挖
B.开挖后应尽快施作锚杆、喷射混凝土,敷设钢筋网或钢支撑
C.锚喷支护或构件支撑,应尽量靠近开挖面,其距离应小于1倍洞跨
D.浅埋段的地质条件很差时,宜选用地表锚杆,管棚等辅助方法施工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隧道附属工程施工。浅埋段工程严禁采用全断面开挖。

第9题:

隧道洞口某浅埋段地质情况为强风化花岗岩,破碎且地下水丰富。试叙述可以用的开挖方法,采取的技术措施。


正确答案: 1.非全断面施工法的某一种,如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留核心土开挖法、多台阶法等。
2.初次支护方法描述:如施作锚杆、喷砼、敷钢筋网或钢支撑,其施工要点、遇到的特殊问题处理方案。

第10题:

某隧道进出口段为浅埋、偏压,且地质较差,地下水较丰富,施工时宜采用()

  • A、长管棚施工作为超前支护
  • B、偏压段须增设锁脚锚杆
  • C、选用多台阶法或单、双侧壁寻坑开挖
  • D、应先采用井点降水,降低地下水位

正确答案:A,B,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