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工程

简述波磨的危害及其防治。

题目

简述波磨的危害及其防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波磨的危害:
1、增加工务维修费用
2、噪音污染
3、安全隐患
4、增加能耗。
防治:
1、减少钢轨接头,降低接头冲击
2、增强轨道弹性,提高轨道阻尼
3、减少轨道不平顺
4、倒换钢轨
5、打磨钢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电磁波的污染方式及其危害?


正确答案: 电磁波是传播着的交变电磁场,按波长可分为长波、中波、中短波、超短波和微波等波段,按频率可分为低频、高频、超高频和特高频电磁辐射污染是重要的环境污染要素之一它在无形中对人体产生伤害
电磁波辐射源的输出功率越大,波长越短,频率越高,距离辐射源越近,接触辐射时间越长,环境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就越大人若长期生活在电磁波辐射污染的环境中,会出现乏力、记忆力减退为主的神经衰弱症,易出现激动和月经紊乱等症状
微波对人体的伤害以热效应为主,以对视觉器官的危害最为突出使用“大哥大”会改变人脑神经,久而久之,人脑受损病变

第2题:

论述酸雨的危害及其有效的防治对策。


正确答案: 酸雨在国外被称为“空中死神”,其潜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对水生系统的危害,会影响鱼类和其他生物群落,改变营养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有毒金属溶解到水中,并进入食物链,使物种减少和生产力下降。
(2)对陆地生态系统的危害,重点表现在土壤和植物。对土壤的影响包括抑制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对植物,酸雨损害新生的叶芽,影响其生长发育,导致森林生态系统退化。
(3)对人体的影响。一是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二是酸雾侵入肺部,诱发肺水肿或导致死亡;三是长期生活在含酸沉降物的环境中,诱使产生过多的氧化脂,导致动脉硬化、心肌梗塞等疾病概率增加。
(4)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
对于酸雨的防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开发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
2.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
3.工业生产排放气体处理后再排放
4.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5.使用天然气等较清洁能源,少用煤
6.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

第3题:

掌握血吸虫生活史的特点及其危害、防治等,了解我国在防治血吸虫方面的成就。


参考答案:
①血吸虫的生活史: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或哺乳动物的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内,雌雄虫在肠系膜静脉的小静脉管内交配后,雌虫于此处产卵,虫卵可顺着血流进入肝内,或逆血流而人肠壁,初产出的虫卵尚未成熟,在肠壁或肝脏内逐渐成熟。由于卵内毛蚴分泌酶的刺激,溶解周围的组织,虫卵经肠壁穿人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不久受损伤的肠壁逐渐修复变厚,虫卵不易穿过肠壁,有的便死在组织内,有的流入肝脏。除肝脏外,虫卵还可游离于阑尾、胰、胃、肺、肾、脾、脑等各器官。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自然界存活的时间受环境影响极大,一般存活时间不超过20天。干燥可加速虫卵死亡,与水接触后适宜的孵化温度为13℃~28℃,粪质愈少,水愈澄清和一定的光照,虫卵的孵化率也愈高愈快。从卵内孵出的毛蚴呈梨形,半透明,灰白色,周身被有纤毛,在水中近水面处作直线游动,有一定的趋光性和向上性。毛蚴的抵抗力较弱,在水中约存活1~3天。当毛蚴遇到钉螺,即自钉螺软体部分侵入螺体,进行无性繁殖,先形成母胞蚴,母胞蚴成熟破裂后释放出多个子胞蚴;子胞蚴成熟后即不断放出尾蚴,一条毛蚴进入螺体后能增殖到数万条甚至十万条尾蚴。毛蚴发育至成熟尾蚴的时间,夏季约需一个半月,冬季需5~6个月。尾蚴分体部和尾部,体部圆筒状,后部稍膨大,尾部分尾干及尾叉,体部有吸盘及头腺。在有水的条件下,成熟尾蚴才能从钉螺体内逸出,光线的刺激,温度在15℃~35℃,水的pH在6.6~7.8均适于尾蚴逸出。在5℃以下的环境中,尾蚴不逸出。尾蚴是血吸虫的感染期,其侵袭力夏季可保持3天,秋冬季则达3天以上。尾蚴从螺体逸出后,一般密集在水面上,当接触人、畜的皮肤(或粘膜)时,借其头腺分泌物的溶解作用及本身的机械伸缩作用侵入皮肤,脱去尾部成为童虫,而后侵入小静脉和淋巴管,在体内移行。移行途径:尾蚴→皮肤→静脉系或淋巴系→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肠系膜动脉→毛细血管→肝门静脉。血吸虫在人体内移行发育过程中,未能到达门静脉系统的一般不能发育为成虫。在移行过程中,由于血吸虫对机体的刺激而遭机体防御力的作用,有相当一部分童虫在移行过程中死亡。自尾蚴感染至成虫产卵约需4周,产出的虫卵发育成熟最少需要11天,故粪便中最早出现成熟虫卵在感染后35天;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估计在10—20年之间。
②危害及分布:血吸虫病是热带与亚热带地区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流行分布在一定的地方,主要是因为它的中间寄主——钉螺有一定的地理分布。日本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一种寄生虫病,其流行区分布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祖国医学很早就有类似血吸虫病的记载,1972年在湖南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古尸的肝脏中查见了日本血吸虫卵,证明在2100多年前,我国已有血吸虫病的流行。受感染者,成人丧失劳动儿童不能正常发育而成侏儒,妇女不能生育,甚至丧失生命。人感染血吸虫,主要由于接触疫水,如下水劳动或皮肤接触被尾蚴污染的露水、雨水及潮湿地面等。此外饮水时尾蚴也可经口腔粘膜侵入人体。感染季节一般是春、夏、秋三季,尤以春末、夏季和早秋感染率最高。
③防治原则: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查病治病、查螺灭螺、粪管、水管及预防感染等几个方面。以切断血吸虫生活史的各个环节。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寄主,钉螺的分布广、量大,地理条件复杂,我国人民在实践中创造出许多结合生产,因时因地制宜的有效灭螺方法。管好粪便和水源可预防多种寄生虫病。此外,针对上述血吸虫的感染途径进行个人防护,我国从解放后在血吸虫病的防治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

第4题:

简述化肥对土壤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化肥对土壤的危害:化肥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除了化肥中所含的重金属元素、放射性元素的影响外,化肥施用通过反馈过程对土壤环境以及对水、气环境也发生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是土壤的性质的变化,水环境的富营养化,以及土壤气体对大气圈的影响。
(1)化肥对土壤重金属污染
(2)施用化肥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3)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的酸度的影响。
减少化肥对土壤环境污染的控制对策:
(1)调整化学肥料结构
(2)普及平衡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料
(3)有机无机肥混合施用
(4)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损失
(5)合理灌溉,减少化肥流失
适当调整种植业结构,充分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肥源,减少化肥使用量。

第5题:

简述鱼波豆虫病的危害。


正确答案: 寄生范围: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鲮鱼等
鱼苗放养后3~4天后,如出现病原就会引起病鱼并开始大量死亡
春花鱼种阶段:
A.经过越冬后抵抗力下降;
B.水温回升,虫体大量繁殖引起鱼种死亡
二龄以上鱼,不会导致死亡,但影响发育

第6题:

简述H2S的性质危害及中毒的防治要点


正确答案: 性质:H2S是一种恶臭毒性很大的无色气体,H2S中毒初期臭味比较大,当浓度超过10mg/m3之后,浓度继续升高而臭味反而减弱。比空气重,容易集聚在低洼处,H2S浓度达到一定值时会引起火灾爆炸。
危害:H2S是一种恶臭毒性很大的无色气体,低浓度中毒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感到头痛、流泪、恶心、气喘等症状。当吸入大量H2S时,会使人立即昏迷,在H2S浓度高达1000mg/m3时,会使人失去知觉,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造成“电击式”中毒,并死亡。
中毒的防治要点:
(1)进入高浓度的硫化氢场所,应戴供风式防毒面具,并应有专人在外监护;
(2)生产过程中应注意设备的密闭和通风,设置自动报警器;
(3)发生急性中毒,应迅速将中毒者移至空气新鲜处,进行对症抢救,保持呼吸道畅通,给氧,呼吸停止者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昏迷者可进行高压氧治疗。

第7题:

简述填方的危害及其原因。


正确答案: (1)危害:树势衰弱,生长量减少,叶小发黄,沿主干和主枝发出无数萌条,许多小枝死亡、树冠变稀和各种病虫害发生等。
(2)原因:主要是填充物阻滞了空气和水的正常运动,根系与根际微生物的功能因窒息而受到干扰,造成对根系的毒害;厌氧细菌的繁衍,产生的有毒物质造成更大的危害。

第8题:

简述寄生虫对寄主的危害及其防治原则。


参考答案:危害包括四个主要方面:
①夺取营养和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②化学性作用,包括炎症反应、毒害作用;
③机械性作用,破坏组织,堵塞肠道;
④传播微生物,激发病变;
防治原则:
①减少传染源:治疗病人和带虫者,处理或治疗保虫宿主;
②切断传播途径:杀虫和控制中间宿主,管理好粪便和水源等;
③防止被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防护。

第9题:

简述水化物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


正确答案: 水化物的生成会缩小管道的流通断面,甚至堵塞管线、阀件和设备。为防止水化物的形成或分解已形成的水化物有两种方法:
(1)采用降低压力、升高温度、加入可以使水化物分解的反应剂。
(2)脱水,使气体中水分含量降低到不致形成水化物的程度。

第10题:

简述农药对土壤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喷洒在农作物上的农药,约有一半散落在农田上。农药被土壤吸附后,表现为失活或解毒。但是,更多吸附状态农药在一定条件下可恢复其原有的生物毒性,这是土壤中农药残留的一种形式。
防治措施:
(1)利用综合害虫防治系统以减少农药的施入量
(2)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
(3)制定农产品的允许残留量标准
(4)采用合理耕作制度,消除农药污染
(5)发展开发新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