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技术

试述食品中风味化合物的形成途径。

题目

试述食品中风味化合物的形成途径。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1)酶催化反应:包括主要成分和非主要成分的反应。生物体在正常生长期内酶催化的反应一般可形成较好的风味。
有以下几个典型物质的反应:
油脂与脂肪酸的酶促氧化:由于该类反应受到生物体的控制,脂肪在果树体内的生物氧化,裂解产物多为6~9个碳的化合物,有较好的风味;由β氧化而形成的嗅感物质为中碳链的化合物,生成的产物主要为C6和C9醛、醇类,对促成食物风味转化有很好的作用。
芳香族氨基酸的转化:生物体内的酪氨酸、苯丙酸等是香味物质的重要前提,在酶的作用下,莽草酸途径产生各类酚醚类化合物。
蛋白质、氨基酸的转化,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可以把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然后氨基酸进一步分解转化。
其他物质的转化:主要指的是食品中存在比较多的碳水化合物、酸类及部分色素。碳水化合物、有机酸是生物主流代谢的核心物质,在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中,能产生多种中间产物,这些产物或者对食品有好处,或者有坏处,。
(2)非酶反应:食品加工中,加热是最普遍、最重要的步骤,也是形成食品风味的主要途径。风味前提物质可发生各类反应,从而形成不同特性的风味物质。
基本组分的相互作用:基本组分是指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加工中形成风味物质的反应主要是热降解反应。糖的热降解反应有:裂解、分子内脱水、异构,反应单糖与双糖等产生低分子醛、酮、焦糖素等;纤维素、淀粉等400℃以下生成呋喃、糠醛、麦芽酚等氨基酸的热降解反应主要为含硫氨基酸的降解、杂环氨基酸的降解。油脂的热降解反应主要为不饱和脂肪酸的热氧化降解,生成各种小分子的稀醛、醛、烃类;饱和脂肪酸的热氧化降解,生成物有甲基酮、内酯、脂肪酸及丙烯醛。
非基本组合的热降解:非基本组分是指食品中含量相对较低的组分。在食品加工中维生素类物质的降解,虽然损失了营养,但能产生较好的风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的风味强度在0.1~0.5FU之间,去除其中某一种这类风味化合物对啤酒风味的影响察觉不到。

A.背景风味化合物

B.第三位的风味化合物

C.次要风味化合

D.主要风味化合物


正确答案:B

第2题:

麦芽中风味物质的形成途径?


正确答案: (1)氨基酸和还原糖的美拉德反应,生成呋喃、吡嗪类等风味物质;
(2)不饱和脂肪酸的酶降解作用和化学氧化作用,如醛、酮、醇、酸等;
(3)通过形成前驱物的热降解作用形成风味物质。

第3题:

试述食品中N一亚硝基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及防止其污染食品的主要措施。


参考答案:食品中N一亚硝基化合物的主要来源包括:①腌制食品;②熏制的鱼或肉;③油煎的咸肉;④霉变食品和发酵食品。防止N一亚硝基化合物污染食品的措施包括:①控制食品中微生物污染;②限制食品加工过程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使用量;③阻断亚硝胺的合成过程;④推广使用钼肥;⑤制定和执行有关卫生标准。

第4题:

啤酒中的风味化合物按风味强度的不同如何分类?


正确答案: 根据风味强度的不同,可以将啤酒中的风味化合物分为四大类:
(1)主要风味化合物:在啤酒中的风味强度大于2FU,去掉某一种这类风味化合物,会使啤酒风味有大的改变;
(2)次要风味化合物:在啤酒中的风味强度在0.5~2FU之间,去除某一种这类风味化合物对风味影响不大;
(3)第三位风味化合物:风味强度在0.1~0.5FU之间,去除某一种这类风味化合物对啤酒风味的影响察觉不到;
(4)背景风味化合物:风味强度在0.1FU以下,去掉任一种这类风味化合物对啤酒的影响微乎其微。

第5题:

白酒的陈酿不是形成白酒风味的主要途径。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啤酒中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其风味强度大于(),去除这类物质,会使啤酒风味有很大的改变。


正确答案:2FU

第7题:

多环芳烃内化合物污染食品的途径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食品烤制或重制时直接污染;
②食品成分在高温烹调加工时发生热解或热聚反应;
③植物性食品自土壤/水/大气中吸收;
④食品加工过程中受机油和食品包装材料等污染;
⑤在柏油路上晾晒粮食收到污染;
⑥水源污染使水产品受到污染;
⑦植物和微生物可合成微量多环芳烃。

第8题:

白酒的陈酿不是形成白酒风味的主要途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9题:

()的风味强度在0.1~0.5FU之间,去除其中某一种这类风味化合物对啤酒风味的影响察觉不到。

  • A、背景风味化合物
  • B、第三位的风味化合物
  • C、次要风味化合
  • D、主要风味化合物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去除啤酒中的某一种次要风味化合物,对啤酒风味的影响察觉不到。


正确答案: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