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技术

简述油脂精炼的步骤和原理。

题目

简述油脂精炼的步骤和原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脱胶:脱胶实际上是用水淋洗油脂除去其中磷脂的过程。 
(2)碱炼:又称中和,指向油脂中加入碱液使游离脂肪酸被中和形成皂角而除去的过程。 
(3)干燥:含水量保持在0.3%以内,减压雾化处理。 
(4)脱色:脱色指向油脂中加入吸附材料以脱除油脂中的色素,使油脂颜色变浅的过程。 
(5)脱蜡:先将油脂缓慢降温至6~8℃,保持6小时使蜡质结晶并成熟,然后将油脂小心加热至18℃后过滤出去结晶的蜡质。 
(6)脱臭:将导致油脂产生异味的物质去除的过程,常见这些物质包括残留游离脂肪酸、醛类、酮类、醇类等物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步骤。


正确答案: 用黄绿色荧光渗透液或有色非荧光渗透液渗入表面开口缺陷的缝隙中去,经清洗去除表面多余的渗透液,然后通过显像显示缺陷存在的方法称为渗透探伤。
渗透探伤的工作原理是:对零件表面被施涂含有荧光染料或着色染料的渗透液后,在毛细管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的渗透,渗透液可以渗进表面开口缺陷中。经去除零件表面多余的渗透液和干燥后,再在零件表面施涂吸附介质——显像剂;显像剂将吸附缺陷中渗透液。在一定光源下(黑光或白光),缺陷处的渗透液迹痕被显示(黄绿色荧光或鲜艳的红色),从而探测出缺陷的形状及分布状况。

第2题:

简述酸度计测定pH值的原理和步骤。


正确答案: PH计是利用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构成原电池。PH计实际是精密计,φ与PH值成线性变化,利用标准缓冲溶液定位后,可直接测试水样PH值。步骤:1.安装电极;2.用标准缓冲溶液定位;3.测定。

第3题:

简述系统类型检测的原理和步骤。


正确答案: 由于许多安全漏洞是同操作系统紧密相关的,因此,检测系统类型对于攻击者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攻击者可以先扫描一段网络地址空间,搜集主机类型以及这些主机打开/关闭的端口信息,然后先暂时把这些数据放在一边。当某一系统的新漏洞被发现后,攻击者就可以在已经搜集到的情报中寻找相匹配的系统,从而实施攻击。检测系统类型主要有三种手段:即利用系统旗标,利用DNS信息,利用TCP/IP堆栈指纹。

第4题:

简述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步骤。


正确答案: 单向压缩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的基本原理: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时,将地基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的土体划分为若干分层,假定每一分层土体只发生竖向压缩变形,没有侧向变形,并将地基看作均质地基计算出每一分层土的平均附加应力,则采用压缩性指标即可计算出每一层土的压缩量,然后将各分层土的压缩量相加,得到总的压缩变形量即为地基沉降量。
计算步骤:地基的分层;计算各分层土的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压力;确定地基沉降计算深度;确定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分层土的压缩指标;确定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分层土的压缩量;对计算深度范围内各分层压缩量求和,得到地基沉降量。

第5题:

简述测定季节变动的按月(或季)平均法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正确答案: 这种方法不考虑长期趋势影响,根据原始数据直接计算季节指数,测定季节变动。
(1)先将各年同月(或季)数据按年排列;
(2)计算各年同月(或季)的平均数及全部数据的总平均数;
(3)将各年同月(或季)的平均数分别除以总平均数,即得到各年同月(或季)的季节指数。

第6题:

简述测定水样硬度的原理及步骤。


正确答案: 水样是硬度用配位滴定法测定,PH=10.00,用铬黑T做指示剂,用EDTA进行滴定,溶液由紫红色转变为蓝色为终点。步骤:取一定体积水样,加缓冲溶液控制PH=10.00加三乙醇胺,硫化钠等掩蔽剂,加铬黑T指标剂溶液呈紫红色,用EDTA滴定至蓝色即为终点。

第7题:

简述CSMA/CD的访问控制原理与步骤。


正确答案: CSMA/CD的访问控制原理:CSMA/CD是一种分布式介质访问控制协议,每个站点在发送数据帧之前,首先要进行载波侦听,只有介质空闲时,才允许发送帧。如果两个以上的站点同时监听到介质空闲并发送帧,则会产生冲突现象,一旦发生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随机延时一段时间后,再重新争取用介质,重新发送帧。CSMA/CD的访问控制步骤:
(1)如果网络上共享的传输介质空闲,就发送信息,否则就等待;
(2)在发送开始后的一段时间T内,监听总线,判断是否有冲突;
(3)如果在T时间内没有检测到冲突,就获得对信道的使用权,停止监听,继续发送信息,直到传输结束;
(4)如果检测冲突,则停止发送,发出一个阻塞信号,经过一个随机长度的时间段后,再从新开始步骤(1)。

第8题:

简述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的原理和步骤。


正确答案: 原理:在(105±2)℃温度下,水分从土壤中蒸发,将样品烘至恒重,通过烘干前后质量之差,计算出土壤水分含量的百分数。
步骤:
(1)取有盖铝盒,洗净,烘干,称重(W1);
(2)用土钻或土铲取土样,放入铝盒中,约占铝盒体积的2/3为宜,盖上盒盖,实验室称重(W2);
(3)将盒盖打开,放入烘箱中,(105±2)℃温度下烘6小时左右;
(4)取出盖上盒盖,冷却后称重;
(5)打开盒盖,放入烘箱再烘2小时,冷却,称至恒重(W3);
(6)计算:
土壤含水量(W)=(W2-W3)/(W3-W1)×100%

第9题:

简述结构化面试的设计的原理和步骤。


正确答案:结构化面试的基本原理是:对同类应聘者,用同样的语气和措辞、按同样的顺序、问同样的问题、按同样的标准评分。问题的结构就是招聘岗位所需要的人员素质结构。
设计遵循一下几个步骤:
(一)分析应聘岗位对应聘者的素质要求。根据工作说明书对从事该工作的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一般要求、生理要求和心理要求给予分析说明。一般要求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工作经验等。生理要求包括健康状况、力量和体力、运动的灵活性等。心理要求包括观察能力、集中能力、记忆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得能力、数学计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性格、气质、态度等。经过分析可以衡定某些具体要求的重要性,并分配权重,运用于实际面试。
(二)确定录用标准,设计面试问题。在岗位要求与素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录用应聘者的基本标准。所谓基本标准也就是应聘者必须具备的、主要的素质要求。
(三)合理安排问题的顺序,确定由谁提问.。完成问题的设计之后,将对问题进行排列。原则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先熟悉后生疏,先具体后抽象,从应聘者能够预料的问题出发,让其逐渐适应,展开思路,进入角色。此外把问题分配给特定的考官,由合适的人提出合适的问题,以免面试提问次序混乱。
(四)明确评分标准和评分人,设计规范的评分卷。规定了特定的提问考官,当然就得赋予其一定的权力,在这个问题上,主考官就有绝对的决定权。首先,对于常识性的问题,安排一名非专业考官进行提问,各位考官的打分都有相同的权重。对于专业性的问题,则由该专业资深的考官提问,并赋予其较高的权重。当然也可以专业问题就直接由专业考官打分,结构化面试中并不需要每位考官都予打分。其次,如果有多名考官进行评分,评分就应当有一定的合理性。每位考官的最大权重最好保持在50%,当然这具体的权重由具体的面试要求所决定。再次,赋予每个问题的分值应当合理,可以以10分制,也可按五段分值1、3、5、7、9,这样有利于应聘者档次的拉开,便于最终录用的决策。 最后,在评分表的设计上要有规范的格式和明确的说明,让考官明确自己在某个阶段的具体行动和某个问题上的决策权重,并在规定的打分栏后留有空余,给予考官对应聘者回答得记录以及补充对某些问题的个人看法,便于面试的评估总结或再次面试。

第10题:

简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以及步骤。


正确答案:原理:革兰氏染色是基于细菌细胞壁特殊化学祖坟基础上的一种物理原因。通过初染与媒染操作后,在细菌细胞的膜或原生质体上染上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其分子交联度较紧密,故在用乙醇处理不能在壁上溶出裂缝,因此结晶紫与碘复合物仍牢牢阻留在其细胞壁上,使其呈现紫色。反之,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壁薄,肽聚糖含量低和交联松散,遇乙醇后,肽聚糖网孔不易收缩,加上它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乙醇把类脂溶解后,在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的缝隙,这样,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就极易溶出细胞壁,经乙醇脱色后,细胞呈无色。这时,在经沙黄复染,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步骤:涂片→干燥固定→结晶紫初染1’→水洗→碘液媒染1’→水洗→95%酒精脱色约30’→水洗→沙黄复染1’→水洗→干燥→油镜镜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