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心理学

请谈谈你如何对待一个总是在你课堂上迟到捣乱的学生?

题目

请谈谈你如何对待一个总是在你课堂上迟到捣乱的学生?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①及时提醒、制止,第二次发现可适当罚站;
②课后交流、谈话(单独),询问迟到原因及近况;
③综合该生平时表现,评价分析,进而心灵沟通。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师:小明,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生:老师,我的自行车在路上坏了,我推车跑到学校,结果还是迟到了。 师:你能推车跑步来上学,说明你有纪律观念,这点是值得表扬的。希望你以后能早一点出发,有什么意外也有时间处理,好吧? 生:好的,老师。 (2)师川、明,你为什么迟到,真不像话! 生:老师,我的自行车在路上坏了。 师:我不管你有什么理由,反正你不能迟到,迟到就应该受罚! 问题: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教师该如何对小学生进行课堂纪律管理。


正确答案: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课堂纪律管理的方法”。
【参考答案】材料(1)中的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可取的,材料(2)中的教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为了使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必须有相应的纪律保证。
课堂秩序的组织管理需要排除外界环境和心理变化对学生的干扰,纠正学生各种背离教学过程的不良行为。在管理课堂秩序的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和所用的语言是十分重要的。在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时应采用暗示的方式,如“好像有个别同学没有听清楚我的话”,或用行动纠正,如走到“开小差”的学生身旁以手或眼示意。课堂秩序的组织管理应与教学指导紧密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启发性与趣味性,都能够大大改善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排除外界干扰。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堂纪律管理观;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坚持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的人格相结合;
(3)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使学生以主人翁的精神来管理自己、管理班级;
(4)教师应善于运用奖惩机制,对良好的纪律行为及时进行表扬,对不良行为辅以惩罚,使学生感受到遵守纪律的优越性,逐渐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5)教师应一视同仁,实行民主管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6)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相处良好、和谐的氛围将有助于教师课堂纪律的管理。

第2题:

请阅读下列案例后,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评价一堂好课?
一次学生座谈会上,有的学生说,老师上课应该着重讲解概念、基本原理,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样才能避免满堂灌;有的学生则反对说,如果组织讨论,学时不够,完不成教学内容怎么办?
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评价一堂好课?


答案:
解析:
(1) 目标明确。(2) 内容正确。(3) 方法得当。(4) 表达清晰。(5) 气氛热烈。

第3题:

谈谈你如何理解教学生命化的特点。


参考答案:(1)、从新《纲要》要求课堂教学表征看(体验性、交往互动性、生成性、生活性); 
(2)、从幼儿是具有思想、有个性的主体分析; (3)、从教师的角色说明。

第4题:

阅读下列材料:
算法与程序设计的复习课上,胡老师问学生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步骤,有位学得不太好的学生说:“不就是傻瓜原理吗,你说他向东,他肯定不会向西”。所有同学哄堂大笑。胡老师当时很生气,学生的答案并非自己想要的,而且胡老师觉得这个学生就是想捣乱。你要是胡老师,你会如何处理呢
请结合上面的案例对下列问题进行分析:
(1)案例中的偶发事件的起因是什么
(2)你要是胡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则偶发事件 谈谈你的想法。


答案:
解析:
(1)这则偶发事件的起因是学生异动型。课堂上教师提问时学生答非所问。
(2)教师可以发掘学生回答中的积极成分,如计算机是靠指令控制的,输入什么样的指令计算机就会有相应的操作。但计算机解决问题时,我们事先并不知道输入什么样的指令才能解决问题。这时候,我们就要分析问题,确定方案,设计算法,然后进行程序设计。设计完程序后,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第5题:

你的同事在你身后总是说你的坏话,你是宽容还是仇恨,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解析:
1.同事对我的批评,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是说我的坏话,我会反思自己在与同事工作中的不当之处,无论是工作中的分歧还是沟通方式上的不当,我都会首先从自身寻找原因。
2.作为一名年轻的工作人员,在与领导和同事工作的过程中,我会积极主动的与同事沟通,消除误会,改善关系。并以适当的方式告知该同事,希望他能够当面指出我的问题,我会认真听取他的批评指正,并了解他对我的工作要求,以便更好的与同事合作,使单位的工作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
3.我会和领导进行汇报,防止因此事而影响到单位的团结。同时在领导的帮助之下,认真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尤其是与同事合作的团队工作能力。

第6题:

教师资格考试: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教师可以设置适当的作业难度,激发学生的动机水平。
(三)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即使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发更多的学习动机。
(四)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一般而言,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第7题:

希尔顿酒店的老板每到一处他的酒店,所做的演讲主题总是同一个,那就是:今天,你微笑了吗?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解析:
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当前社会服务行业中态度是十分重要的。有了好的服务意识,就能更好的完成工作。联系到我将从事的医疗行业,我的理解有以下几点:
首先,医生微笑面对病人,对病人态度和蔼,会使病人放下对医生的警惕,信任医生,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还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其次,医生微笑面对工作,就会对工作有热情,有上进心,从而能够更好的担负起本职工作,积极投入工作,积极治疗病人,为病人消除病痛。
最后,医生微笑面对同事,帮助同事,能够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人际交往,在工作中就能更好的合作,提升效率。
回答完毕。

第8题:

一学生在课堂上打手机,老师劝阻无效后,气愤地夺过手机摔在地上。

问题:(1)请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2分)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何重要意义?(2分)

(3)教师应如何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5分)


正确答案:
(1)新课改倡导的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有: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首先,从材料可以看出,“在课堂上打手机”这一行为反映了学生对教师劳动的不尊重。其次,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本材料中,教师并没有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耐心的指导与教育,摔手机的行为更是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没有做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最后,师生间应在心理上协调一致,表现为教学实施过程中师生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教师与学生并没有实现心理的相容。(2)无数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良好,教学效果就越好;反之,则越差。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学“双边”活动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做到:首先,建立新型的师生观;其次,树立教师威信;再次,要善于和学生交往;最后,发扬教学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发生矛盾是难免的。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全面冷静地分析矛盾,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帮助、理解学生。

第9题: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


答案:
解析:
(1)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纪律问题;
(2)有针对性地引导;
(3)善于奖励,不要迷信惩罚;
(4)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工作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家长。

第10题:

有部分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经常出现旷课、迟到等违纪现象,荒废了学业,作为一名辅导员,你将如何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


答案:
解析:
(1)从侧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状况、学习状况等各方面具体情况掌握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2)以朋友的身份找学生谈心交流讲明沉迷网络的危害启发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3)组织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其主动参与转移注意力;(4)多形式开展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教育在校园内营造正确使用网络的氛围;(5)建立预防网络成瘾症的相关措施(严肃校纪校规、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科研、教育学生遵守网络公共道德规范;(6)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说明情况赢得家长支持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引导工作。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