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

杜威的教学策略上的主张不包括:()A、提倡做中学B、注重儿童兴趣C、采取发现式教学D、注重教材的重要性

题目

杜威的教学策略上的主张不包括:()

  • A、提倡做中学
  • B、注重儿童兴趣
  • C、采取发现式教学
  • D、注重教材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的教育专家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洛克


正确答案:B
教育专家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

第2题:

杜威的教育主张不包括()。

A.提倡科学与民主精神

B.尊重儿童的个性

C.注重教育的生活化和社会化

D.支持教师的权威与知识灌输


正确答案:D

第3题:

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__________。


正确答案:
教育即生活 

第4题:

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是以(  )为中心的教育

A.儿童
B.家庭
C.社会
D.活动

答案:A
解析:

第5题:

杜威主张教育是为未来的美好生活服务。()


答案:错
解析:

第6题:

美国现代派教育家杜威把自己的主张比作教育领域的一次“天文学革命”,意思是()。

A.从前教育中教师是“小宇宙”,杜威则主张学生是“小宇宙”。

B.从前教育中教师是“太阳”,杜威则主张学生是“太阳”。

C.从前教育中教师是“小宇宙”,杜威则主张教师和学生都是“小宇宙”。

D.从前教育中教师是“太阳”,杜威则主张教师和学生都是“太阳”。


正确答案:D

第7题:

在师生关系问题上,杜威的主张是____。


正确答案:
儿童中心论

第8题:

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布鲁纳


正确答案:C

第9题:

从杜威对教育目的的看法方面可以判断他主张教育无目的论。


答案:
解析: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杜威基于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持续不断改造的过程的主张提出,教育本身是一个过程,除这一过程自身发展以外,教育没有其他的目的。他说:“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无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但这不表示杜威就是一个教育无目的论者。他认为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推动的具体教育过程,即“生长”,也就是教育的目的,而由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标则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杜威指责这是一种外在的、虚伪的目的。
因而,杜威不是一般的教育无目的论者。他只是反对那种普遍性的终极目的,而强调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设想的教育目的的重要价值,当然,只强调教育过程而抛开社会影响来讲教育目的,这是片面的。事实上,杜威又认为要完成教育在社会变革中的使命,就必须培养青少年使其具有维持民主主义社会、管理国家的能力,具有制造、生产的真实本领,也就是说杜威也十分重视教育的社会功能,这就反映了杜威教盲目的论的多维性。
所以,杜威不否认教育的具体目的,但反对人们给教育加上社会的功利性目的,我们不能说他是一个教育无目的论者,只能说他界定教育目的的角度有其独到之处。

第10题:

结合杜威对教育本质的“三大主张”谈谈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答案:
解析:
(1)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在杜威看来教育的本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 ①教育即生长。杜威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本上是以本能为核心的情绪、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开展、生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本能的生长。杜威批判传统教育不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压抑儿童的个性,置儿童于被动地位,主张教育要重视儿童自身的能力和主动精神,这在当时是很有实践意义的,它不仅击中了传统教育的一个要害,同时也阐明了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具有主动地位这一规律性问题。 ②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来,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学校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教育即生活本身,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一旦把教育看作为儿童的未来生活作准备,必然教以成人的经验、责任和权利,而忽视了儿童自身的需要和兴趣。他认为必须把教育与儿童的眼前生活融为一体,教儿童学会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根据“教育即生活”,杜威又提出了一个基本的教育原则——“学校即社会”,明确提出应把学校创造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以反映大社会生活的各种类型的作业进行活动”,从而培养能够适应现实生活的人。 ③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他把教育视为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不断增加经验。经验的获得离不开儿童的亲身活动,由此杜威又提出了另一个教育基本原则——“从做中学”,他认为这是教学的中心原则。 (2)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根据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可以看出,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学校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即学校生活也是生活的一种形式。怎样的学校生活才算是理想的呢?杜威认为:首先,学校生活应与儿童自己的生活相契合,满足儿童的兴趣与需要,使校园成为儿童的乐园而不是囚笼和监牢,使儿童在现实的学校生活中得到乐趣。其次,学校生活应与学校以外的社会生活相契合,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趋势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校园不应是世外桃源而应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杜威所要做的就是要使学校生活成为儿童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点,从而使教育既合乎儿童需要亦合乎社会需要,实质上是要改造不合时宜的学校教育和学校生活,使之更富有活力,更有乐趣,更具实效,更有益于儿童的发展和社会的改造。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