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有()A、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具有的职能B、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所具有的职能C、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所具有的职能D、政府作为社会专政机构所具有的职能E、政府作为国家保卫者所具有的职能

题目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有()

  • A、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具有的职能
  • B、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所具有的职能
  • C、政府作为宏观调控者所具有的职能
  • D、政府作为社会专政机构所具有的职能
  • E、政府作为国家保卫者所具有的职能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C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与各政府机关共通工作有关的职程是()。

A.一般制度职程

B.特别制度职程

C.经济职程

D.政治职程


答案A

第2题:

下列关于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的在经济活动中不能有重大违法记录,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3年里不能有重大违法记录
B、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4年里不能有重大违法记录
C、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2年里不能有重大违法记录
D、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1年里不能有重大违法记录

答案:A
解析:
供应商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3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收入分配
②经济稳定和发展
③资源配置。


第4题:

我国现有职组和职系的情况是()。

  • A、27个职组43个职系
  • B、43个职组27个职组
  • C、524个职组23个职系
  • D、23个职组524个职系

正确答案:A

第5题:

试述制约我国非政府组织社会功能有效发挥的因素有哪些?
1、制度环境的作用
(1)法律制度上的限制
(2)管理体制上的限制(双重管理体制的制约)
2、组织自身建设和能力上的困境
(1)独立性不足
(2)发展经费缺乏
(3)人力资源不足
(4)组织内部治理不善
3、文化价值观上的约束
(1)党和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文化价值观:控制观念
(2)公众对非政府组织的文化价值观:怀疑观念
(3)中国非政府组织对待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念:依赖政府

第6题:

我国政府的财政职能有()。

A.平衡收支职能

B.资源配置职能

C.收入分配职能

D.经济稳定与增长职能

E.扩大收支规模职能


正确答案:BCD

第7题:

一、题目
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
二、背景与答题要求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是弥补"市场失灵"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在目前经历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在弥补市场缺陷,避免全球性经济大萧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使人们对政府职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政府职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请从以下三个方面回答问题:

(一)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主要职能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过程与成就
(三)未来我国转变政府职能的方向

答案:
解析:
(一)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主要职能
1.维护市场秩序和环境。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是有一定前提的,包括完善的法律体系、明晰的产权制度、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良好的信用体系等。因此,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维护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2.保持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维护经济稳定。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市场机制并不能总是保证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需要政府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使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达到基本平衡,从而控制通货膨胀,保证就业,最终实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
3.提供各种公共物品。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公共物品,如基础设施、基础科研、公共安全、国防、环境保护等。由于这些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市场机制对这些物品的供给不能发挥作用,必须由政府提供。
4.提供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往往会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和两极分化,因此,需要政府通过制定公平合理的初次分配制度和再分配制度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换的基本过程与成就
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政府职能经历了三次转变,经历了经济建设型政府、经济调节型政府和公共服务型政府三个阶段。从 1978 年到 1992 年党的十四大前后,我国政府实现了向经济建设型政府的转变。从 1992年到 2002 年党的十六大前后,我国政府又实现了向经济调节性政府的转变。自新世纪以来,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国政府开始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
回顾 30 年来的改革历程,我国的政府职能改革已取得实质性进展:首先,政府职能已有重大转变,初步建立了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其次,政府机构得到精简。第三,政府管理方式不断创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已经成为政府运作的基本要。总之,我国以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政府职能转换,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三)未来我国政府职能转换的方向
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和法治政府的要求,今后我国政府职能转换的方向包括:
1.按照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法制建设不仅限于立法,更重要的在于司法和执法。要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只有这样才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2.强化公共服务职能。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切实增加对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财政投入,增加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不断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3.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大幅度精简审批事项,改进和规范行政审批管理方式,实现公开审批、规范审批、依法审批。
4.完善宏观经济的管理与调控职能。要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管理的效率,完善管理的手段,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把政府职能真正转换到以宏观调控为重心。

第8题:

与一个或多个政府机关特定职务有关的职程是()。

A.一般制度职程

B.特别制度职程

C.经济职程

D.政治职程


答案B

第9题:

应当如何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社会功能有效发挥?
1、执政党的推动:非政府组织有效发挥社会功能的主导力量
2、深化政府改革:非政府组织有效发挥社会功能的前提条件
3、双重管理体制的改进:非政府组织有效发挥社会功能的制度途径
4、加强自身建设:非政府组织有效发挥社会功能的内在动力
5、社会监督机制的完善:确保非政府组织社会功能有效发挥的外在动力
6、转变观念:非政府组织有效发挥社会功能的深层次动力

第10题:

在混合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哪些主要表现?


正确答案: 三个方面:
① 资源配置。
含义——政府通过对财政资金的分配,引导物资和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形成一定的资产、产业、人力资源结构,以及地区经济布局的功能。
目标——保证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必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只能在资源配置上起基础性作用,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解决好“外部性”问题等等。
手段
1)公共支出
⑴ 直接提供公共产品及其他市场供给不足的产品;
⑵ 财政补贴:刺激私人企业生产供给不足的产品;
⑶ 政府购买:购买私人产品以刺激该产品的生产,扩大供给效果;
⑷ 财政投资;(补贴弱势群体)
⑸ 财政转移支付。(“劫富济贫”)
2)税收、国债等调控配置资源:通过调整税率来鼓励或限制某些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采取科学的财政政策和手段直接配置和间接引导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② 收入分配。
含义——通过财政的无偿分配,调整各分配主体的物质利益关系和改善社会福利状态。 目标——实现社会福利的公平。
必要性——市场机制是以效率为准则的,因而不能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若社会之追求效率,忽视公平,社会矛盾就会不断的激化,进而阻碍效率的提高;为解决这一矛盾,政府通过财政手段,调节社会产品、国民收入的个人分配,使之达到所有人都能接受的状态,即公平状态,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近年来,为了促进效率的改善,各国的财政政策的目光逐步从注视高收入向低收入人群装换,实施反贫困战略。
手段
1)税收
⑴ 在个人收入分配环节实施税收调节;
⑵ 在个人收入使用环节实施税收调节;
⑶ 在个人或家庭财富积累和转让环节实施税收调节;
⑷ 通过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对社会成员个人的救济、补助等方式的转移支付制度
2)政府可将征收累进所得税筹集的收入用于公共事业投资,以利于低收入阶层;    
政府可对奢侈品以高税率征税,对日用品进行补贴。
③ 稳定经济。 
含义——通过对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势态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财政政策,抑制经济过热或促进经济增长。
目标——保持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必要性——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会导致经济增长中的波动,若振幅过大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社会振动,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带来危害。对此,政府不能坐视。 
手段——政府通过制度安排建立“自动稳定器”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机配合,以及采取其他的辅助措施,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与结构,实现总供求的平衡。就财政政策的选择而言,主要是相机抉择,实施扩张型财政政策或紧缩型财政政策,使整个经济保持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