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大多数象棋大师只看棋谱5秒,就能几乎百分之百的重新把棋子按原位置摆好,这是由于他们利用了()A、组块B、听觉信息C、下棋经验D、数字编码

题目

大多数象棋大师只看棋谱5秒,就能几乎百分之百的重新把棋子按原位置摆好,这是由于他们利用了()

  • A、组块
  • B、听觉信息
  • C、下棋经验
  • D、数字编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象棋,周朝时双方就各设卒。西汉末年刘向的《 说苑》中则有“斗象棋”的记载。至南北朝,因周武帝亲撰 《 象经 》使象棋逐渐流行。唐时象棋很普及并传入日本,清以后棋坛名将辈出,棋谱大量刊行流传到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围棋是以双方分别用黑色和白色的棋子围攻对方、以吃子多少定胜负。

这段文字中,对中国象棋和围棋的解释书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国象棋最初就有 5 个兵卒

B .中国象棋到了南北朝就逐渐流行

C .围棋以双方围攻、吃子多少定胜负

D . 中国象棋明清后传到世界很多国家


正确答案:A

此题不甚严谨。“周朝时双方就各设 5 个兵卒”,也就是说中国最初一副象棋有 10 个兵卒,所以 A 是不正确的。

第2题: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题
案例一蔡斯和西蒙(Chase&Simon,1973)对象棋大师、一级棋手和业余新手对棋局的记忆能力进行了研究,给他们5秒时间观看一局对弈国际象棋棋盘布局。5秒后,把棋盘盖上,要求每位参与者尝试在另一棋盘上复现棋子的位置,这一过程尝试多次直到每个人都得到满意的效果为止。第一次实验中,象棋大师的记忆准确性为64%,一级棋手为34%,业余新手只有18%。当棋子布局随机打乱呈现5秒时,象棋大师和一级棋手的回忆能力与业余新手的能力是一样的——只能复位2~3步棋。
案例二在另一项研究中,要求专家与新手解决代数应用题,如“把一块木板锯成两小块,其中一小块的长度是整块的三分之二,但比另一小块短四英尺,问木板锯开前的长度是多少 ”专家立刻意识到所描述的问题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尽管有些新手也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其他新手只能运用公式计算,结果得出一个负长度的答案(负数)。

案例一中象棋大师复现真实棋局的能力高于业余新手的原因有( )查看材料

A.象棋大师能够识别业余新手注意不到的有意义的信息模块
B.业余新手的长时记忆容量低于象棋大师
C.象棋大师的组块能力提高了短时记忆的容量和效率
D.象棋大师的智商高于业余新手的智商

答案:A,C
解析:

第3题:

与一般国际象棋棋手相比,大师级棋手()

A、把棋子“组块”成有意义的模式

B、预想的棋着数几乎相同

C、思考的棋着数几乎相同

D、对棋着的搜索模式相似

E、重构棋局的用时更短


正确答案:ABCDE

第4题:

国际象棋中()攻击与其自身不同的棋子总是单方面的(即攻击其他棋子时本身不受被攻击棋子攻击)。

  • A、王
  • B、后
  • C、马
  • D、兵

正确答案:C

第5题:

国际象棋中价值最大的棋子是()。

  • A、王
  • B、后
  • C、车
  • D、马

正确答案:A

第6题:

大多数象棋大师只看棋谱5秒,就能几乎百分之百地重新把棋子按原位置摆好,这是由于他们利用了(  )

A.组块
B.听觉信息
C.下棋经验
D.数字编码

答案:A,C
解析:

第7题:

象棋共有()个棋子,每方各有()个棋子。


正确答案:32;16

第8题:

有三名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和三名国际象棋大师进行一场循环比赛,即每一名选手都要和其他五名选手比赛。比赛计分规则如下:击败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可得2分,击败国际象棋 大师可得1分;国际象棋特级大师输一场失2分;国际象棋大师输一场失1分。 如果有一名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已输了两场,那么他最高可获几分?(   )

A. O     B. 1    C. 2    D. 3

 


 B  

[详细解答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已输的两场比赛有三种情况:即都输给了特级大师,都输给了大师,一场输给特级大师而另一场输给大师。因此在已知失分一定的情况下,在剩下的三场比 赛中得分最多,就要两胜特级大师一胜大师,即2×2+1-2×2=1分,故选B

 

第9题:

迄今最早的中国象棋谱,出自()。

  • A、唐朝末年
  • B、宋朝末年
  • C、元朝末年

正确答案:C

第10题:

研究表明,国际象棋大师看一个棋盘,看5秒,能记住20多个棋子及其位置,而新手看5秒只能记住4个左右。这一事实的合理解释是()。

  • A、专家有敏锐观察力
  • B、专家有强大的短时记忆能力
  • C、专家能直觉较大的有意义刺激
  • D、专家有较高的智力水平

正确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