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综合练习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A、法律与道德无关B、道德必须完全法律化C、二者对人的行为的要求完全一致D、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题目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

  • A、法律与道德无关
  • B、道德必须完全法律化
  • C、二者对人的行为的要求完全一致
  • D、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哈特和富勒论战的焦点是()

A.法律与政体的关系

B.义务的道德与愿望的道德的关系

C.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D.内在的道德与外在的道德的关系


参考答案:C

第2题:

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不能笼统地看待法与道德的关系,不能把法律与道德区别绝对化,甚至否认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联系的论述错误的为(  )。

A.法的实施可以培养和提高人们的道德观念

B.道德必须以法律作为价值基础

C.道德的状况制约着立法的发展

D.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


B 【答案解析】本题考的是法与道德的联系。B项论述错误在于,道德并非必然以法律作为价值基础,如被统治阶级的某些道德与作为统治阶级集中意志体现的法律就存在不一致的地方。

第3题:

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下列有关法和道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些:( )

A.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

B.凡属道德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必为法律调整;凡属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则不一定为道德所调整

C.按照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观点,法与道德在概念上和本质上没有必然联系,即“恶法亦法”

D.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正确答案:ABD
56.答案:A、B、D 考点:法和道德的关系讲解: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法律所反映的道德属于上层建筑,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它并不是抽象的、普遍适用的,而是具体的,各个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因此,A项错误。近代以前,在内容上,法和道德的重合度较高;现代社会,大多数人均赞同“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这一说法。换句话说,凡属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则不一定为法律所调整;但除了违反法侓程序等少数违法行为外,凡属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大多则为道德所调整.因此,B项错误。自然法学派以内容的正确性作为定义法的首要要素,认为所有的法必须是符合道德的。因此,在自然法学派看来,法律的道德性要求是很高的,而不是“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因此,D项错误。在定义法的概念时,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认为,法和道德在本质上没有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内容的正确与否并不是判断是否为法的决定性因素。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以权威制定和社会实效作为定义法的概念的要素。只要经由权威者制定,具有一定社会实效,即使内容上 “恶”,也应该被认为是法,所为“恶法亦法”。与此不同,自然法学派认为,法的内容的正确性是定义法的必要要素。“恶”法不是法,所为、“恶法非法”。因此,C项表述正确。

第4题:

关于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律调查范围广于道德

B.道德调查范围小于法律

C.道德与法律调查范围相同

D.道德与法律无任何关系


正确答案:B

第5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的产物。

A.社会意识

B.劳动关系

C.社会关系

D.利益关系


正确答案:C

第6题:

在一次法律基础理论课上,老师让大家讨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有人认为我们现在是依法治国,应当完全依照法律办事,在现实生活中有了法律就已经足够,不再需要提倡道德;有人认为法律只不过是工具,我们仍应当大力提倡道德,道德是社会顺畅运行的最重要的基础,法律是可有可无的。请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答题要求:

(1)运用掌握的法学知识阐释你认为正确的观点和理由;

(2)说理充分,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述准确;

(3)答题文体不限,字数要求800-1000字。


正确答案:
法律与道德,是一对相辅相成的概念。法律承担着维护社会善良风俗的责任,为道德提供坚实的后盾。而道德通常是指关于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善恶、美丑、正义和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荣誉与耻辱等观念、规范、原则和标准的总和,它往往是一部分法律的直接渊源,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律起约束作用。在人类社会早期,法与道德是浑然一体的,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两者开始逐步分化。但即使在两者高度分化后,法与道德依然在许多方面表现出共同性。它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具有共同的基础和目的。它们都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内容。两者在发生上、形式归属上、内容上、功能上和发展水平上都具有很多的共同性。虽然两者的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但两者都是社会调控的手段,都是以实现一定社会秩序和正义为使命。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法律与道德的调整作用并非不分主次,调整范围也不是平分秋色,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两者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成方式上的建构性和非建构性。法在生成上往往与有组织的国家活动有关;而道德则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自然演进生成。
    (2)行为标准上的确定性与模糊性。法有肯定明确的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可操作性强;而道德通常是对行为的笼统和原则的要求,标准比较模糊。
    (3)存在形式上的一元性和多元性。法在特定国家的体系结构基本是一元的;而道德由于其存在方式主要表现为信念和良心,故道德在本质上是自由、多元和多层次的。
    (4)调整方式上的外在侧重与内在关注。法一般只规范和关注外在行为,一般不离开行为过问动机;而道德则首先和主要关注内在动机。
    (5)运作机制上的程序性和非程序性。法是程序性的,而道德则与程序无关。
    (6)强制方式上的外在强制与内在约束。专门机构、暴力后盾、程序设置、行为针对性和物质结果构成法的外在强制标志;而道德则主要依靠内在良知认同和责难来约束人们的行为。
    (7)解决方式上的可诉性与不可诉性。可诉性是法区别于一切行为规则的显著特征;而道德则不具有可诉性,主要表现为无形的舆论压力和良心谴责。
    在认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上,我们既要克服"法律万能"的观念,看到没有道德支持的法律是无法实施的法律,仅靠法律调整,不靠道德调整的社会将是极其暴虐和专制的社会;又要克服"法律虚无"的观念,看到法治是道德建设的基础。法治既规定着社会主流道德的性质、内容和发展方向,又决定着道德实现的程度。"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是治国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原则。二者相结合的思想科学地阐明了道德和法律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关系。由于二者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在现实中应当"德法并举"。

第7题:

按照马克思主义学说,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起源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A.法律先于道德产生

B.道德先于法律产生

C.法律与道德同时产生

D.法律与道德相伴而生


正确答案:B

第8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是()。

A政治关系

B法律关系

C人际关系

D生产关系


参考答案:D

第9题:

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奥斯丁坚持认为法律与道德相结合,在确定法的性质时,要引入道德因素。()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10题:

按照马克思主义学说,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起源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A.法律先于道德产生
B.道德先于法律产生
C.洼律与道德同时产生
D.法律与道德相伴而生

答案:B
解析:
在区别道德与法律时,首先应注意道德与法律的产生方式是不同的。法律一般是通过特定的机构、程序、方式而形成,依赖团体公共权力而实现。而道德是自发的,是根据人的自然生活而逐渐产生的。也就是说团体公共权力出现后,才会有法律的出现,而道德不一定通过专门的公共机关和个人来制定。所以在时间上道德早于法律,道德具有先在性,是法律产生、形成、发展运作和实现的基础。答案选B项。除了产生方式不同之外,考生还应理解道德与法律在表现形式、实现方式、调整范围、评价的尺度、权利义务的特点上的不同。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