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史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是谁说的?()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

题目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是谁说的?()

  • A、孔子
  • B、孟子
  • C、老子
  • D、荀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句子中,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是( )。

A: 晋灵公不君

B: 焉用亡郑以陪邻

C: 求也退,故进之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参考答案:BCD

第2题: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的“来”的特殊用法是()

A、为动用法

B、使动用法

C、意动用法

D、对动用法


参考答案:B

第3题: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则修文德以来之:


正确答案:
便完善德政教化使他们归顺。

第4题: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句中“安之”意思是()。

  • A、定下心来
  • B、安排他们
  • C、使他们不受扰乱
  • D、使他们安居乐业
  • E、使他们安居下来

正确答案:A,B,C,E

第5题:

“既来之,则安之”中的“安”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正确答案:正确

第6题: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中“来”的特殊用法是为动用法,可翻译为“为……来”。()


参考答案:错误

第7题:

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将“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2)将“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3)将“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这句话所表达的观点。
(4)这段文字表达了什么观点
(5)这段文字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特色


答案:
解析:
(1)“君子最痛恨那种心里想得到嘴上却不说‘想要得到它’,却一定为了得到它寻找借口的人。” 驳斥冉有为攻打颛臾寻找借口。
(2)“远方之人还不归服,便再完善文德教化来使他们归顺。已经使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居下来。”
孔子表达的观点是:为政以德。
(3)“我担心季孙的忧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君啊!”
指出季氏伐颛臾的危害:季氏专权,又要扩张势力范围,这必然激化与鲁君的矛盾,发动不义之战,授鲁君以柄,后必有灾,这才是季氏真正的忧患之所在。
(4)驳斥冉有为攻打颛臾寻找借口,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
(5)驳中有立,驳立结合,通过立论来驳斥对方的观点。?

第8题:

下面句子里,有使动用法的句子有()

A、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

B、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C、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D、武丁朝诸侯。


参考答案:A,B,C,D

第9题: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文中“既来之,则安之”译成现代汉语的正确表述是()。

  • A、他们来了,就让他们安居下来
  • B、已经来了,他们就安居下来
  • C、他们已经来了,就得让他们安居下来
  • D、已经使他们来了,就得让他们安居下来。

正确答案:D

第10题:

()中提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 A、《史记》
  • B、《三国志》
  • C、《孟子》
  • D、《论语》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