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简析小说《红旗谱》的民族化风格。

题目

简析小说《红旗谱》的民族化风格。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红旗谱》具有成熟的民族风格,主要表现在:在思想内容方面,《红旗谱》描写了三代农民的斗争生活,他们的性格特点、斗争方式无不表现出鲜明的民族色彩;《红旗谱》有朴实明快、浑厚粗犷的民族语言。作者在提炼和加工大众口头语言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浓厚乡土气息和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形式。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都具有口语化特征;在结构布局上,小说采用不同于西方小说的手法,以中国古典小说艺术手段精心组织全篇,但又没有完全模仿古典小说的章回体写法,而是保持了人物的集中和故事的独立;在表现手法上,小说以传统白描为主,又适当采用西方的心理透视法,可谓取中西文化融会之精华,这本身也表明民族化是不排斥学习世界先进文化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析老舍"小说体戏剧"的特点。


正确答案: 老舍的小说体戏剧以人物为剧作构思的核心,很少见到明显的戏剧冲突,人物都从属于作品所表现的时代;剧作不局限于一人一事,常常将很多人物同时推向舞台,也不大侧重命运或环境在剧中的激变;老舍将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运用到戏剧中来,讲求个性化语言、动作的描写。《龙须沟》和《茶馆》都有这些特点。

第2题:

论述《红旗谱》的民族风格。


正确答案: 《红旗谱》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首先,其故事内容、人物风貌、生活风习乃至于风光景物,都洋溢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其次,它成功地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手法,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第一,小说的故事性很强,开头部分便相当富有戏剧性,此后尖锐紧张的矛盾冲突此起彼伏。第二,作品在刻画人物性格的时候,每每着重于他们的行动和对话,常把他们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以大幅度外部动作来揭示其内心波澜;第三,在章法结构上,作者继承了我国古典小说可分可合,疏密相间,分卷分章,似断实连的表现形式。第四、在语言运用上,以冀中农村生动的口语为基础,又继承了古典文学语言的优秀传统,使作品中的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叙述语言简短,明快而传神。

第3题:

简析冰心的“问题小说”的发展


正确答案: 1、“问题小说”起步,表现了探究人生意义的热忱。代表作《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揭露了“旧社会、旧家庭的不良现状”。
2、宣扬爱的哲学。如果说初期“问题小说”只是问病源,不开药方。《超人》则标志着冰心对种种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超人》《烦闷》《悟》构成了冰心“爱的三步曲”,爱的核心是“母爱”。
3、冰心的思想中萌发的某种阶级观念。《分》将教授与屠夫的孩子从同一个产院的婴室“分”道扬镳的不同前途加以比照,透露了作者思想中开始萌发的某种阶级观念。

第4题:

简析巴金小说创作风格的演变


正确答案: 巴金小说的创作风格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1、1929-941年为早期:主观色彩浓厚,风格多样,热情是他作品中最稳定、最有价值的东西。
2、1942年后:热情有所收敛,风格由多样趋向统一,在客观写实的日常生活琐事中寄托人生理想,风格朴素自然。《还魂草》是风格转变的代表作。
这种风格演变有三个标志:
1、“家庭”涵义发生变化。早期“家庭”是黑暗的象征物。后期“家庭”是强权的对立物,作家珍惜的伦理组织。
2、作家塑造英雄形象的热情向塑造平凡的小人物转化;理想化、类型化的单纯性格转向生活化、立体感的复杂性格。
3、作家的人道主义思想本色越来越显示出来。

第5题:

简析夏衍剧作的风格。


正确答案: 选取与现实斗争密切相关的题材。不追求惊险曲折的情节,朴素地展开社会世相。注意选择富有特征的场面、细节,给予细致入微的剖析和再现,以传达任务的内辛苦活动,刻画任务性格。语言朴素自然,含蓄深沉。

第6题:

梁斌小说《红旗谱》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红旗谱》通过对农民反抗过程的描述,概括了民主革命斗争的历史,艺术地表明了亿万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体力量。农民的反抗斗争,如不汇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洪流,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红旗谱》在艺术上重视文学的民族形式。小说以锁井镇两户农民三代人与一家地主两代人之间的尖锐冲突组织故事情节,结构虽然不是章回体,但有意借鉴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布局技巧,每部分六七千字,相对独立,各部分之间环环相扣,引人人胜。刻画人物形象,则主要采用古典小说常见的通过人物的行动,特别是通过人物的对话,以粗线条勾勒人物的性格。同时又适当吸收外国小说的表现手法,通过静态的叙述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工笔细描,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语言方面,小说从词汇到语法.都注意语言的个性化、口语化、生活化。此外,小说还注意描写中国北方农村的风俗画与风景画,使作品深深扎根于厚实的民族土壤之中。

第7题:

简析白先勇小说创作特色。


正确答案: 人物塑造上,以形写神;
结构上,将传统的纵剖面写法与西方横断面的写法结合起来,总体上正写顺序与局部的时空交错结合起来;
重视语言基调的把握,语言典雅、精美、明快。

第8题:

简析汪曾祺小说《陈小手》的写作特点。


正确答案: (1)短小,结构精巧:字少,但小说结构完整。散淡的开头,紧凑的“煞尾”,中间很从容。
(2)写人物的手法:多用侧面描写,人物对话不多。
(3)语言平实朴素,生活细节的片段给人以散文的感觉,随意、轻松。

第9题:

简析《海滨故人》的思想和风格。


正确答案: 庐隐的《海滨故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女大学生的生活、思想和她们的追求、苦闷、彷徨的小说。小说描写“五四”时期几位女大学生从聚首言欢到风流云散的过程,以婚恋为主要线索。她们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探求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表现出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女性意识。《海滨故人》具有庐隐小说的独特风格。
①自叙传的写法。女主人公露莎的经历几乎就是庐隐前半生的写照。露莎和梓青相爱,但梓青老家已有封建婚姻的妻子,两人虽深爱而人言可畏,露莎也不愿梓青离婚增加他人痛苦,因而苦闷悲观。这里就有庐隐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在其他几位女同学身上,也可以看到庐隐学生时代好友、“五四”时北京几位颇为知名的女大学生的影子。
②对女性恋爱婚姻问题的探究。五位女学生都先后面临这一问题的困扰。这里既有接受了现代恋爱婚姻观念的她们和社会旧势力、旧思想观念、旧家庭的矛盾,也有她们自己身上的新观念和旧思想之间的内心矛盾。如云青因家庭反对而放弃爱情,苦闷悲观,从闭门读书和佛经中求精神安慰;露莎虽自命豁达,也由爱情风波而抱恨世之感,慨叹“人心险恶,甚于蛇蝎”,“人类残苛已极,其毒焰足逼人之死”。
③感伤、哀怨、悲观的抒情。小说不以情节复杂曲折取胜,而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笔触突出抒情才能。女主人公们对自己无法把握的命运遭遇哀怨之情,使作品充满悲观色调,常发出“愁怨日多,欢乐时少”,“人生朝露,而忧患偏多”的哀音。这是“五四”时期觉醒而未褪尽旧思想的新女性面对仍然黑暗浓重的社会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心态。

第10题:

简析夏衍剧作的鲜明风格。


正确答案: 夏衍剧作有着鲜明的风格。作为一个充满政治激情的剧作家,他总是选取与现实斗争密切相关的题材,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他的多数剧本均不追求惊险曲折的情节和激烈热闹的场面,而是取材于平凡的生活琐事,朴素地再现生活本来面目,展示形形色色的社会世相;他的剧作十分注意选择富有特征的场面、细节,给予细致入微的剖析和再现,以传达人物的内心活动刻画人物性格他的语言朴素自然,含蓄深沉,令人感到平易亲切,耐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