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

以余光中《夸父》为例,试述文学象征意象中的象征性。

题目

以余光中《夸父》为例,试述文学象征意象中的象征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文学意象的特征具有()、暗示性和朦胧性。

A、指意性

B、内涵性

C、象征性

D、形象性


参考答案:A

第2题:

试述文学象征意象中的求解性。


正确答案: 求解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审美特征。好的意象往往使人难以得出最确切的结论,
一是艺术家有意隐藏自己的立意,以求神秘含蓄。
二是作家选择的象征物,是作者为其思想寻找的“客观对应物”,但读者并不了解其思路,只能凭经验、知识和鉴赏力去猜测。如英国诗人布莱克《病玫瑰》。这首诗可理解为“痴情女偏遇歹心郎”的爱情悲剧主题。但布莱克笔下的玫瑰不仅仅是玫瑰,诗中愤激的语调和强烈的情感使读者推断出一个被描述的“花”的悲剧,有着更深的暗示和神秘含义。也许它还象征着狡诈玷污圣洁,欺骗愚弄真诚,“邪恶”利用“美”的纯真善良而摧毁了美,这是人类社会更大的悲剧!由于诗人没有提供更多线索,所以只能成为千古诗谜,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许多“无题”诗,诗中没有确指。由于文学想象的多义性,更能调动读者审美求解的冲动。求解的冲动和意向意蕴的无限性,便形成一种征服与反征服的斗争,最后,个人智慧终于在神秘、无限的意象的意蕴面前发挥到底而仍不能穷尽其奥秘,于是求解的冲动渐渐趋于静态的迷醉。象征意象的审美求解性,正是将读者代入艺术鉴赏的高峰体验——艺术迷醉状态的推动力量。

第3题:

举例简要说明文学意象的象征性内涵


参考答案:作为一种表意的形象,意象的基本内涵是象征的。即理解一个意象的含义要通过领会其暗示或者指示出来的象征意味,着重把握其概念性内涵。结合里尔克的《豹》来体会文学意象的象征性。“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缠得这般疲惫,什么都不能收留,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铁栏杆后边没有宇宙,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仿佛围绕一个中心,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表面看来,这首诗描写了关在笼子中豹子的客观形象,牢固的铁笼,慵懒的脚步,困顿的眼神,这笼中的困兽没有昔日强悍的英姿。我们感受到某种焦灼的情绪和某种绝望而不甘的心情。豹,这一形象引起我们的共鸣,穿梭于现代社会社会中的人们,被自身不断膨胀的物欲和日益庞大的机制组织所控制,像困兽一般,只能无耐地望着那封锁自由的铁笼。所以说,豹这个形象被诗人按照他的表达意图改造和设置成一个笼中的困兽的意象来隐喻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一个形象被按照表达的意图改造和设置,从而使得自身成为特定观念或者意义的象征形象,这是文学意象的象征性表现

第4题:

加缪的小说《鼠疫》中“鼠疫”这一意象有什么象征性含义?


正确答案: 《鼠疫》中的“鼠疫”这一意象的象征性含义是法西斯势力对各国的侵略。正如加缪在谈及自己写作《鼠疫》的基本动机时所说的那样:“我想通过鼠疫来表现我们所感到的窒息和我们所经历的那种充满了威胁和流放的气氛。我也想就此将这种解释扩展至一般存在这一概念。”小说结尾这瘟神发动的鼠群,正象征着人类始终面临的惘惘的威胁,象征着毁灭人类的一种可知以及未知的力量,它是关于人类总体生存境遇的象征表达。由此,“鼠疫”的意象就上升为“一般存在”的概念高度。

第5题:

以《听听那冷雨》为例,谈谈余光中“现代散文”的特色。


正确答案: 作为台湾现代主义文学阵营中的一员大将,在现代诗创作方面颇具影响力的余光中把“革命”的火种引向散文领域。他想努力消除“五四”散文的负面影响,为他所大力倡导的“现代散文”的发展铺平道路。他不仅在理论上大力倡导“现代散文”,而且在创作中也积极实践这一理论。他的“现代散文”的创作具有以下特色:
①“弹性”。 纵观余光中的散文创作实践,他制造 “弹性” 的方法,首先表现在对各种文体的容纳上。他写的《听听那冷雨》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文中兼容并蓄了这多种表现手法,而形成了一种多元的美感,纵横捭阖,汪洋恣肆。其次,余光中散文在句式上注意文白交融,中西合璧,雅俗相济,并且力求以长短句的错落有致来控制句子的速度,以插入句、倒装句来使文句更为摇曳多姿。如在《听听那冷雨》中,他的文字中透露着一种中国传统的音韵美,平仄讲究,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大量使用叠音字。在写雨来临时的时间节奏时,他使用的词汇就有“料料峭峭”、“淋淋漓漓”、“淅淅沥沥”、“点点滴滴”、“滂滂沱沱”等;在写到雨的声音是,又用到“滂滂沛沛”、“忐忐忑忑忐忑忑”等;写到雨打击在屋顶上的声音时,“轻轻重重轻轻”、“滴滴点点滴滴”,俨然是李清照的笔法。作者对雨的敏感度是超乎常人的,他通过这些异乎寻常的字句组合,创造出合乎情理又出人意料的效果。这些叠字的运用,使得文章具有独特的文采性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可诵性。这篇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余光中化用长短错杂的句式。如“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这种长短相间的笔法,突破了呆板的长句式的枯燥抒情,又克服了诗歌分行,不成完整句式的形式,骈散结合,恰似如歌的行板,余韵绵长。文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西化的句式。由此可见,他在中国古典文法,西方的意识流程,再加入民族情感一起融入散文中,做到了诗性散文的创新。
②“密度”。 余光中散文的“密度”,是指“文字的稠密,意象的繁复,以及结构、运笔的变化”。“密度”可以增加散文美感的浓缩性和辐射力,在尽可能精炼的文字中传达出难以穷尽的艺术魅力和人生蕴味。以他的《听听那冷雨》为例,文中以冷冷的雨珠,将在一颗敏感心灵中蠢蠢而动的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串起。蒋捷摧心折骨听雨词的哀苦,王禹偁黄冈竹楼冬雪夏雨的意趣; 杏花春雨, 商略黄昏雨;疏雨滴梧桐,骤雨打荷叶,或是石破天惊的台风暴雨,都被余光中有机地组合成一幅凄楚凄迷的思乡图。散文家柯灵称赞《听听那冷雨》“在‘五四’以来的散文领域中,算得是别辟一境”。他说:“方块字的形象性和平仄声,神而化之,竟凝结为一幅幅绵绵密密、千丝万缕的雨景,一阵阵远远近近,紧敲慢打的雨声,甚至那潮潮湿湿的雨意,清清冷冷的雨味,飘飘忽忽的雨腥, 一齐进入读者的眼耳鼻舌身, 同时渗透每根神经。”
③“质料”。余光中散文的语言深具表现力。“弹性”和“密度”究其实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关键在于他散文语言有着特殊的“质料” 。余光中的散文, 正如他自己所说,不仅“有声,有色,有光”,而且“有木箫的甜味,釜形大铜鼓的骚响,有旋转自如像虹一样的光谱”,更有一种“奇幻的光”“明灭闪烁于字里行间”。 余光中这种独有的创造性的句型与节奏,正像他自己所声称要追求的那种“把螺丝钉全部上紧了的富于动力的东西”,构成了余光中“坚实如油画,遒劲如木刻”,崇高、繁复、强烈散文风格的重要因素。

第6题:

象征性文学
指历史上的寓言、童话、象征诗歌等。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审美意蕴的文学形态,具有暗示性与朦胧性两大特征。暗示性指作品侧重以暗示的方式寄寓某种意义、思想。朦胧性指作品的寓意较为朦胧宽泛,难以用单一的确定意义去概括。

第7题:

请以余光中的《夸父》为例分析艺术意象的审美特征。附:《夸父》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那只是落日的背影/也不必吸大泽与长河/那只是落日的倒影/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埋没在紫霭的冷烬/———何不回身挥杖/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去


正确答案: (1)虚拟性:艺术意象的虚拟性即非现实性,指采取非现实形态表现现实事物,可以虚构、编造,甚至违背常情常理。
(2)感性:指意象可为感官直接感知、体验的直观性和具体性,而无须借助自觉理性的反思。
(3)想象性:指借助想象把一般表象拓展、上升为审美意象的特征,这是艺术意象最重要的特征。
(4)情感性:指艺术意象总是包含、渗透着某种情感因素而使意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第8题:

文学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有()。

A.哲理性

B.真实性

C.荒诞性

D.抽象性

E.象征性


正确答案:A

第9题:

加缪的小说《鼠疫》中的“鼠疫”这一意象有什么象征性含义?


正确答案: 《鼠疫》中的“鼠疫”这一意象的象征性含义是法西斯势力对各国的侵略。
正如加缪在谈及自己写作《鼠疫》的基本动机时所说的那样:“我想通过鼠疫来表现我们所感到的窒息和我们所经历的那种充满了威胁和流放的气氛。我也想就此将这种解释扩展至一般存在这一概念。”小说结尾这瘟神发动的鼠群,正象征着人类始终面临的惘惘的威胁,象征着毁灭人类的一种可知以及未知的力量,它是关于人类总体生存境遇的象征表达。由此,“鼠疫”的意象就上升为“一般存在”的概念高度。

第10题:

下列不足以说明文学象征意象艺术特征的是()

  • A、意义的明了性
  • B、表意的哲理性
  • C、手段的象征性
  • D、意蕴的荒诞性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