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传播史

《新华日报》的斗争历程为中国共产党的报刊宣传活动提供了哪些经验?

题目

《新华日报》的斗争历程为中国共产党的报刊宣传活动提供了哪些经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4)综合以上村段材料,指出美国的发展历程为我们的民族复兴提供了哪些借鉴?


参考答案:

注重制度创新;注重发展科技,重视人才等。


第2题:

简述《新华日报》创办的经过、坚持斗争的情况和意义。
《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38年在汉口创刊。围绕着反对新闻检查,反对封锁新闻来源,反对破坏发行工作,争取言论出版自由方面,与国民党展开了长期艰苦的斗争。在复杂的环境中坚持无产阶级革命的党性原则,是《新华日报》的主要特色,也是它的基本特色:
(1)有坚强的领导,有一支团结战斗的革命队伍,是《新华日报》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2)《新华日报》一贯注重把高度的原则性和必要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3)编好、印好报纸是《新华日报》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3题:

报刊宣传代理活动 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是指一些公司或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雇佣专门人员,在报刊杂志上进行的宣传活动。

第4题:

创办《新华日报》有何重大意义?《新华日报》有哪些重要经验?


正确答案: I、重大意义:《新华日报》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同国民党展开了多方的斗争:
①同国民党反动新闻检查进行斗争。针对国民党对《新华日报》的内容进行严格检查,随意删改和扣押新闻稿件的行为,《新》采取了“开天窗”、刊登“更正”或者“启示”的办法,揭露了国民党的反动新闻检查制度。
②同国民党的封锁新闻来源进行斗争。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垄断新闻,限制《新》的采访活动。《新》则采取通过从内部电台抄收重要文件、发展可靠通讯员或根据其他报刊内容改写等方式获得新闻
③同国民党破坏行为进行斗争,国民党想方设法破坏《新华日报》的发行工作,《新》则招收培养了一批报童,把报纸直接送到读者手中。
II、经验总结:《新》还根据延安政风运动的精神进行了改革,密切了同群众的联系。在长期的斗争中积累的丰富的办报经验:
①坚定了正确的办报方向
②建立了一直团结战斗的队伍
③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④开展广泛深入的统战工作
⑤坚持真实报道
⑥坚持精益求精的编印技术

第5题:

景区通过报刊宣传要达到哪些效果?


正确答案:景区通过报刊宣传要达到的效果有:要有专题文章介绍;要在中央级报刊上报道。

第6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重庆公开发行的报刊有()。
A.《解放日报》 B.《新华日报》C.《群众》周刊 D.《光明日报》


答案:B,C
解析:
《新华日报》和《群众》杂志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报刊。《解放日 报》是在延安出版的报纸,是中国革命根据地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光明日报》于1949年6月16日才创刊。

第7题:

历次党章修改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怎样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1、展示了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伟大历程;
2、展示了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长期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不断推荐理论创新的伟大历程;展示了我们党不断总结党的建设的新创新、新经验,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伟大历程。

第8题:

报刊宣传活动 名词解释


参考答案:现代公共关系活动的前身是19世纪中叶在美国兴起的报刊宣传活动,即企业或一个组织为了本组织的利益,雇佣报刊宣传员、新闻代理人在报刊上进行的宣传活动,以此扩大影响。

第9题:

作为最重要的女性写作者,王安忆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独特的文学经验?


正确答案: 对性爱描写的认识很重要,但并不独特:王安忆把"性"看作是人性最本质最实在的因素,这与郁达夫、沈从文,以及当代最伟大的小说文体家米兰•昆德拉等世界级的文学大师的看法是一致的。
她的独特,主要在于:
一,对于"爱情的宿命表达"。如《荒山之恋》。在王安忆看来,爱情导致悲剧是很正常的,并不一定都与社会有关,更重要的是由他们的性格所决定的,当一个人遇到他生命中的另一个人,就会相爱,当他们的相爱不能被社会接受,就会发生悲剧。
二,对于"性行为"和"母性"力量的崇拜和臣服。如《小城之恋》。性行为使人疯狂,而母性的力量使人宁静。
三,对女性的精神之恋的推崇。如《锦绣谷之恋》。精神恋爱,又称"柏拉图式的恋爱",不需要肉体的接触,或没有肉欲。她证明在现代社会的女性中仍然是可以合理地存在的。
四,对纯物质性的性爱关系的认可。如《岗上的世纪》。这是对精神恋爱的反证。认为纯粹的肉体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也是可以合理地存在的。
五,对女性魅力的歌颂。在这方面,大家还可以通过阅读作品,做出自己的总结。

第10题:

试述上海“孤岛”时期抗日报刊及其抗日宣传和斗争。


正确答案: 1937年11月日军占领上海,英、美、法等西方国家控制的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因其四周均被日军侵占而形同"孤岛"。这一情形一直持续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进占上海租界结束。因此,上海"孤岛"是指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间的上海租界地区。这一时期中外各种政治势力纷纷利用"孤岛"的特殊环境,在"孤岛"上创办报刊等新闻媒体,开展舆论宣传活动,其中以爱国人士主办的抗日报刊为主,著名的有《译报》、《文汇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