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史

气韵生动

题目

气韵生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画学上,董其昌提出了( )理论。

A、南北宗

B、气韵生动

C、物体气势

D、空白布置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A
正确答案:ABCDE

第2题:

简答谢赫的“气韵生动”与顾恺之“传神”的异同。


参考答案:

①顾恺之“传神”观先于谢赫提出“气韵生动”的“六法”论。
②顾恺之“传神”描绘对象的内在精神。
③谢赫的“气韵生动”指对象的“风气韵度”。
④谢赫的“气韵生动”主要针对品评人物画,指精神、性格、气度等。
⑤顾恺之“传神”主要针对人物画的表现。


第3题:

魏晋艺术表现出来最大的特点是( )。

A.气韵生动

B.朴质浑厚

C.小巧精美

D.怪诞离奇


正确答案:A

第4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的“六法”的是()。

  • A、生动传神、笔触有力
  • B、气韵生动、骨法用笔
  • C、应物象形、随类赋彩
  • D、经营位置、转移模写

正确答案:B

第5题:

什么叫“气韵”,怎样才能使作品气韵生动?


正确答案: “气韵”是指作品整体的神气和韵味,它一向被认为是文章、书、画等艺术的命脉。陈善《扪虱新话》中说:“文章以气韵为主,气韵不足,虽有词藻,要非佳作也。”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也说:“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实际上这里说的还是一个神与形的关系问题。形与神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形是外在的样式,神是蕴于形体的内在气质。有神必有形,有形不一定就有神。无神之形乃僵尸一具,何美之有?所以书法贵在有神气。
气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本,神之所依。气的存在表现为运动,谓之“气势”。一字点画之间流通贯连,谓之“得势”或“内气”,一行如此,谓之“行气”,通幅如此,谓之“一气呵成”。气势既得,自然也就生动活脱。今人多喜爱草书,其原因就是草书笔画使转相连,气势感人,和现代的生活节奏相吻合。但这并不是说其它书体不存在“气”的问题,实际上只要是好的书法,无不是气势贯连无间的,只不过不像草书那样显露罢了。初看《兰亭序》似很平淡,如若稍细观察,便觉其笔势脉脉相通,清新活泼。
神气已生,更加之以“韵味”,就更为难能可贵了。韵,本指音响的和谐,在书法中即指笔墨形体等等如同诗歌音乐般的和谐,这和谐并且具有某种意趣和风度。这当然要求对笔势笔意的熟练掌握与运用。沈尹默说:“从结字整体上来看,笔势是在笔法运用纯熟的基础上逐渐演生出来的,笔意又是在笔势进一步互相联系、活动往来的基础上显现出来的,三者都具备在一体中,才能称之为书法。”是的,技巧不纯熟,气势不相连,笔意不得心应手,还谈什么神韵?然而运笔乃是受“心”所指挥的,它的目标是实现意境构思中的情趣和格调,一切笔墨都和这一目标相统一,韵味也就产生。
王羲之《兰亭序》显现出一派封建士大夫逸然自得的神态。颜真卿《祭侄稿》,仿佛一首悲愤激昂的琵琶曲。可见,没有精深的工力和一往情深的“迁思妙得”是难以想象的。

第6题:

“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音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这是对绘画理论()的论述。

A、“六要”

B、“六法”

C、“迁想妙得”

D、“气韵生动”


正确答案:B

第7题:

画论上的“气韵生动”是()提出的。

A张彦远

B顾恺之

C吴道之

D谢赫


D

第8题:

画论上的“气韵生动”是提出的。( )

A.张彦远

B.顾恺之

C.吴道之

D.谢赫


正确答案:D

第9题:

简述谢赫的六法论气韵生动?


正确答案: 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
骨法用笔: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应物象形:准确地描绘对象的形状。随类赋彩:按照对象的固有色彩来设色。经营位置:指构思、构图。
转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第10题:

被尊为中国画最高的审美标准是()。

  • A、气韵生动
  • B、栩栩如生
  • C、活灵活现
  • D、形象生动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