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原理

试述政治团体的特征

题目

试述政治团体的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试述在团体辅导中团体的发展过程,谈谈每个阶段的特征和团体领导者的主要任务。


正确答案: (一)定向阶段
这个阶段的重点在于协助成员了解团体的目标、过程,熟悉团体,确定自己在团体中的位置。重点是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此阶段团体成员有如下反应:焦虑担心、气氛沉默、防卫心理、依赖领导者。团体领导者的任务:协助成员彼此认识;澄清团体目标;创造安全信任的气氛;建立团体规范。
(二)冲突阶段
在定向阶段,每个人还只是展现表面的我,随着团体的进展,以及为了达到团体目标,团体成员之间需要将内心的真我展示出来,这不仅会引起自我内心的冲突,而且还会引发成员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各种真我的冲击。经过冲突阶段,团体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稳定、安全、凝聚力强、参与性高。
此阶段团体的特征:焦虑与挣扎;抗拒与防卫;冲突;挑战领导者。领导者在被挑战时,要直接诚实面对,把自己被挑战的感受与成员分享。团体领导者的任务:理解、接纳成员的负向情绪;鼓励成员认识自己的焦虑和矛盾,并协助他们表达;帮助成员将防御性行为转化为建设性行为。
(三)凝聚整合阶段
在成员公开自己的基础上,在真诚分享个人较深层的内在经验的过程中,团体凝聚起来了。此阶段团体特征:信任与接纳;和谐的整体感;认同和承诺。团体领导者的任务:协助成员更深刻地认识自己;鼓励成员相互关心与帮助。
(四)成效阶段
此阶段团体的特征:对团体充满信心和希望;深层的自我表露;面质;认知重建。团体领导者的任务:以身示范与塑造行为;协助成员从团体经验中认知重建;协助人员把领悟化为行动。
(五)巩固结束阶段
结束团体辅导,适应外部世界。团体领导者的任务:处理好成员离别的情绪;协助成员整理学习结果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反馈与祝福;提醒保密;评估团体效能

第2题:

试述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性质和特征


正确答案: 性质: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政治团体不是完全独立于政党和国家政权机关之外的利益群体,从法律形式上说,它们是群众团体,从其地位、作用看,它又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质。因此,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组织和活动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具有如下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二,具有比较统一、规范的组织结构形式。
第三,不同政治团体之间存在着利益差别和不一致,但这种差别和不一致是建立在其整体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的。

第3题:

试述奥斯丁的“独立政治社会”的含义和特征。


参考答案:

在一般情况下,奥斯丁把“主权”和“独立政治社会”视为同一的概念。其含义是指,一个既定社会要形成一个政治和独立的社会,必须是两个特征的统一,即既定社会的“一般大众”必须“习惯地”服从一个“明确”和“共同”的优势者;同时,那个明确个人或明确人类团体“并非”必须习惯地服从一个明确的个人或团体。正是这种肯定特征和否定特征的联合,导致了特定的优势者主权或至高,导致了一个特定社会(包括该特定优势者)是一个政治的和独立的社会。奥斯丁进一步说明上述特征:
(1)这要使一个既定社会能够形成一个政治社会,其成员的一般人或大众必须习惯地服从一个明确和共同的优势者。
(2)特定社会要形成一个政治社会,其成员的“一般大众”必须习惯性地服从一个明确和“共同”的优势者。
(3)一个特定社会为了形成一个政治社会,其成员的一般大众必须习惯地遵从一个“明确”和共同的优势者。
(4)要建立一个政治社会,其民众必须习惯于服从一个特定和共同的优势者。但是,为了使特定社会成为独立的政治社会,这个特定的优势者必须“不”习惯地服从另外一个明确的人类优势者。


第4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关于政治文化的特征的描述


正确答案: 政治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观念形态的政治现象,由于它包括政治意识、政治价值、政治心理、政治行为模式以及民族气质、民族精神等方面的内容,因而它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概念。同时,它既不属于理论化、系统化的政治思想范畴,也不属于政治制度等现象范畴。我们可以将政治文化的特点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政治文化具有深刻的阶级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这是政治文化相对于一般文化更为显著的特质。
第二,政治文化有其特殊的社会结构性。
第三,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第5题:

试述政治团体的地位与作用


正确答案: 第一,政治团体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工具。在现代社会的政治活动中,政治社团是公民进行利益表达和综合的一种主要形式。公民可以随时随地就本团体所关心的问题向有关的权力机关和权力者施加压力和影响,以促成于己有利的政策的出台,以防止于己不利的政策的产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利益。公民通过有组织的方式表达和实现自己利益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政治参与的过程。
第二,政治团体是政治社会化的一个新的有效媒介。公民通过参加政治团体的组织和活动,了解其所生活于其中的政治制度的结构与过程、了解主要的政治家的思想和政策倾向、了解社会上的其他团体和有关的个人的政治态度和主张等等。
第三,政治团体与政治统治、政治管理、政治稳定密切相关。团体政治不仅是参政形式、意见表达和综合方式,也是公民政治社会化的媒介,最终还是一种统治和管理,一种利益关系、阶级关系。在特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阶层、集团会利用包括政治团体在内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来实现自己的统治,进行政治管理,实现政治稳定。

第6题:

试述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发展


正确答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社会在社会利益结构、社会群体结构等方面的重组,社会主义国家的利益结构和群体结构向着多元、复杂并在一定意义上弱政治化的方向演变,作为党、政府和民众之间的中介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应该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结构的前提下,使政治团体在下情上达,反映和表达日益复杂多样的团体利益,健全利益表达和权益保障机制,对党和政府的民主监督,推进各级领导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过程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7题:

简述政治团体的特征?


正确答案:1,政治团体的社会基础是具有相对具体、集中、单一的利益和目标的人群。
2,政治团体建立的目的,是影响立法和政策的制定。
3,作为一种非政府组织,政治团体属于社会团体的范畴。

第8题:

试述政治权力的特征。


答案:① 权威性。政治权力的行使要得到全体公民的认可,得到法律的授权,因此,政治权力带有一定的权威性。
② 支配性。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③ 强制性。政治权力也是一种要求政治服从的强制力量。它一般通过严密的组织,以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军事的等多种手段作为备用,奖励和惩罚是它的基本原则。
④ 扩张性。政治权力具有自我扩张和膨胀的能力,它的应用边际直到遇到阻力和反弹而不能前进为止。而且,有权力的人总是倾向于滥用权力,所以,“绝对的权力意味着绝对的腐化”。正由于此,限制和约束权力才成为政治学的一个普遍议题。
⑤ 排他性。政治权力作为一种支配力量,倾向于排除其他权力的介入。合理的制度设计才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而权力之间的制约与平衡才成为防止专权最有效的手段。

第9题:

试述政治改革的涵义与特征、根据与条件及其方式


正确答案: (1)政治改革的涵义与特征。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矛盾状况,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依靠现有社会制度本身的力量所进行的改进政治体制、调节政治关系、完善政治功能,以巩固和加强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叫做政治改革。
作为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政治改革的特征应当在同政治改良和政治革命的联系与区别之中来把握。与政治改良相比,政治改革不仅是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量变,而且是部分的质变。它是对现有政权结构及其运作方式的系统、全面、深刻的革新。但同政治革命相对照,政治改革谋求和带来的质变,仅仅是部分的,而不是全局的和整体的。它以不破坏现有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为前提,由政治领导层组织和推动,采取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实际上是一个使仍然具有历史合理性的政治秩序的积极能量得到充分发挥和释放的过程。
(2)政治改革的根据与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引起政治改革的根本原因。
政治改革的条件包括:文化氛围和思想条件——进步的社会力量的革新要求占据上风,逐步成为社会成员的普遍共识;主观条件——出现了一个具有改革意识和改革能力的政治领导层;社会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努力把社会动荡降到最低限度。
(3)政治改革的方式。一种是激进式改革。这种改革强调总体设计和强制性变迁,它有利于缩短新旧政治体系转轨的阵痛期,但却极大地增加了社会阵痛的强度。因此,只有在社会格局和政治格局相当稳定、广大民众具备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条件下,这种改革方式才是可行的和有效的。另一种是渐进式改革。这种改革强调长远和眼前、总体与局部的平衡,主张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它既有利于随时调整改革计划,纠正改革的失误;同时也有利于化解不利因素,减轻改革所带来的阵痛。

第10题: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具有什么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具有如下三个基本特征:第一,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第二,有比较统一、规范的组织结构形式;第三,不同政治团体之间存在着利益差别和不一致,但这种差别和不一致是建立在它们的整体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