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

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题目

怎样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请结合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阐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历史地位的认识。


答案:
解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战略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这一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这条道路和理论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表达了党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目标追求,具有令人信服的必然性、广泛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是引领、激励我们团结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要随之而不断发展。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第2题: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和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探索和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个基本问题。

第3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围绕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和()这三大基本问题形成的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正确答案:“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第4题:

何谓“藏象学说”?在中基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怎样?


正确答案: “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互关系的学说。藏象学说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阐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指导临床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临床各科辩证论治的基础。

第5题:

怎样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员、干部和群众?


正确答案: 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党员、干部和群众,要抓住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要抓住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搞清楚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真正含义;
要抓住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全面领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要抓住邓小平理论的本质,坚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要抓住邓小平理论的战略思想,明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措施。
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有机统一的整体,必须准确把握每一个“代表”的深刻内涵,深刻理解“代表”二字的确切含义。

第6题: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地位?
党的十八大认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个理论体系,所包含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对于今后长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具有指导意义,它将适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过程,适用于工作的各个方面。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的根本指针。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

第7题: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
(3)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4)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尤其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同时,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8题:

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各自形成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参考答案:第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9题: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

  • A、历史地位
  • B、历史价值
  • C、历史背景
  • D、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怎样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


正确答案: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要求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
1.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当前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按照十七大要求,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统一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来,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事业上来。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通过扎扎实实的理论武装工作,使学习的成效切实转化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坚定意志,转化为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硬本领,转化为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深刻理解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智慧和力量,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从而自觉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2.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必须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就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真正体现和落实到各项事业中。要落实到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上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环保节能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要落实到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上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要落实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上来,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大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要落实到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上来,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3.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必须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在当前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的新形势下,只有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才能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正确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方针政策,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进一步深化各方面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若干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事业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