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觉行圆满,才能成佛,觉是自觉,行是度他,就像释迦牟尼佛,莫说后来这些众生,未经他老度化,就是他老涅槃的时候,还有的是不信佛的,这何能说是普度众生,觉行圆满呢?

题目

觉行圆满,才能成佛,觉是自觉,行是度他,就像释迦牟尼佛,莫说后来这些众生,未经他老度化,就是他老涅槃的时候,还有的是不信佛的,这何能说是普度众生,觉行圆满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成佛的修行要求,即修行到何种境界方可成佛。( )

A.自觉

B.觉他

C.圆觉

D.佛法


正确答案:ABC

第2题:

佛的意思是自觉、觉他、()。


正确答案:觉行圆满

第3题:

获得的觉是自觉、觉他的是( ).

A.佛

B.菩萨

C.罗汉

D.法师


正确答案:B

第4题:

关于佛、菩萨、罗汉叙述正确的是()

  • A、佛,即自觉、觉他者、觉行圆满者。
  • B、菩萨,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
  • C、罗汉,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
  • D、菩萨,即自觉、觉他者者。
  • E、佛,即自觉、觉行圆满者。
  • F、罗汉,即自觉者。

正确答案:A,D,F

第5题:

观世音菩萨与佛有何差别、关系?闻观世音是觉位大菩萨,彼非已成佛乎?


正确答案:佛在果位,菩萨修位,以月喻之,光有盈亏,佛如十五之月,光明圆满。菩萨在修地,步步前进,由住行向地,而至等觉,如朔弦魄望,逐渐增明,无明断尽,佛果即成。然观音菩萨,则当别论,此菩萨早证佛果,名‘正法明如来’,以悲心过重故,化菩萨身,协助各土之佛度众,此差别与关系也。

第6题:

觉行圆满,仅指一期之机熟众生度尽而言,此只就事迹立解也。请看世尊入灭时,不尚有许多异国众生,未闻佛法乎?若合本迹而言,佛实未曾住涅槃,因众生永不会尽。


正确答案:众生生灭灭生,绵绵不尽,然分时期,各个差别,故过现未来,万物亦不一致,并非生则同生,灭则同灭。如木结果,互不相同,有一年四季之果,有当年数年之果,就某期所作果胎,更有大小优劣之不齐。天则运用春、夏、秋、冬,风日雨露,大公无私,平等普施。四季及当年之果,固得成熟,数年之果,亦赖化育,自春徂冬,天之一期化功圆矣,惟天运不息,周而复始。佛时成就者,喻四季及当年之果,佛时未成者,喻数年之果,未闻佛法者,喻木之初萌,佛入涅槃,喻天之冬,佛不住涅槃,喻天运化不息,细味比喻,可解此疑。

第7题:

《心经》中是五蕴是指()

  • A、色、受、想、行、识
  • B、色、情、想、行、识
  • C、觉、受、想、行、识
  • D、色、空、想、行、识

正确答案:A

第8题:

在下列选项中选出罗汉的修行要求,即修行到何种境界方可成罗汉。( )。

A.自觉

B.觉他

C.觉性

D.佛法


正确答案:A
A[解析]一般来说,罗汉、菩萨、佛的修行要求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罗汉对应的是自觉,菩萨对应的是自觉、觉他,佛则要三者俱备。

第9题:

成佛必须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此种功夫纯属内证,但菩萨宜较佛觉其程度究有深浅,但观音既称古佛化现,何必定退菩萨位,直至当来候补阿弥陀佛位?学人愚痴实难解此意!


正确答案:此皆善巧方便,度生示现之相耳。如世尊久远本已成佛,仍来此现八相而成道,应知皆系以身示范,诱人进修。若明乎观音如来,不但示现菩萨,且示现声闻缘觉,乃至天龙八部等三十二相,则于此便无疑矣。

第10题:

在下列选项中选出菩萨的修行要求,即修行到何种境界方可成菩萨。()

  • A、自觉
  • B、觉他
  • C、觉性
  • D、佛法

正确答案:A,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