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认识到缘起性空的道理和“见性开悟”有什么不同?

题目

认识到缘起性空的道理和“见性开悟”有什么不同?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解释缘起性空


正确答案: 缘起性空是宇宙万有的真实相状,即诸法实相。缘起性空的内容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无色外空,无色后空,当体即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受、想、行、识皆当如是观。

第2题:

佛教中“缘起”的特征和内涵是什么?


正确答案: “缘起”一词有一般和特殊两种含义。“缘起”的一般含义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只适合于有为法,不适合于无为法;只限于事物的因果关系,不适用于非因果关系的事物。这种缘起又分内外两种。
“外缘起”指有为法的一般因果关系,如植物的种子和果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其他自然科学所掌握的各种事物的因果关系。
“内缘起”指的是有情生命的生灭、流转的因果关系。
“外缘起”是通过世俗分别智和直觉经验可以认识到的因果规律,而“内缘起”是佛地的现观直觉智和逻辑思辨所达到的认识对象,事涉隔世,世俗经验很难证明。“缘起”是一切事物的普遍规律。
“缘起”一词,除了上述一般性含义外,还有一个只有中观论使用的特殊的哲学含义。在宗喀巴大师的《中论大疏理海论》中对“缘起”义解释有相连、相依、相对三种含义。大小乘通用的缘起概念只有“因果相连”之义,没有相依、相对之义。而中观论使用的“缘起”一词,远远超出了因果相连之义,包括了并非因果关系的事物相互之间的相依、相对关系。
如事物的整体和部分,名称和事物,大和小,长和短,有和无,快和慢,常和无常,有和非有,生和灭,来和去,上和下,左和右,东和西,美和丑,善和恶等等,都是相依和相对的存在。
因果关系只适用于有限的范围,从因果相连意义的角度讲,只能说果的存在依赖于因的存在,但不能说因的存在依赖于果的存在。如果因的存在要依赖于果的存在的话,那么,在未生果之前,其因也应该不存在。但这与事实相背,因果有时间的先后,因在先,果在后,有因之时无果,有果之时,因已成过去的不存在了。同一事物和事件的因果,不能同时存在,故因依赖于果的观点是说不通的。
但从相依、相对的角度上说,果不但依于因,而且因也依于果。因为果是因的相对存在,因也是果的相对存在。因为无因不能称作果,无果也不能称其为因。
比如“母亲”与“子女”相对,若无子女,怎么会称“母亲”?一个妇女,对其父母是“女儿”,对其丈夫是“妻子”,对其子女是“母亲”,若离开她的相对条件,她便不具备上述三种性质中的任何一种性质,这便是相对存在之义。
这种事物存在的相对意义,不但外道不理解,就连教内中观以下的唯识、经部、有部均不能理解。

第3题:

什么是真正的开悟?


正确答案: 体证到“三法印、四圣谛”,认清了真理实相,断除了十个结,就是开悟。在打坐中见到光、见到佛,那不是开悟,是禅相。

第4题:

供养宝伞的缘起是什么?这样供养有什么象征性?


正确答案: 释迦牟尼佛到三十三天为母亲传法后回到萨登城市,当时右边以梵天为主的五百眷属撑着珍宝伞,左边以帝释为主的五百眷属撑着黄金伞,迎接佛陀来到世间转法轮。
宝伞可以胜伏一切违缘,尤其是白顶的宝伞,更具有此种殊胜的缘起。

第5题:

缘起法与非缘起法的区别是什么?


正确答案: 缘起法也叫有为法、法住智。讲的是现象界,是归纳现象界缘生缘灭的无常法则。现象界是无常、生、住、异、灭、成、住、坏、空。
非缘起法也叫无为法,涅槃智,讲的是宇宙本体的空。空本来就存在,不是因缘具足才形成,空是常、恒、住、不变异,空不生不灭。

第6题:

有人说,修禅和净土什么也不用学,就可以开悟、往生甚至成佛,这话对吗?


正确答案:如果可以这么简单走捷径的话,佛就不需苦口婆心说法四十九年了。佛当时为何要说那么多经典?仅凭想象,连一个世间的海都渡不过去,能渡过生死之海吗?你可以试一试,站在长江岸边发个愿,能不能到达江对岸?佛教是实实在在的极为科学的东西,每一步都是实事求是的,不是一种虚无缥缈。
有的人还没有在横隔两岸的人海中深入一步,就觉得自己已经超越了苦海,毫无自知之明地宣称:“啊!我已经到达彼岸!”这是多么的可悲和可怜!有些学禅的人说不需要文字般若。文字般若就像船,在到达彼岸后你可以扔掉它,但是在没有过河之前,就把这个船烧掉或砸掉,这是种聪明的抉择吗?看起来似乎很英雄,实际上很愚蠢,没有了船如何过河?开悟之前,甚至在成佛之前都要学习经典,十地菩萨还要灌顶传法,最后才能进入佛地。
佛陀留给世人的珍贵遗产就是一条永不沉没的“船”,一部“航海技术原理”,一张“航海图”,一个“指南针”,这就是全部佛法。我们要渡生死之海,就要依靠佛法这条可靠的“船”,根据“航海的技术操作规程”,按照选定的路线前进,然后才能到达彼岸。

第7题:

缘起性空讲的是什么内容?


正确答案: 讲因果。从果地探讨因,又从因地推论到果。

第8题:

开悟或明心见性而未断除四种食,这样的人能成佛吗?


正确答案: 不能。
对四种食仍有贪爱,便继续生死轮回。

第9题:

怎样才能做到心与空相应外相随顺缘起?


正确答案: 心与空相应,外相随顺缘起,当下因缘形成什么,我就缘起是什么,不管我扮演什么角色,我就全然的活在当下。当我是波浪的时候,也不是我能,不是我本身在决定,那是整个法界的因缘。当我这个波浪消失时,我知道是回归大海,并不是真正的断灭,那么我是全然的溶入法界大海,生命才是到达不生不死。

第10题:

开悟见法的最好阶段是什么时候?


正确答案: 在觉、观、喜、乐、一心的初禅,有止有观,让心进入宁静,当下去体悟法,并能见到法。见法就是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