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为什么说亲人和怨敌的关系是无常的?这节课所讲的公案,哪个对你触动比较大?为什么?

题目

为什么说亲人和怨敌的关系是无常的?这节课所讲的公案,哪个对你触动比较大?为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我们前世最有缘的众生,今生可能特别讨厌;今生依依不舍、感情上特别执著的,却往往是前世的怨敌来讨债。所以,依靠佛理来观察,若对一个人特别耽著、从心底特别喜欢,说明这个人曾是你的怨敌。比如你今生中因为没他感觉活不下去,没他就要跳楼自杀,这种感情执著必定来自于前世怨仇的债;而你即生中特别看不惯的人,很可能是前世最执著的亲人。且不说前世,即便是今生今世,亲怨也是无常的。今天不共戴天的仇人,明天也许会变成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互相交亲,情投意合非同寻常。这种现象不在少数。这就是亲人和怨敌关系无常的道理。
都很有触动,这种亲怨如此无常,而我等却因为不明道理或观得太少而造成如是执著,这些公案确实有一定的棒喝作用。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谈谈你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我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一般过去时的用法。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使用一般过去时谈论过去某个时间发生的动作,并能够熟知规则动词和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

第2题:

你认为这节课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数学专业问题】


答案:
解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难点是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第3题:

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和巩固关系,这节课就属于综合课。( )


正确答案:√
这是综合课的方法。

第4题:

论中说怨敌与天灾对我们的损害相同,但怨敌有故意害我们的心态,天灾却没有,所以二者并不相同。对此你如何破斥?


正确答案: 怨敌害你实际上也不是故意的,他是在因缘催动下不得不做,这完全是因缘的产物,和无情法一样。所谓的怨敌,也只不过是内心烦恼所控制的工具,如果没有烦恼的指使,并没有自主伤人的能力;而烦恼也只是因缘的产物,如幻如梦,根本没有独立自主的自性,在这一连串的因缘所生法中,该嗔恨的对境根本就不可找到。
当别人辱骂我们时,可以这样去观察,使自己直接感到伤害的是恶语;恶语的来源是口腔声带等发音器官;而操纵这些器官的是心识;他的心识又是谁操纵的呢?烦恼,烦恼出于何处呢?烦恼出于如幻如梦的缘起。这一串因缘中,应该嗔恨谁,不能昏官断案,不问青红皂白,胡乱责怪。而我们由长期的错误串习,放过了无情法的语言,只是盲目地抓住一个模糊而笼统的有情法——“人”。如果去分析“人”,他也只是由地水火风无情法与心识而组成,而心识也只是缘起幻化法,根本找不到一个有能动作用的本体。

第5题:

请谈谈你这节课的重点?


答案:
解析:
这节课的重点是学生能够学会一些关于工作的词汇和如何来询问某人的职业,并且能够提升一些阅读技能,比如跳读和浏览的方式。

第6题:

你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本节课的重点是英语中升降调的学习。
新课标指出英语课堂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升降调是英语语音学习的基础知识之一。英语语音的升降音对语意的表达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恰当地运用才能获得交际的成功,学生在运用英语时才能更加自信的表达自己,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日后真正的英文交流有着关键作用。

第7题:

这节课属于哪个领域的内容?简述其要求。【专业知识】


答案:
解析:
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是指运用多种媒材和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体验造型乐趣,逐步形成基本造型能力的学习领域。造型是具有广泛含义的概念,但在本学习领域中指运用描绘、雕塑、拓印、拼贴等手段和方法创作视觉形象的美术创作活动。表现则是通过多种媒介进行美术创作活动来传达观念、情感的过程。造型与表现是美术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

第8题:

在我市的一次教学研讨活动中,一位授课教师的最后结束语是:“同学们,我们这节课讲完了。”在随后的交流环节中,一位与会者向授课教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我们这节课讲完了”和“我们这节课学完了”这两种说法有什么不同?如果你是那位执教老师,你会如何分析这两种不同的说法,如何来回答这个问题?


正确答案:见解析
这两种说法对教学中主体的定位不同,“讲完了”是将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以教师的讲为主,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学完了”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以学生主动的学为主,教师扮演了指导者的角色,显然,后者更符合新课改的思想。

第9题:

你平时喜欢给人起外号吗?看到身体有缺陷的人时,你对他们有起码的尊重吗?通过学习这节课,你以后会有哪些改变?


正确答案:不喜欢,但有时会叫人外号。有。前世爱说恶语的人,今生会感得经常听到不悦耳的话语,自己所说的语言也成了争论的话柄。《华严经》云:“恶口之罪„„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音;二者所可言说恒有诤讼。”给人取外号,一方面给被取外号者带来痛苦,以后自己还要受二种果报:常闻恶音,所可言说恒有诤讼,所以不管对任何人,都不要取,叫人外号。

第10题:

怨敌明明是伤害我们的人,为什么反而说他是值得悲悯的对境?


正确答案: 对有我执的众生来说,最珍爱的莫过于自己,但在烦恼强烈现前时,他们连自己的身体生命都弃之不顾,尚能自杀摧毁,那么对其他众生作损恼自然无法避免。理解到这点,我们在受到他人损害时,又怎么会不生悲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