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文化

怨敌明明是伤害我们的人,为什么反而说他是值得悲悯的对境?你真的这样认为吗?

题目

怨敌明明是伤害我们的人,为什么反而说他是值得悲悯的对境?你真的这样认为吗?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对有我执的众生来说,最珍爱的莫过于自己,但在烦恼强烈现前时,他们连自己的身体生命都弃之不顾,尚能自杀摧毁,那么对其他众生作损恼自然无法避免。理解到这点,我们在受到他人损害时,又怎么会不生悲悯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孩子保险的问题!

我的孩子刚出生!有人帮他保险!前2天和他签了合同!他给我一个农行卡让我去交钱!现在我突然不想保险了!然后我对他说!!可他说这样的话公司会扣他钱和认为他骗保!是真的吗?


可以退的,虽然签了合同,7天内都是可以退的!,他不愿意退,你就打保险公司电话,申请退了!他只是想拿提成的钱才这样说的。

第2题:

论中说怨敌与天灾对我们的损害相同,但怨敌有故意害我们的心态,天灾却没有,所以二者并不相同。对此你如何破斥?


正确答案: 怨敌害你实际上也不是故意的,他是在因缘催动下不得不做,这完全是因缘的产物,和无情法一样。所谓的怨敌,也只不过是内心烦恼所控制的工具,如果没有烦恼的指使,并没有自主伤人的能力;而烦恼也只是因缘的产物,如幻如梦,根本没有独立自主的自性,在这一连串的因缘所生法中,该嗔恨的对境根本就不可找到。
当别人辱骂我们时,可以这样去观察,使自己直接感到伤害的是恶语;恶语的来源是口腔声带等发音器官;而操纵这些器官的是心识;他的心识又是谁操纵的呢?烦恼,烦恼出于何处呢?烦恼出于如幻如梦的缘起。这一串因缘中,应该嗔恨谁,不能昏官断案,不问青红皂白,胡乱责怪。而我们由长期的错误串习,放过了无情法的语言,只是盲目地抓住一个模糊而笼统的有情法——“人”。如果去分析“人”,他也只是由地水火风无情法与心识而组成,而心识也只是缘起幻化法,根本找不到一个有能动作用的本体。

第3题:

抑郁症患者告诉你:“别在我这费时间了,去和那些值得你费工夫的人谈谈吧。”你的最佳反应是()。

A.“你这样说可不对”

B.“不用担心,我有的是时间”

C.“你这样孤独对你没有好处”

D.“别这么说,你应该振作一点”

E.“如果你不想说,我们就在这坐一会儿”


参考答案:E

第4题:

为什么说亲人和怨敌的关系是无常的?这节课所讲的公案,哪个对你触动比较大?为什么?


正确答案: 我们前世最有缘的众生,今生可能特别讨厌;今生依依不舍、感情上特别执著的,却往往是前世的怨敌来讨债。所以,依靠佛理来观察,若对一个人特别耽著、从心底特别喜欢,说明这个人曾是你的怨敌。比如你今生中因为没他感觉活不下去,没他就要跳楼自杀,这种感情执著必定来自于前世怨仇的债;而你即生中特别看不惯的人,很可能是前世最执著的亲人。且不说前世,即便是今生今世,亲怨也是无常的。今天不共戴天的仇人,明天也许会变成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互相交亲,情投意合非同寻常。这种现象不在少数。这就是亲人和怨敌关系无常的道理。
都很有触动,这种亲怨如此无常,而我等却因为不明道理或观得太少而造成如是执著,这些公案确实有一定的棒喝作用。

第5题:

怨敌明明是伤害我们的人,为什么反而说他是值得悲悯的对境?


正确答案: 对有我执的众生来说,最珍爱的莫过于自己,但在烦恼强烈现前时,他们连自己的身体生命都弃之不顾,尚能自杀摧毁,那么对其他众生作损恼自然无法避免。理解到这点,我们在受到他人损害时,又怎么会不生悲悯呢?

第6题: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私了,你认为是这样吗?为什么?


答案:
解析:
我认为这种现象是存在的,但不普遍。 首先,现在的孩子大多是90后一代,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备受宠爱,确实有一部分孩子任性自私、飞扬跋扈,可能是由于家长过于娇惯;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这样,随着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科学,所以大多数孩子还是很懂事,懂得谦虚礼让。
即使如此,我们作为孩子的教师,仍然要注重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培养分享精神,以便顺利融入社会。

第7题:

有人说“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正确答案: 修辞的基本原则可以说是“适合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包括背景、场景和句境,广义的语言环境包括说话时的地理、人文、宗教、题旨等等因素,“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话。词语句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看它的使用地方。普通的词语可以产生很好的修辞效果,这是因为这个词语适合那样的语言环境。

第8题:

从语气和结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①我们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蛮干了。②谁都知道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③这本书他过去肯定看过吗?④请把那支钢笔递给我吧!⑤他跑得多么快呀!⑥你过去看看情况再说。


参考答案:①我们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蛮干了。陈述句述宾动词性谓语句
②谁都知道他是一个热心肠的人。陈述句述宾动词性谓语句
③这本书他过去肯定看过吗?疑问句主谓动词性谓语句
④请把那支钢笔递给我吧!祈使句动词性非主谓句
⑤他跑得多么快呀!感叹句述补动词性谓语句
⑥你过去看看情况再说。陈述句连述动词性谓语句

第9题:

请分别从作害者、受害者的角度分析,我们为什么对怨敌的损害不应生嗔恨。


正确答案: 1)作害者:作害者损害他人,是不是他们本性如此呢?如果是的话,那生嗔也没必要,因为他的本性如此,无论接触谁,都具有如是的损害性,并不是只对我个人有如此的伤害;如果不是的话,他本性善良,只是以暂时的因缘害我们,那也不要生嗔恨心,因为这不是他的本性。
2)受害者:我们之所以受到这样的伤害,完全是以前曾对众生如此加害过。现在别人来同样损害自己,这也是合乎因果规律的事,自己应该毫无怨言地安忍。

第10题:

怨敌损恼我们,使我们感受身心痛苦,作者为什么反而说是我们害了他?


正确答案: 怨敌来损恼我,是因为我往昔造过类似恶业害过他人,业力今生成熟时,自然导致他对我生起嗔害心。而我依靠他的损恼,偿还宿债、积累功德,他却因缘我生嗔而堕落恶趣,长劫受苦。表面上看,他在损恼我,实际上是我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