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知识)

新课程从哪些方面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改革?

题目

新课程从哪些方面提出了教育评价的改革?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理念。
促进发展;立足过程

第3题:

教师资格考试: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 )

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  )


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

第4题:

中国医学教育的改革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正确答案: 加强面向农村的医护人员的培养,关注农村医疗问题;加强医学生预防为主的观念;加强中医专科人才的培养;注意对少数民族医药卫生人员的培养

第5题:

新课程提出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第6题:

简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课程评价观。


正确答案:
45.我国新课程改革把课程评价改革置于重要的位置,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理念,以这一理念来推动新的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本次课程改革在课程评价观上要求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第7题:

新的课程改革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正确答案: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第8题:

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评价功能。


正确答案: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参考答案】错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改革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

第9题:

论述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教育机智及其培养。


正确答案: 一、教育机智的特点及表现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教与学双边活动的敏感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情景中特别是意外情况下,快速反应,随机应变,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的综合能力。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第一,事件的突发性。教育机智一定是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教师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应变能力:
第二,处理的迅速性。教育机智一定是在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速度上体现出来的。越能急中生智、果断决策和迅速处理。就越能表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能力。
第三,效果的良好性。处理方法是否正确,效果是否良好,这是衡量教育机智的最终标准。
一个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通常有如下的表现:
(1)善于因势利导。即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出发,利用并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扬长避短,增强克服缺点的内部力量,自觉主动地提高学习效果和按照教育要求发展良好品质。
(2)善于随机应变。是指教师能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随时可能发生意外的教育、教学情景中,迅速判明情况,确定行为的方向采取果断的措施,及时解决矛盾,有效地影响学生。
(3)善于对症下药。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的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4)善于掌握分寸。教师要讲究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对待学生和处理学生问题时,实事求是,分析中肯,判断恰当,既民主,又严格,既说话得当,又方法适宜,给学生最恰当的教育。
二、教育机智的培养
教师的教育机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教师在后天的教育活动和教育环境中,经过磨练与感悟而逐渐获得的。它同时依赖许多的条件,比如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爱护、尊重和公正的态度,冷静、沉着的性格,对学生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了解等。它与教师的诸多良好人格特征联系着,是教师多种能力的集中体现。但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每个教师都会表现出一些教育机智。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丰富学识,积累经验,逐渐培养起较高的教育机智能力。
1.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教育理论的作用就在于告诉教师所面对的是什么事实及在此前提下所能做的事情。前者为他提供适应情境的恰当判断的信息,后者则为他的判断和决定提供目标导引和可能行为的启示。即是说,教师的理论学习不仅掌握有关教育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批判反思能力。因此,教师不仅专业知识要扎实,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也要扎实,尤其要注重有关社会学研究成果的引入及前沿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学习,这是教师教育机智得以形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做到以博带专,为专而博,甚至看来与本专业没有直接联系的一些领域,也可以从中汲取营养,以便充实讲授内容,把课讲活。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教育机智的培养提供广阔的智能背景和有力的翅膀。事实上,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只有用创造的态度与科学的精神,以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去设计、实施、评价、总结和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形成、研究和解决问题,提供新鲜经验。进行理论概括,才能逐步适应改革并发展自己。
2.热爱学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只有洋溢着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和友爱的气氛,才能开启孩子的心扉,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应包括以下内容:
(1)深入了解学生。与当代青少年的思维合拍,从学生角度去认识问题,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个小男孩左右摇晃着自己的身子,显得难以忍受似的。老师一边讲着课一边走到小男孩身边,轻轻地在他耳边说了什么,小男孩便走出了教室。过了几分钟。这个老师又很自然地走到另一个男孩的身边,也轻轻地在他耳边说了什么,于是这个小男孩也走出了教室。一会儿,两个孩子回到了教室,整个过程几乎让人无法察觉。课后才得知,第一个小男孩出去是上厕所,第二个男孩出去是给前一个男孩送手纸。可见这位老师不仅注意力分配得当,观察入微,更是对学生了解得令人惊叹。
(2)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善于运用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方法,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各个方面去关心、爱护他们。
(3)充分尊重、信任学生。发扬民主作风,容许学生表现独立性,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独立活动的余地,并且相信和期待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好学生”。
(4)严格要求学生。不迁就、不放任学生。
(5)面向全体学生。不因个人的好恶或学生的优劣影响自己对全体学生的关心爱护。教师既要用爱去激励优秀学生,更要用爱去转变后进学生,因为后进学生更需要倾注热情,倍加爱护。
3.模拟练习意外事件的处理
师范生可结合教育见习与实习,多设计一些“意外事件”的情境。大家共同研究如何处理才恰当而有效,并进行模拟的“实战演习”。在职教师可以作一些心理练习,即在头脑中设计一些“意外事件”的情境,研究应对方案,并在头脑中想象当时的处理结果及其后果。一般而言,这种心理练习比“实战演习”适用性更广、更方便。而且效果也更好,应作为意外事件处理演习的主要形式。
4.提高自控力和决断力
自控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动机,并约束自己的行为和言语的能力。决断力是教师在特殊情况下果断行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任何教育、教学困境对教师而言都是一种挑战,是一种自我发展的机会。教师需要不断地自我训练,并在复杂的教育环境中磨砺自己。培养自己的良好意志品质。
5.反思
反思是教师基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分析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所导致的结果的过程,它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教师要通过对自身实践经验的追思反省,经过探究,以批判的态度检视教学问题,“回诊”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寻求新理念和新策略来解剖难题,重组心智模式,在实践操作中循环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自己的教育机智。
另外,还应该多听听老教师的课,多向他们讨教,并多阅读有关方面的书籍。
总之,在教育理论素养的加强,思维品质的训练,对教育现场的观察力和判断力的提高以及教育实践经验的丰富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机智也获得了提升。
三、防止误区
对教师来说,任何选择实施的行为都必须有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与展开,必须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两者缺一不可。但是,有的教师在处理教育机智问题时,出现偏宽、偏柔或不诚实的情况,这既不利于学生的教育,也会给教师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在运用教育机智时要防止以下误区。
1.忽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
教师对学生友善和宽容是应该的,但必须有度。无原则的宽容实际上就是纵容,除了也许能暂时平息某种冲突外,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人格培养却是消极的。
2.放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马卡连柯也说:“教师如果在需要生气的时候就生气,甚至比和颜悦色更有效力。”即是说,教师对待学生应该刚柔相济,抑扬并施。
3.“机诈”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正确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随机应变,决不能与教育工作中的某些虚伪和巧诈混为一谈。有个别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错误,被学生指出来,不承认自己的粗心,却狡辩说是故意为之,以让学生辨别。这种方式,教师可能“巧妙”地掩盖了自己的错误,但决不是真正的机智,最多也只是机诈,不值得推崇。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将会遇到更多自己不曾涉猎的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加强各方面修养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行为更加诚实。

第10题:

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在评价功能方面,要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发展;
(2)在评价内容方面,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关注个体差异;
(3)在评价主体方面,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在评价方法方面,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