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公共基础)-通用版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特征。

题目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特征。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心理学家是根据身心发展的哪一规律提出发展关键期的概念(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正确答案:C

第2题:

心理学家提出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主要是考虑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哪一条规律?(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正确答案:C

第3题:

人的身心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所以心理学家提出了__________概念。


正确答案:
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

第4题:

心理学家是根据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发展关键期的概念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答案:C
解析:
心理学家根据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提出了关键期的概念。

第5题: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答案:C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每个个体发展的早晚都不一-样, 所以不平衡性主要体现为发展速度不一一样。所以针对性的教育措施为抓“抓关键期”,关键期是劳伦兹提出的。

第6题: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正确答案:B

第7题:

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正确答案: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名师详解】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展速度的不平衡,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变化发展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身心的某些方面在较早的年龄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有一些方面则需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这一特点要求教育活动要分析个体各方面发展的最佳时期,“对症下药”,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而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形成和发展的时期。如:6—12岁学生的思维具有具体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较差,14—16岁,抽象思维能力获得了发展,但还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而到了17—18岁,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增强,思维具有开放性。心理学家提出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正是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故本题选C。

第8题:

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发展的( )提出来的。

A.互补性任

B.阶段性

C.顺序性

D.不平衡性


正确答案:D

第9题:

(2005年4月)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答案:C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学家根据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这一现象,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第10题:

心理学家提出0-7岁儿童身心发展中存在许多“关键期”,其中()是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

  • A、2-3岁
  • B、3-4岁
  • C、5岁
  • D、6岁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