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是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

题目

“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是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标准》在习作数量上的要求是: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高年级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800字的习作。()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2题:

《人物小传》的讲评课  说明:初三名级的学生,学习了《祖冲之》、《哥白尼》等文章之后,教师安排了《人物小传》的习作练习。  具体做法是:  A.选择自己最喜爱约一个人物,为其作传;  B.读两三本书的内容或是所写人物的传记,或是根据其轶闻逸事所写的故事之类。  C.仿课文的写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主要贡献)从读物中选择典型的材料来完成这篇“小传”。  D.在完成的习作之后,注明所阅读的书名。  教师在阅完习作后,安排了讨论习作和修改的讲评课。 具体做法是:  A.选一篇习作印发给学生(习作后,附所读三本书的书名),要求大家仔细阅读;  B.讨论;所选材料是否突出了人物的主要持征(主要贡献);   C.猜一猜习作中的两则材料各是从哪一本书里选择的,并说明你作如此猜测的原因;   D.提出修改意见;  E.根据讨论所得,修改自己的习作。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选材要严"--不仅所选的材料要反映人物的主要特征、主要贡献,而且所选材料的角度度也要与习作的中心完全一致。要做或这一点,就必须在深入理解读物的基础上,确定习作的中心,再从所确定的中心出发去选择典型的材料;简单地从读物中抄两则材料,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要求结合作文教学一章的有关理论,谈谈下面这节讲评课有哪些方面值得肯定?还有哪些好的建议可以提出来。


正确答案: 1.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②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养成,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③学生参与面广,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④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较好。
举例分析。
2.①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
②采用画画的方式冲淡了对诗歌语言的仔细品味;
③油纸伞的意象没有讲透(它给人一种古雅之美的审美感受)。

第3题:

本课程中提到了习作的哪些原则?()

A.习作与做人相结合

B.习作与生活相结合

C.习作与阅读相结合

D.习作与表达方法相结合


参考答案:ABCD

第4题:

习作教学应遵循哪些原则?


正确答案: (1)习作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
(2)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
(3)习作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
(4)习作训练应遵循从说到写的顺序。

第5题:

为什么强调习作教学要从内容入手?


正确答案: 第一,从内容入手是由写作的一般规律决定的。无论是学生的习作,人们的应用写作,还是作家的文艺创作,都首先从社会生活中获得写作材料,并且把它转化为自己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形成作者的写作动机,表达欲望。第二,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中内容决定形式,对形式起主导、统率的作用。第三,把注意力放在习作的实践与体验上而不是“技巧”上。

第6题:

语文课程标准写作教学的总目标有这样的表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这是从()方面提出的要求。

A、习作内容

B、习作质量

C、习作能力

D、习作目的


正确答案:A

第7题:

习作教学是巩固识字成果的重要手段。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实习作业法


正确答案:
20.实习作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第9题:

习作是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综合体现,对于习作练习的教学评价,下面哪种方式不适宜?()

  • A、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阅打分,简单地重复这一过程
  • B、教师通过问卷、面谈、举手征集等方式,调查了解学生对某一次作文的选题、内容组织、行文等方面的看法,调整习作教学的进度和主题。
  • C、将每一次习作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分类,优秀的习作在全班进行展示和分享,师生共同品味习作的成功之处;有问题的习作也作为案例来评价,共同提出修改建议。
  • D、鼓励学生开通班级习作主页或空间,上传习作,网上开放式地交流和点评,全期形成个人或主题性的文集。

正确答案:A

第10题:

课内习作每学年()次左右,五、六年级在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字的习作。


正确答案:16;400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