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侦民警执法资格考试

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A、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B、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时,乙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刑罚处罚,没有继续开枪C、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D、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

题目

下列案例中哪一项成立犯罪未遂?()

  • A、甲对胡某实施诈骗行为,被胡某识破骗局。但胡某觉得甲穷困潦倒,实在可怜,就给其3000元钱,甲得款后离开现场
  • B、乙为了杀死刘某,持枪尾随刘某,行至偏僻处时,乙向刘某开了一枪,没有打中;在还可以继续开枪的情况下,乙害怕受刑罚处罚,没有继续开枪
  • C、丙绑架赵某,并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元。在提出勒索要求后,丙害怕受刑罚处罚,将赵某释放
  • D、丁抓住妇女李某的手腕,欲绑架李某然后出卖。李为脱身,便假装说:“我有性病,不会有人要。”丁信以为真,于是垂头丧气地离开现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于过失犯罪而言,存在成立与否的问题,但不存在既遂与未遂的问题。


参考答案:对

第2题: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

B.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

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正确答案:AD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停止形态。选项A中,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实行行为,所以,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B中,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犯罪目的的未达成是不是由于犯罪入主观意愿造成的,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选项C中,犯罪中止可以分为自动停止犯罪的犯罪中止和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对于后者而言,就是一种犯罪行为实行终了之后成立的犯罪中止,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选项D中,由于过失犯罪只有出现了法定危害结果才能犯罪成立,所以,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停止形态,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D。

第3题: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

B.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

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正确答案:AD

第4题:

听力原文: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间的关系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

B.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

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正确答案:AD
解析:本题考查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间的关系。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都是因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使犯罪得逞,其区分的关键是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而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的区分是犯罪行为停止下来是否是因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中止是犯罪人自动停止犯罪或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故有预备阶段的中止,也有实施犯罪阶段的中止。由于成立过失犯罪必须以特定结果的发生为构成要件,因此刑法规定对过失犯罪只处罚其既遂形态,未遂只能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之中。

第5题:

下列有关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犯罪未遂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

B.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

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正确答案:AD
解析: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犯罪未完成是否因为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行为人实施完毕犯罪行为后、犯罪结果出现之前,自动有效地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也构成犯罪中止。因此,选项B、C错误。

第6题:

甲欲杀害丙,找到好友乙要毒药,并讲明毒药的用途是“我要杀害丙”。乙劝甲不要感情用事,忍耐一下,但最后还是送给甲一瓶毒药。甲借得毒药后,正往丙的水杯中灌注毒药时被旁人发现制止。甲、乙二人的行为性质是( )。

A.甲是犯罪预备,乙是犯罪未遂

B.甲是犯罪未遂,乙是犯罪预备

C.甲、乙均是犯罪未遂

D.甲成立犯罪未遂,乙无罪


正确答案:C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甲、乙的行为成立共同犯罪,所以甲、乙的行为均是犯罪未遂。

第7题:

下列关于刑法上的犯罪未遂的论述正确的是()。

A.只有在直接故意犯罪中才可能发生的犯罪形态,在间接故意犯罪、过失犯罪中不存在犯罪未遂的问题

B.犯罪未遂是指尚未发生《刑法》规定的具体犯罪的实际结果

C.犯罪未遂是指完整的犯罪行为尚未完全实行

D.犯罪未遂是指某一具体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尚未完成


参考答案:A, D

第8题: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实行行为

B.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处于犯罪过程中

C.犯罪行为实行终了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D.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正确答案:AD
解析:犯罪预备与犯罪中止相区别的关键在于犯罪未完成是否因为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行为人实施完毕犯罪行为后、犯罪结果出现之前,自动有效地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也构成犯罪中止。因此,选项B、C错误。

第9题:

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复杂的共同犯罪中,实行犯单独中止的,其效果不及于帮助犯或者教唆犯 B.在复杂的共同犯罪中,如果实行犯的犯罪行为归于未遂的,则帮助犯或者教唆犯也成立未遂 C.在复杂的共同犯罪中,如果实行犯中止的,帮助犯或者教唆犯也必定成立中 D.聚众犯罪属于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A
中止的效果只及于中止人本身,A项正确。在复杂的共同犯罪中,如果实行犯的犯罪行为归于未遂的,则帮助犯或者教唆犯可能成立未遂或者中止,B项错误。如果实行犯中止的,帮助犯或者教唆犯可能是未遂或者中止等,C项错误。聚众犯罪未必均成立共同犯罪,例如对于只处罚首要分子的聚众犯罪,如果首要分子只有一人时,就不成立共同犯罪,D项错误。

第10题: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包括( )。

A.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D.犯罪既遂,犯罪未遂


正确答案:C
解析: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是故意犯罪在犯罪过程的不同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停止下来所呈现的不同状态,分为完成形态和未完成形态。完成形态是指犯罪的既遂,未完成形态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三种形态。注意审题,如果题干为“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包括()”,则答案应为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