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民警基本级执法资格考试

甲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乙的专利产品予以销售,构成犯罪。甲的行为()。A、构成诈骗罪B、构成假冒专利罪C、以假冒专利罪与诈骗罪数罪并罚D、构成招摇撞骗罪

题目

甲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乙的专利产品予以销售,构成犯罪。甲的行为()。

  • A、构成诈骗罪
  • B、构成假冒专利罪
  • C、以假冒专利罪与诈骗罪数罪并罚
  • D、构成招摇撞骗罪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公司2000年获得一项外观设计专利。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该专利产品。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所为的下列行为,哪一项构成侵犯该专利的行为?

A.使用乙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B.销售乙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C.许诺销售乙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D.使用甲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正确答案:B

第2题:

甲公司2010年获得一项外观设计专利。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该专利产品。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下列行为哪一项构成侵犯该专利的行为?( )。

A.使用乙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B.销售乙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C.许诺销售乙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D.使用甲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正确答案:BC
BC。解析:新修订的《专利法》规定,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许可,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A、D项未构成对该专利权的侵犯。

第3题:

甲公司2011年5月14日获得一项外观设计专利,乙公司未经许可,以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该专利产品。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的下列行为中,不构成侵权行为 的是( )。 A.使用乙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B.销售乙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C.进口乙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D.许诺销售乙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正确答案:A
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因此,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以生产经营目的使用乙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不构成侵权行为。A选项的说法是正确。
[解题技巧]使用本身并不会盈利,而且,使用者大多数是消费者,不能把广大使用侵权产品的消费者作为违法者。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自觉不自觉使用了侵权产品。

第4题:

甲获得了一项产品发明专利。甲与乙签订《专利使用协议》,该协议约定,甲允许乙对该专利产品进一步开发并在产品中标注甲的专利号。该协议同时约定,“双方在开发的产品正式投产之前再行签订正式详尽的合同”。乙在开发过程中,试制了一批甲的专利产品,并进行研发,研发制得新的产品相对于甲的专利权利要求的范围删除了一些不必要的部件、增加了一些具有实质性区别的新的功能部件,相对于原专利产品实现了明显的技术效果改进。但乙未申请该新产品的专利。随后,乙在未与甲进一步签订正式详尽合同的情况下批量制造其研发的新产品并向市场销售该新产品,所销售新产品上标注有甲的专利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乙与甲没有按照协议约定签订正式详尽的合同,所以乙在产品开发中制造、使用甲的专利产品的行为属于侵犯甲的专利权的行为
B.即便乙与甲没有按照协议约定签订正式详尽的合同,乙在产品开发中制造、使用甲的专利产品的行为也不属于侵犯甲的专利权的行为
C.乙在所销售新产品上标注甲的专利号的行为构成假冒专利的行为
D.乙与甲签订的《专利使用协议》中明确约定“乙可以在产品中标注甲的专利号”,因此乙在所销售新产品上标注甲的专利号的行为不构成假冒专利的行为

答案:B,C
解析:
《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中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该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在该题中,乙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制造了一批该专利产品。该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关键在于乙的行为是否得到甲的许可。甲与乙签订的《专利使用协议》应当理解为允许乙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制造、使用该专利产品。该《专利使用协议》约定了“双方在开发的产品正式投产之前再行签订正式详尽的合同”。该约定应被理解为对产品正式投产之后行为的约束,或理解为该《专利使用协议》的有效期截止于产品正式投产之时。“双方未在产品正式投产前进一步签订正式合同”的事实并不会导致之前签订的《专利使用协议》允许乙制造、使用该专利产品的约定失效。因此,即便乙与甲没有按照该协议约定签订正式详尽的合同,乙在产品开发中制造、使用甲的专利产品的行为也应当视为“专利权人甲许可的行为”,不属于侵犯甲的专利权的行为。选项A的说法错误,选项B的说法正确。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八十四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在未被授予专利权的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标注专利标识,……或者未经许可在产品或者产品包装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属于假冒专利的行为。乙所正式制造、销售的产品,与甲的产品相比在部分技术特征上作了修改,实现了明显不同的技术效果。因此,乙的产品与甲的产品既不相同,也不等同,未落入甲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乙公司的产品属于未被授予专利权的产品,在该产品上标注的甲的专利号属于他人的专利号,构成假冒专利行为。因此,选项C的说法是正确的,选项D的说法是错误的。综上,本题答案为:B、C。

第5题:

下列哪些行为不被视为侵犯乙的专利权:

A.甲购买乙制造的假冒专利产品后未经同意又将之销售牟利的行为
B.甲的专利比乙的专利有着重大的技术进步,但其实施必须依赖乙的专利,甲经乙许可后无偿实施该专利技术
C.乙获得专利后,发现甲对其专利技术擅自进行改进
D.甲销售专门用于实施专利产品的模具

答案:B,C
解析:
A的情况不是专利权穷竭后的使用;B选项中,既然甲已经过专利权人乙的许可,当然可以无偿实施其专利技术,不是侵权;C选项正是为了技术进步和实验的目的而实施专利的合理使用行为;D是一种对专利权的间接侵权行为

第6题:

第 46 题 甲某贪图低价,在明知标注了某注册商标的运动鞋为假冒后依然大量购进并予以销售,获利达5万元人民币。则甲某的行为构成:(  )

A.假冒注册商标罪

B.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

C.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

D.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正确答案:B
参见我国《刑法》第214条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第7题:

甲公司获得一项外观设计专利。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该专利产品。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所为的下列行为中,构成专利侵犯的是( )。

A.使用乙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B.销售乙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C.许诺销售乙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D.使用甲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正确答案:B
(1)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的行为仅包括“制造、销售和进口”,而不包括“使用和许诺销售”;
(2)侵害“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权”的行为包括“制造、销售和进口”以及“使用和许诺销售”。

第8题:

甲公司获得一项外观设计专利。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该专利产品。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所为的下列行为中,构成专利侵犯的是()

A.购买乙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后销售给丁公司

B.购买乙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后自己使用

C.购买甲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后自己使用

D.购买甲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后销售给丁公司


参考答案:A

第9题:

甲公司2000年获得一项外观涉及专利,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制造该专利产品。丙公司未经甲公司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所为的下列行为,哪些构成侵犯该专利的行为?

A:使用乙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B:销售乙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C:许诺销售乙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D:使用甲公司制造的该专利产品

答案:B,C
解析:
这是2005年国家司法考试第三卷第15题原题,根据当时《专利法》第11条规定,对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侵犯只有三种表现,即以生产经营为目的的制造、销售、进口其外观涉及专利产品,使用与许诺销售并不构成侵权,所以当时答案为B。《专利法》修订后,“许诺销售”也构成侵权

第10题:

甲假冒乙的专利产品获得利润2万元。对此,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对甲采取以下哪些处理措施?()。

A.没收甲所获得的2万元

B.处以甲7万元的罚款

C.责令甲改正并予以公告

D.查封甲进行假冒行为的场所

E.处以甲10万元的罚款

答案:A,B,C
解析:
《专利法》第63条:“假冒专利的,除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外,由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责令改正并予公告,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4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2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专利法》第64条:“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证据,对涉嫌假冒专利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询问有关当事人,调查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情况;对当事人涉嫌违法行为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查阅、复制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合同、发票、账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检查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产品,对有证据证明是假冒专利的产品,可以查封或者扣押。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依法行使前款规定的职权时,当事人应当予以协助、配合,不得拒绝、阻挠。”选项A正确。本题中,违法所得为2万元,可以处以8万以下罚款。选项B正确。对于假冒专利的行为,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责令改正并公告。选项C正确。对于假冒专利的行为,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对当事人涉嫌违法行为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也可以查封涉嫌与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产品,但是并不可以查封涉嫌违法行为的场所。选项D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