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杨树有休眠期吗?

题目

杨树有休眠期吗?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休眠中哪一时期极难催醒是()

  • A、前休眠期
  • B、中休眠期
  • C、后休眠期

正确答案:B

第2题:

杨树达的训诂著作有()


正确答案:《训诂学讲义》、《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词诠》、《汉书窥管》

第3题:

学校组织义务植树,现有杨树和柳树两种树苗,首先种了15棵杨树,剩下的杨树占剩下的树苗的1/3,又种了2棵杨树,剩下的杨树占所剩树苗的1/4,问种下的杨树与剩下的杨树数量之比为多少?( )

A. 4 : 7
B. 17 : 4
C. 6 : 13
D. 21 : 5

答案:B
解析:
设杨树苗共有x棵,柳树苗共有y棵,则有17+y),解得x=21,y=12。则种下的杨树与剩下的杨树数量之比为17 : (21-17) = 17 : 4。

第4题:

落叶果树休眠期的调控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促进休眠对幼树或生长旺盛树,可在生长后期限制灌水,少施氮肥,也可使用生长抑制剂或其他药剂,以抑制其营养生长。
②推迟进入休眠采取适当的夏季重修剪,后期加施氮肥或加强灌水。
③延长休眠期可采取树干涂白,早春灌水等办法防止春天树体增温过速,推迟花期,减少早春冻害。秋季使用青鲜素或多效唑,早春使用赤霉素、萘乙酸或2,4-D等也可起到延长休眠,推迟开花的作用。
④打破休眠如温室大棚内的葡萄可用石灰氮处理可使80%的植株于30天后萌芽;苹果用二硝基邻甲酚(DNOC.打破呢休眠;细胞分裂素打破苹果和葡萄芽的休眠,用亚麻仁油、矿物油、鲸油等促进萌芽。

第5题:

杨树、柳树的枝条插在泥土里能生根、发芽,长出幼苗吗?


正确答案:
杨树、柳树都有很强的适应性,而且它的生长速度非常快,这是因为枝条的形成层和髓心之间,有许多且有很强分裂能力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能够迅速分裂繁殖,形成原始体,当枝条插到土壤里后,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条件下,枝条的下部就能长出根,上部(顶芽)就能长出叶片,长成一株幼苗。

第6题:

试述园林树木在休眠期的外部形态的表现,以及影响树木休眠期的因素,控制休眠期的途径。


正确答案: (1)树木休眠期的外部形态表现:
①、枝条变色成熟(绿色变为褐色)
②、冬芽形成且老化(外部鲮片偏红色)
③、地上部分落叶,没有一点生长发育的表现,但是根部还进行微弱生长,但不发生新根。现在认为休眠期树体内有各种生理活动,但是很微弱。
(2)影响树木休眠期的因素:
内因:
①、不同树种进入休眠期的时间不同,例如,北京地区最早落叶的树种是白蜡,最晚的是柳树。
②、不同树种自然休眠期的长短不同,例如楝、栗12月中下旬~1月中下旬大约30~40 天,而苹果树1月下旬需要50~60天。
③、不同树龄的树种进入休眠期的时间不同,幼树自然休眠期比成年期长,幼树进入休眠期迟于 成年树④、树木的不同器官与组织进入自然休眠期的时间也不一致。小枝、细弱枝比主干主枝进入早。根茎进入休眠期最晚,解除休眠最早。
⑤、同一枝条的不同组织进入休眠期的时间也不同。皮层与木质部早,而形成层则较晚。
外因:
①、温度
②、光照
(3)控制树木休眠期的途径:
①、提早或推迟进入休眠
②、提早或延迟解除休眠

第7题:

杨树的种子是靠风力传播产生后代的吗?


正确答案:
杨花是杨树的果实,这种果实称为蒴果,春天成熟时会干燥分裂,分成数瓣,种子便随之散出。在种子的基部围有一簇丝状长毛,随风飞舞,落到适合生长的地方,就会长出幼苗,产生后代。

第8题: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小白杨》,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歌颂的仅仅是一棵小小的白杨树吗?我们的文学家也曾高声礼赞过白杨树,它们在手法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今天,让我们一起研读散文《白杨礼赞》。(板书标题)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通过课前查资料教师补充的方式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对白杨树是怎样的一种感情?
(赞美)
(三)深入研读
1.课文有哪些句子和段落是直接礼赞白杨树的?
(学生读课文圈点勾画)
2.白杨树生长在怎样的环境中?作者为什么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暗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垫。体现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恹恹欲睡时看到白杨树,令人振奋的惊叫起来,意在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欲扬先抑对白杨树进行反面衬托。)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课文那些词语可以概括白杨树的特征?
(外形和精神,外形从枝、叶、干、皮几个方面)
(四)巩固提高
作者为什么要赞美白杨树?仅仅是写白杨树吗?运用了什么手法?
(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精神。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五)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图片,回顾本课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结束课堂。
作业:课下阅读茅盾的其他著作,或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写一个自己喜欢的事物,和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1.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么区别?象征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请你简单的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茅盾?


答案:
解析:
1.象征,是要把表达的意义寄托在所称赞的事物上的一种写作方法。写法上对托意的物要进行细致的描写,做深刻细致的评价,加以评论点明象征意义。
象征与比喻的区别:象征是一种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拟人和比喻是修辞方法,是就语言来说的,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不在篇章上;象征与拟人的相同点都是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大体都用在立意上,而拟人则用在语句的表现上,是为了写的生动形象;象征与比喻的借喻的相同点都是使事物形象化,但象征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定的意义,所以要作细致地描写,而借喻式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无需描绘或刻画。
象征手法的作用主要有:帮助作家把想说而不能说的话巧妙地告诉给读者。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是典型的象征手法的运用,茅盾用白杨树象征了那些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2.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蚀》三部曲:《幻灭》《追求》《动摇》;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第9题:

适合休眠期修剪的树木有()。

  • A、海棠
  • B、紫薇
  • C、杨树
  • D、香樟

正确答案:A,B,C

第10题:

马铃薯块茎休眠期是从()时开始。休眠期一般在()个月。


正确答案:茎叶衰败后或收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