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抗战相持阶段国统区创作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是()A、对抗战现实的乐观歌颂B、暴露汉奸卖国贼罪行C、揭露阻碍抗战、阻碍民族新生的黑暗势力和民族痼病D、描写探讨进步青年与爱国知识分子的苦难历程和历史道路E、历史题材增多,起到借古喻今效应(特别是戏剧)

题目

抗战相持阶段国统区创作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是()

  • A、对抗战现实的乐观歌颂
  • B、暴露汉奸卖国贼罪行
  • C、揭露阻碍抗战、阻碍民族新生的黑暗势力和民族痼病
  • D、描写探讨进步青年与爱国知识分子的苦难历程和历史道路
  • E、历史题材增多,起到借古喻今效应(特别是戏剧)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C,D,E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的对内对外政策发生了哪些变化()

A.停止抗战

B.片面抗战

C.消极抗战

D.积极反共


参考答案:C, D

第2题:

抗战相持阶段到来后,日本侵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国民党的抗战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其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日本政策:停止对正面战场的进攻,采取新的侵略政策。对国名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政策
国民党抗战政策:1939年国名党五届五中全会作出‚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成立‚防共委员会,不得不继续抗日并同共产党保持合作关系,同时又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原因:
(1)武汉失守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日本速战速决的计划失败,调整侵华政策,停止了正面战场的进攻,采取了新的侵华方针,以"共同反共"的口号引诱国民党,挑拨国共关系,破坏国共合作,分化、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把军事进攻的矛头指向了解放区,对国民党及其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以军事进攻为辅。
(2)在对日作战当中,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成功的开辟了新的战场,收复了广大失地,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武装日益壮大,又使蒋介石非常恐惧。

第3题:

巴金的小说《寒夜》发表于()

A、抗战初期

B、抗战相持阶段

C、抗战胜利前夕

D、解放战争初期


参考答案:C

第4题:

简述抗战相持阶段,国民政府的政策变化及其原因,由此对中国抗战带来哪些不利影响政策?


正确答案: 原因:
(1)日本帝国主义政策的改变,对蒋介石集团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政策,并挑拨国共关系,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蒋介石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阶级本质所决定的。
(3)由于日本灭亡中国的方针没变,蒋介石集团又采取了反共但不与共产党彻底决裂的政策。
影响:
(1)导致了国民党内部投降因素增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受到威胁,国民党正面战场不断恶化,中国的抗战进入一个严峻、艰苦的阶段。
(2)国民党不断制造反共高潮,破坏抗日大局。
(3)增加了中国共产党抗日的压力,敌后抗日根据地面临严峻的困难。

第5题:

抗战相持阶段,日军侵华的重点是()


正确答案: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

第6题:

试述国统区抗战电影的创作情况。


正确答案: 国统区的“大后方电影”主要存在于武汉、重庆和成都,它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官方、半官方(民营官助)的电影制作机构主要有三个:中国电影制片厂、中央电影摄影场和西北影业公司(后改名为西北制片厂)。“中制”从1938年1月到10月武汉沦陷的半年多时间里,拍摄了3部故事片,它们是:《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和《八百壮士》。
还拍摄了50多部以抗战为题材的纪录片、卡通宣传片。抗战八年,国统区新闻纪录片空前繁荣。这一时期的抗战故事片具有这样的特点:第一,纪实性、新闻性。取材于抗战真实事件的故事片占到出品总数的将近一半。许多故事片中将有关的纪录片段落,剪辑穿插其中。第二,通俗性、简单化。内容比较单一,情节安排上形成固定的模式:平静的生活被打破——目睹日军暴行——觉醒——走向抗战———取得胜利。影片过分强调电影的宣传教育功能和政治理念。

第7题:

抗战相持阶段国统区创作在形式上的特点是多幕剧替代街头剧、短剧、()、()、抒情诗替代街头诗、短诗。


正确答案:长篇小说涌现;叙事诗

第8题: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中国抗战处于()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全面抗战

D.战略反攻阶段


参考答案:A

第9题:

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内容包括相持阶段是取得胜利的关键阶段、抗战经过三个阶段,即防御,相持,反攻、日本小国失道寡助,(),最后胜利是属于()的、中国是弱国,日本是强国,抗战是()


正确答案:中国大国得道多助;中国;持久战

第10题:

简要评述抗战战略相持阶段。


正确答案: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失守以后,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此时日本改变了侵华方针:将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随着日本侵华方针的转变,国民党内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分子公开叛变投敌。同时,国民党的反共倾向也日渐增长,蒋介石采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先后提出和实行了敌对斗争、精兵简政、发展生产、整顿三风等一系列政策,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至1943年12月,日军在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收缩战线,华北方面军停止向抗日根据地的进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