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考试

在议程设置理论中,对于“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着重点是哪个层面?()A、认知层面B、态度层面C、行动层面D、心理层面

题目

在议程设置理论中,对于“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着重点是哪个层面?()

  • A、认知层面
  • B、态度层面
  • C、行动层面
  • D、心理层面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请画出并解释麦奎尔和S.温达尔关于“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示意图,并结合此图说明什么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和其作用机制。

图中左侧的X1,2,3……代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议题”,中间的粗黑线段表示传播媒介对这些“议题”的强调程度,右边大小不一的X代表公众对这些“议题”及其重要性的谁知。通过该图,我们可以观察到传媒的“议程设置”与受众的“议程认知”之间高度的相关关系。这说明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大众传播主要通过三种机制来设置议程。
第一是知觉模式,即大众传媒报道或不报道某个“议题”,会影响公众对该“议题”的感知;
第二是显著性模式,即媒介对少数“议题”的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的突出重视;
第三是优先顺序模式,即传媒对一系列“议题”按照一定的优先顺序所给予的不同程度的报道,会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重要性顺序所做的判断。

第2题:

简述议程设置理论要点。


正确答案: 这一理论最早由麦克姆斯和唐纳德·肖提出。它是指媒介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即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以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主要程度。或者说,某一话题如果被大众媒介所关注,它的重要性在公众心目中会提高。
基本观点有:
媒介无法告诉人们“怎么想”,但完全可以告诉人们应该“想什么”。
议程设置理论考察对象并非局限于一时一地,或一人一事,而是长时间内综合的社会效果,并且这种效果是在媒介与其他社会力量的协同中体现出来。
议程设置理论暗示了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结构。(或“生产拟态环境”的机构)

第3题:

谈谈议程设置理论在广告传播中的具体运用。


参考答案:1972年美国的马尔可姆·麦克姆斯和唐德·肖在对1968年一个社区的总统竞选调查后发现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选民们讨论和关心的主要问题,恰恰是这一时期该地区主要新闻媒介所突出的问题。由此,他们在《舆论季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理论。即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这一理论,在广告传播中也有广泛的运用。如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传播中,企业通过设置议题、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注意力;进而通过议题的内容,扩大企业知名度,提高企业美誉度,从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议题的设置,有两种基本情况:
一是借用议题。借用已经发生的事件为我所用,或借用已经发生但并非是有意为之的事件,挖掘其中的有利因素,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升企业形象。
二是制造议题。企业根据发展需要,适时地制造一个议题,以引起受众的关注,继而引导议题,归之于企业形象的提升。
议题设置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①作为企业形象广告的手段,议题设置应系统化,充分利用议题,以期给受众长时期影响,使企业形象有个连续发展过程。
②作为企业形象广告的手段,议题设置应有良好的社会效果。
(举例略)

第4题:

议程设置功能


正确答案: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第5题:

在1972年最早提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的理论假说的是美国传播学家肖和()

  • A、麦奎尔
  • B、麦库姆斯
  • C、罗杰斯
  • D、拉姆斯丁

正确答案:B

第6题:

概述“议程功能设置”假说?


正确答案: 麦库姆和肖发现,在选民对当前重要问题的判断与大众传媒反复报道和强调的问题之间,存在首一种高度的对应关系。大众传媒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当中;传媒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也越高。麦库姆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设定社会公共事务“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
特点:⑴传播效果分为认知、态度和行动三个层面。“议程设置功能”假说的着眼点是这个过程的最初阶段,即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⑵“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所考察的,是作为整体的大众传播具有较长时间跨度的一系列报道所产生的中期的、综合的、宏观的社会效果。
⑶“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暗示了一种媒介观,即传播媒介是从事“环境再构成作业”的机构。即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活动。
议程设置功能是在李普曼“拟太环境”以及拉斯韦尔关于传播的“环境监视功能”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提出的一个理论假说。它的概念不断趋于细致化和明确化:
⑴“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趋于明确化。学者们从三角度考察大众传播“议程设置功能”作用机制:认知模式、显著性模式、优先顺序模式。
⑵对“议题”不同类型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⑶分析不同媒体“议程设置”的不同特点。如报纸的“议程设置”对较长期的“议题重要性顺序排列”影响较大,而电视的“热点化效果”比较突出。
不足:它只强调了传播媒介“设置”或形成社会议题的一面,而没有涉及反映社会议题的一面。尽管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是强大的,但也不能把它的效果绝对化。

第7题:

何谓“议程设置理论”?


正确答案: “议程设置功能“作为一种理论假说,最早见于美国传播学家M.E.麦库姆斯和唐纳德·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论文《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这篇论文是他们在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就传播媒介的选举报道对选民的影响所作的一项调查研究的总结。1968年,麦克姆斯和肖对总统大选进行了调查,考察媒介议程对公众议程有多大的影响。1972年提出了议程设置理论,该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的某一事件的意见或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可能无法影响人们怎么想,却可以影响人们去想什么。

第8题:

下列说法中,对议程设置理论解说正确的是()

A、它是麦库斯和肖在查普尔希尔调查之后正式提出的

B、该理论认为,媒介设置了受众议程

C、该理论认为,受众设置了媒介议程

D、李普曼的“两个世界”理论对议程设置的研究影响很大


参考答案:ABD

第9题:

下列对议程设置理论的解说不正确的是().

  • A、麦库姆斯和肖在查普尔希尔调查之后正式提出的
  • B、该理论认为,媒介设置了受众议程
  • C、该理论认为,受众设置了媒介议程
  • D、李普曼的“两个世界”理论对议程设置的研究影响很大

正确答案:C

第10题:

“议程设置功能”假说是由()提出的。

  • A、李普曼
  • B、罗杰斯
  • C、卡兹
  • D、麦库姆斯和肖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