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考试

控制好氧发酵的溶氧浓度一定小于微生物的临界溶氧值。

题目

控制好氧发酵的溶氧浓度一定小于微生物的临界溶氧值。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错误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临界溶氧浓度的概念。


正确答案: 临界氧浓度:CCr临界氧浓度:指不影响菌的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氧浓度。
一般对于微生物:CCr:=1~15%饱和浓度

第2题:

好氧发酵中,溶氧速率是否能满足生物细胞的代谢与生长是生物发酵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正确答案:正确

第3题:

微生物发酵的最适氧浓度与临界氧浓度的概念是完全一样的


正确答案:错误

第4题:

控制发酵液中溶氧的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通过提高搅拌转速或通气流速;
②降低发酵液黏度;
③控制菌浓;
④控制补料速度。

第5题:

某机械搅拌发酵罐内发酵液中的溶氧浓度为0.025mol/m3,此罐压下饱和溶氧浓度为0.275mol/m3,此罐的KLa值为1000(1/h),根据传质理论,计算此类发酵罐的供氧能力为()mol(O2)/(m3∙h).


正确答案:250

第6题:

简述溶氧对发酵的影响,如何控制溶氧浓度可提高目标产物的产率?


正确答案:大部分工业微生物需要在有氧环境中生长,培养这类微生物需要采取通气发酵,适量的溶解氧可维持其呼吸代谢和代谢产物的合成。,对决大多数发酵来说,供氧不足会造成代谢异常,降低产物产量。因此,保证发酵液中溶氧和加速气相、液相和微生物之间的物质传递对于提高发酵的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发酵液的溶氧浓度,是由供氧和需氧两方面多决定的,也就是说当发酵的供氧量大于需氧量,溶氧浓度就上升,反之就下降。因此要控制好溶氧浓度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在供氧方面主要是设法提高氧传递的推动力和液相体积氧传递系数的值,如可调节搅拌转速或通气速率来控制供氧;发酵液的需氧量受菌体浓度的影响最为明显,发酵液的摄氧率随菌浓增加而按一定比例增加,但是氧的传递速率随菌浓的增加呈对数减少。因此可通过控制最合适菌体浓度来控制需氧量。在工业生产中还可通过调节温度,液化培养基,中间补水,填加表面活性剂来改善溶氧水平。

第7题:

溶氧浓度对发酵的主要影响是()

  • A、影响菌体形态
  • B、影响操作
  • C、影响微生物生长
  • D、影响产物合成

正确答案:C,D

第8题:

临界溶氧量


正确答案:再好氧发酵中,微生物对氧有一个最低要求,满足微生物呼吸的最低氧浓叫临界溶氧量。

第9题:

什么是临界氧浓度和最适氧浓度,发酵过程的一般溶氧变化规律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临界氧浓度:不影响微生物呼吸时的最低溶解氧浓度称为临界溶解氧浓度;
最适氧浓度:指溶解氧浓度对生物合成的一个最适范围。
变化规律:一般来说,发酵初期,菌体大量增殖,耗氧量大,此时氧量供小于求,溶解氧浓度明显下降,同时菌体摄氧量则出现高峰。发酵中,对于分批发酵来说溶解氧浓度变化比较小,因为菌体已繁殖到一定程度,呼吸强度变化不大。到了发酵后期,由于菌体衰亡,呼吸强度减弱,溶解氧浓度也会逐步上升。菌体开始自溶后,溶解氧浓度上升更为明显。

第10题:

何谓呼吸强度、摄氧率和临界氧浓度?发酵过程中如何根据发酵需要控制溶解氧?


正确答案: 呼吸强度:单位时间内单位质量的菌体所消耗的氧量
摄氧率: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的发酵液所需要的氧量。
临界氧浓度:各种微生物的呼吸强度不同,当液相溶氧浓度CL较低时,QO2随着溶氧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CL增大到一定时,QO2不再随溶氧浓度的增加而变化,此时的溶氧浓度称为临界溶氧浓度,用Ccr表示。
当溶解氧浓度高于临界值,微生物的呼吸强度保持恒定,与培养液中溶解氧的浓度无关。当溶解氧低于临界值,微生物呼吸强度随溶解氧浓度的降低而显著下降。即细胞的代谢活动会因溶解氧浓度的限制受到影响。
在好氧发酵中,一般将溶氧水平控制在临界值以上,可避免细胞因供氧不足发生代谢异常.但并不是溶氧愈大愈好,因过度供氧操作引起能量消耗并对细胞可能产生伤害,溶氧太大有时反而抑制产物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