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文职招聘考试

首先提出了“言”、“意”、“象”关系问题的中国古代文献是()。A、《庄子·天道》B、《论语》C、《周易·系辞》D、《孟子》

题目

首先提出了“言”、“意”、“象”关系问题的中国古代文献是()。

  • A、《庄子·天道》
  • B、《论语》
  • C、《周易·系辞》
  • D、《孟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其西晋陆机的“()”就是例证。

A.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

B.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C.文已尽而意有余

D.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参考答案:B

第2题:

中国古代有过两种文本层面说:第一种是言象意三层面说。第二种是()两层面说。


正确答案:粗精

第3题:

中国古代文论关于文学文本“言象意”三层面说和“粗精”两层面说,其共同点都是从“可见”(显示)与“不可见”(非显示)的分别上来加以立论的。()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

第4题:

中国古代的《周易系辞》在探讨哲学思想的表达问题时曾提出()三个要素。

  • A、言
  • B、象
  • C、思
  • D、意

正确答案:A,B,D

第5题:

从《周易》的经和传来看大致包括哪些内容?()

  • A、言
  • B、意
  • C、象
  • D、词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反映的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是()

A、尊崇自然

B、尚意追求

C、诗言志

D、文以载道


参考答案:A

第7题:

中国古代文论关于文学文本“言象意”三层面说和“粗精”两层面说,其共同点都是从“可见”(显示)与“不可见”(非显示)的分别上来加以立论的。


正确答案:正确

第8题: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唐代司空图的()就是明显的例证。

A.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B.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

C.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

D.文已尽而意有余


参考答案:C

第9题:

王弼的“三层面”是指()

  • A、言
  • B、形
  • C、象
  • D、意
  • E、境

正确答案:A,C,D

第10题:

中国古代文论中从言、意、象三个层面阐释文本层面的有()

  • A、《庄子》
  • B、《周易·系辞》
  • C、王弼《周易略例·明象》
  • D、《论文偶记》
  • E、姚鼐《古文字类纂》

正确答案:B,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