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银行业专业人员资格考试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最早出现于()。A、上世纪80年代B、上世纪60年代C、上世纪70年代D、上世纪90年代

题目

商业银行负债管理最早出现于()。

  • A、上世纪80年代
  • B、上世纪60年代
  • C、上世纪70年代
  • D、上世纪90年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商业银行要加强负债结构管理,持续保持资产与负债、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比例合理,避免出现银行负债期限B配和货币B配。()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正确

第2题:

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中,认为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源于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主要取决于客户的存款意愿,只能被动地接受负债的是( )。

A.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B.资产管理理论

C.负债管理理论

D.经营管理理论


正确答案:B

第3题:

下列关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经历的四个发展阶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偏重:于资产业务的风险管理,强调保证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B.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西方商业银行由积极性的主动负债变为被动负债

C.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重点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风险的协调管理,通过匹配资产负债结构、经营目标互相替换和资产分散,实现总量平衡和风险控制

D.全面风险管理模式阶段,金融衍生产品、金融工程学等一系列专业技术逐渐应用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正确答案:B
解析:应该是由被动员债变为主动负债。

第4题:

最早出现的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是()。

A.资产管理
B.负债管理
C.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D.资产负债表内表外统一管理

答案:A
解析:
现代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活动,受一定的经营理论的指导,而其理论又将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实践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比较系统、全面的经营理论体系。不同历史时期,由于经营条件的变化,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过程,故A项正确,BCD错误。所以答案选A。

第5题:

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中,致力于实现资产与负债在期限上的匹配。这是商业银行进行( )管理的举措。

A.信用风险
B.市场风险
C.操作风险
D.流动性风险

答案:D
解析:

第6题:

我国于( )年取消了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管理,对商业银行实行全面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风险管理、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等,使货币当局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管理更加规范与科学。

A.1995

B.1997

C.1998

D.1994


正确答案:C
解析:在1994年采用“总量控制、比例管理、分类指导、市场融通”的新型管理体制的基础上,于1998年取消了对于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管理,对商业银行实行全面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风险管理、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等,使货币当局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管理更加规范与科学。

第7题: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至60年代初,金融市场出现“脱媒”现象,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转向( )。

A.资产管理

B.负债管理

C.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D.资产负债表内外统一管理


参考答案:B
解析:“脱媒”现象是指资金不通过商业银行这一传统的信用中介直接进入金融市场的现象,它的出现对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业务构成了较大的冲击。在这种状况下,商业银行若不调整资产负债管理的策略,一味地强调从资产方考察资金配置组合,必将使银行陷入严重的困境,银行负债管理思想源于利率管制下的金融创新。

第8题:

(2013年)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中,致力于实现资产与负债在期限上的匹配。这是商业银行进行( )管理的举措。

A.信用风险

B.市场风险

C.操作风险

D.流动性风险


正确答案:D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着眼点是:(1)保持资产的流动性;(2)保持负债的流动性;(3)进行资产和负债流动性的综合管理,实现资产与负债在期限或流动性上的匹配。

第9题:

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中,致力于实现资产与负债在期限上的匹配。这是商业银行进行()管理的举措。

A:信用风险
B:市场风险
C:操作风险
D:流动性风险

答案:D
解析:
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要着眼点是:①保持资产的流动性;②保持负债的流动性;③进行资产和负债流动性的综合管理,实现资产与负债在期限或流动性上的匹配。

第10题:

最早出现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是( )

A.资产管理理论
B.负债管理理论
C.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D.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理论

答案:A
解析:
此题考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