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设备工程师(给水排水)

原水加药后,经混凝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形成大颗粒絮凝体,而后通过()进行重力分离。A、消毒池B、澄清池C、沉淀池D、过滤池

题目

原水加药后,经混凝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形成大颗粒絮凝体,而后通过()进行重力分离。

  • A、消毒池
  • B、澄清池
  • C、沉淀池
  • D、过滤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当地表水的浊度小于3mg/L时,给水处理厂多采用的工艺流程是()。

A、 原水→初沉→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出水
B、 原水→过滤→混凝、沉淀或澄清→消毒→出水
C、 原水→曝气装置→氧化反应池→砂滤池→出水
D、 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出水

答案:D
解析:
2018新教材P101,表2K314011-2,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出水,一般地表水处理厂广泛采用的常规处理流程,适用于浊度小于3mg/L的河流水。

第2题:

某水厂原有澄清池及普通快滤池各一座,其中滤池过滤能力明显富余,为此计划增设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一座,则合理的沉淀池设计标高应按下列何项确定?( )

A.沉淀池和澄清池进水水位标高相同
B.沉淀池和澄清池池内水位标高相同
C.沉淀池和澄清池出水渠水位标高相同
D.沉淀池和澄清池底座标高相同

答案:C
解析:
澄清池为把混凝与沉淀两过程集中在同一处理构筑物内。

第3题:

给水厂站内的混凝土水池有( )、清水池等。

A.混凝池

B.沉淀池

C.过滤池

D.曝气池

E.消毒池


正确答案:ABCE

第4题:

当原水浊度很高,含沙量大时,为了达到预期的混凝效果,减少混凝剂用量,可增设()

  • A、澄清池
  • B、预沉池
  • C、滤池
  • D、絮凝池

正确答案:B

第5题:

当地表水的浊度小于3mg/L时,给水处理厂多采用的工艺流程是()。

A.原水→初沉→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出水

B.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出水

C.原水→曝气装置→氧化反应池→砂滤池→出水

D.原水→混凝→直接过滤→消毒→出水

答案:B
解析:
P118-121

第6题:

给水处理构筑物包括()清水池等。

A、 混凝沉淀池
B、 澄清池
C、 过滤池
D、 曝气池
E、 反应池

答案:A,B,C,E
解析:
2018新教材P105

给水处理构筑物包括配水井、药剂间、混凝沉淀池、澄清池、过滤池、反应池、吸滤池、清水池、二级泵站等。

第7题:

当地表水的浊度小于3mg/L时,给水处理厂多采用的工艺流程是( )。

A.原水→初沉→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出水
B.原水→过滤→混凝、沉淀或澄清→消毒→出水
C.原水→曝气装置→氧化反应池→砂滤池→出水
D.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出水

答案:D
解析:
2019版教材P123页
表2K314011-2

第8题:

给水厂站内的混凝土水池有()清水池等。
A.混凝沉淀池 B.澄清池
C.过滤池 D.曝气池
E.反应池


答案:A,B,C,E
解析:

第9题:

()是利用池中积聚的泥渣与原水中的杂质颗粒相互接触、吸附,以达到清水较快分离的净水构筑物,可较充分发挥混凝剂的作用和提高澄清效率。

  • A、絮凝池
  • B、澄清池
  • C、过滤池
  • D、沉淀池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处理后的水要杀菌消毒,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

  • A、让水进入沉淀池
  • B、让水通过砂滤池
  • C、在原水中加入明矾
  • D、在水中加氯

正确答案: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