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监理工程师

水泥稳定基层试验路段修筑后一般需提交的正式施工技术参数有哪些?

题目

水泥稳定基层试验路段修筑后一般需提交的正式施工技术参数有哪些?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公路路面底基层为石灰稳定细粒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围绕路面基层施工有关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4).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中必须要进行的试验项目有()。



A.硫酸盐含量测定
B.击实试验
C.压碎值试验
D.有机质含量测定

答案:B
解析:

第2题:

某公路路面底基层为石灰稳定细粒士,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围绕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路面基层施工中的相关试脸,请回答下列问题。4).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中必须进行的试验项目有( )。(2018助理真题)

A.硫酸盐含量测定
B.击实试验
C.压碎值试验
D.有机质含量测定

答案:B
解析:
P259,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方面的内容。

第3题: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某高速公路路面工程,其主线一般路段及收费广场路面结构设计方案如下表2:

本项目底基层厚度20cm,工程数量为50万m2。施工单位在底基层施工前完成了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的配合比等标准试验工作,并将试验报告及试验材料提交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审批。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对该试验报告的计算过程复核无误后,批复同意施工单位按标准试验的参数进行底基层的施工。
本项目最终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并实施的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施工配合比为:水:水泥:碎石(10~30mm):碎石(5~10mm):石屑(0~5mm)=5.8:3.8:48:10:42,最大干密度为2.4g/cm3,底基层材料的施工损耗率为1%。
<1> 、按组成结构分,本项目上面层、中面层分别属于哪一类沥青路面结构?
<2> 、写出表2中括号内A、B对应的面层设计指标的单位。
<3> 、写出表2中备注2所指功能层C、D的名称,并说明设置封层的作用。
<4> 、监理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对底基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审批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5> 、计算本项目底基层水泥稳定碎石的水泥需用量为多少吨?(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
解析:
<1> 、SMA-13是密实骨架结构;AC-20C是密实悬浮结构。
<2> 、A为MPa(或兆帕);B为1/100mm。
<3> 、C:粘层;D:透层。
封层的作用有:
(1)封闭某一层,起保水防水作用;
(2)起基层和上一层(ATB层)的过渡和有效连接作用;
(3)对基层的加固补强;
(4)在沥青面层铺筑前,要临时开放交通,防止基层因天气和车辆作用出现水毁。
<4> 、监理工程师的做法不正确。因为未进行复核(对比)试验即批复。
<5> 、500000×0.2×2.4×3.8/(3.8+48+10+42)×(1+1%)=8874.0吨。

第4题:

背景资料
  A公司中标一城市主干道拓宽改造工程,道路基层结构为150mm石灰土和400mm水泥稳定碎石,面层为150mm沥青混凝土。总工期为7个月。
  施工前,项目部做好了施工交通准备工作,以减少施工对群众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并根据有关资料,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施工能力编制了工程施工方案和质量计划。
  方案确定水泥稳定碎石采用集中厂拌,为确保质量采取以下措施:不同粒级的石料、细集料分开堆放;水泥、细集料覆盖防雨。
  质量计划确定沥青混凝土面层为关键工序,制定了面层施工专项方案,安排铺筑面层试验路段,试验包括以下内容:
  (1)通过试拌确定拌合机的操作工艺,考察计算机的控制及打印装置的可信度;
  (2)通过试铺确定透层油的喷射方式和效果,摊铺、压实工艺及松铺系数。水泥稳定碎石分两层施工,施工中发现某段成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出现部分横向收缩裂缝。
  问题:
1.工程施工前施工交通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2.补充背景中确保水泥稳定碎石料出厂质量的措施。
3.补充面层试验路段的试验内容。
4.造成本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出现横向裂缝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修建临时便线(道);导行临时交通(编制交通疏导方案或交通组织方案);协助交通管理部门管好交通,使施工对群众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2.严格按设计配合比配料,拌和均勾,混合料的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
3.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施工机械选择),验证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提出生产的标准配合比和最佳沥青用量。
4.可能原因有水泥含量过高(配合比不适当),含水量过高(含水量不符合要求),养护不周(养护天数不足,洒水不足)。

第5题:

A公司中标一城市主干道拓宽改造工程,道路基层结构为150mm石灰土和400mm水泥稳定碎石,面层为150mm沥青混凝土。总工期为7个月。开工前,项目部做好了施工交通准备工作,以减少施工对群众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并根据有关资料,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施工能力编制了工程施工方案和质量计划。
方案确定水泥稳定碎石采用集中r拌,为确保质量采取以下措施:不同粒级的石料、细集 料分开堆放;水泥、细集料覆盖防雨。
质量计划确定沥青混凝土面层为关键工序,制定了面层施工专项方案,安排铺筑面层试验路段,试验包括以下内容:(1)通过试拌确定拌合机的操作工艺,考察计算机的控制及打印装置的可信度;(2)通过试铺确定透层油的喷射方式和效果,摊铺、压实工艺及松铺系数。
水泥稳定碎石分两层施工,施工中发现某段成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出现部分横向收缩裂缝。
1.工程施工前施工交通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2.补充背景中确保水泥稳定碎石料出厂质量的措施。
3.补充面层试验路段的试验内容。
4.造成本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出现横向裂缝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工程施工前施工交通准备工作包括:修建临时便线(道);导行临时交通(编制交通疏导方案或交通组织方案);协助交通管理部门管好交通,使施工对群众生活及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2.背景中确保水泥稳定碎石料出厂质量的补充措施:严格按设计配合比配料,拌合均匀,混合料的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
3.面层试验路段的补充试验内容: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施工机械选择),验证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提出生产的标准配合比和最佳沥青用量。
4.造成本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出现横向裂缝的可能原因有:水泥含量过高(配合比不适当),含水量过高(含水量不符合要求),养护不周(养护天数不足,洒水不足)。

第6题:

3.某公路路面底基层为石灰稳定细粒土;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围绕路面基层施工有关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4).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中必须要进行的试验项目有( )。(2014检师真题)

A.硫酸盐含量测定
B.击实试验
C.压碎值试验
D.有机质含量测定

答案:B
解析:

第7题:

某公路路面底基层为石灰稳定细粒士,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围绕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路面基层施工中的相关试脸,请回答下列问题。4).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中必须进行的试验项目有()。



A.硫酸盐含量测定
B.击实试验
C.压碎值试验
D.有机质含量测定

答案:B
解析: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组成设计包括原材料检验、混合料的目标配合比设计、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参数确定四方面的内容。

第8题:

某二级公路全长32.66km,施工期气候干燥,气温较低。全路段的土质有粘质粉土、砂土、重粘土,但当地石灰产量很多。路面基层采用了石灰稳定土无机结合料底基层,二灰碎石上基层,面层为沥青混凝土。施工单位采用路拌法施工底基层。为了保证石灰稳定土底基层的强度,施工中对压实度进行了控制,在上基层施工前,发现在K1+500~K6+800段发现已成型的石灰稳定底基层表面产生大量裂缝。
问题:
(1)背景材料中全路段有三类土质,哪些土质需要改善后可以作为路基填料 简述改善方法。
(2)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工艺流程有哪些
(3)简述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主要防治措施。


答案:
解析:
(1)砂土、重粘土需改善。
砂土主要是塑性指数过低,可以加大石灰用量来进行改善;重粘土主要是塑性指数过高,可以分为两次加石灰进行改善,即先在重粘土内加入少许石灰进行拌和闷料使之“砂化”,2~3d后摊开,再加入剩余量的石灰进行拌和。
(2)准备下承层→施工放样→备料、摊铺土→洒水闷料→整平和轻压→卸置和摊铺石灰→拌和与洒水→整形→碾压→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养护。
(3)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主要防治措施:
1)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
2)掺加粗粒料,在石灰土中适量掺加砂、碎石、碎砖、煤渣及矿渣等。
3)保证拌和遍数。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避免含水量过高或过低。
4)铺筑碎石过渡层,在石灰土基层与路面间铺筑一层碎石过渡层,可有效避免裂缝。
5)分层铺筑时,在石灰土强度形成期,任其产生收缩裂缝后,再铺筑上一层,可有效减少新铺筑层的裂缝。
6)设置伸缩缝,在石灰土层中,每隔5~10m设一道缩缝。

第9题:

背景:
A公司中标一城市主干道拓宽改造工程,道路基层结构为150mm石灰土和400mm 水泥稳定碎石,面层为150mm沥青混凝土。总工期为7个月。
开工前,项目部做好了施工交通准备工作,以减少施工对群众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并根据有关资料,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施工能力编制了工程施工方案和质量计划。
方案确定水泥稳定碎石采用集中厂拌方式生产,为确保质量采取以下措施:不同粒级的石料、细集料分开堆放;水泥、细集料覆盖防雨。
质量计划确定沥青混凝土面层为关键工序,制定了面层施工专项方案,安排铺筑面层试验路段,试验包括以下内容:
(1)通过试拌确定拌合机的操作工艺,考察计算机的控制及打印装置的可信度;
(2)通过试铺确定透层油的喷射方式和效果,摊铺、压实工艺及松铺系数。
水泥稳定碎石分两层施工,施工中发现某段成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出现部分横向收缩裂缝。
问题:
1.工程施工前施工交通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2.补充背景中确保水泥稳定碎石料出厂质量的措施。
3.补充面层试验路段的试验内容。
4.造成本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出现横向裂缝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答案:
解析:
1.修建临时便线(道);导行临时交通(编制交通疏导方案或交通组织方案);协助交通管理部门管好交通,使施工对群众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2.严格按设计配合比配料,拌制均匀,混合料的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
3.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施工机械选择),验证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奋比设计,提出生产的标准配合比和最佳沥青用量。
4.可能原因有水泥含量过高(配合比不适当),含水量过髙(含水量不符合要求),养护不周(养护天数不足,洒水不足)。

第10题:

背景资料:A公司中标一城市主干道拓宽改造工程,道路基层结构为150mm石灰土和400mm 水泥稳定碎石,面层为150mm沥青混凝土。总工期为7个月。
开工前,项目部做好了施工交通准备工作,以减少施工对群众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并根据有关资料,结合工程特点和自身施工能力编制了工程施工方案和质量计划。
方案确定水泥稳定碎石采用集中厂拌,为确保质量采取以下措施:不同粒级的石料、 细集料分开堆放;水泥、细集料覆盖防雨。
质量计划确定沥青混凝土面层为关键工序,制定了面层施工专项方案,安排铺筑面层 试验路段,试验包括以下内容:
(1)通过试拌确定拌合机的操作工艺,考察计算机的控制及打印装置的可信度;
(2)通过试铺确定透层油的喷射方式和效果,摊铺、压实工艺及松铺系数。
水泥稳定碎石分两层施工,施工中发现某段成品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出现部分横向 收缩裂缝。 问题:
1.工程施工前施工交通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2.补充背景中确保水泥稳定碎石料出厂质量的措施。
3.补充面层试验路段的试验内容。
4.造成本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出现横向裂缝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答案:
解析:
答:问题与解析
1.工程施T_前施工交通准备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本题的答题依据是《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第181页顺数第8?9行。
2.补充背景中确保水泥稳定碎石料出厂质量的措施。
本题的答题依据可参照《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第186页顺数第2?5行内容去 掉背景资料中已叙述过的内容。
3.补充面层试验路段的试验内容。
本题的答题依据是《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第187页倒数第9?5行,去掉背景 资料中已叙述过的内容。
4.造成本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表面出现横向裂缝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根据施工经验作答。
参考答案
1.修建临时便线(道);导行临时交通(编制交通疏导方案或交通组织方案);协助交 通管理部门管好交通,使施工对群众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2.严格按设计配合比配料,拌和均匀,混合料的含水量略大于最佳含水量。
3.检验各种施工机械的类型、数量及组合方式是否匹配(施工机械选择),验证沥青 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提出生产的标准配合比和最佳沥青用量。
4.可能原因有水泥含量过高(配合比不适当),含水量过高(含水量不符合要求),养 护不周(养护天数不足,洒水不足)。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