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师

液氨发生事故的形态不同,其危害程度差别很大。安全评价人员在对液氨罐区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价时,事故严重度评价应遵守()原则。A、最大危险B、概率求和C、概率乘积D、频率分析

题目

液氨发生事故的形态不同,其危害程度差别很大。安全评价人员在对液氨罐区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价时,事故严重度评价应遵守()原则。

  • A、最大危险
  • B、概率求和
  • C、概率乘积
  • D、频率分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工厂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无关人员紧急撤离,应向上风处转移。()


正确答案:正确

第2题:

论述液氨事故危害及其泄漏事故处置。


正确答案:事故危害: (1)火灾、爆炸。 氨具有易燃性,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具有易扩散、流淌性,沸点低易气化形成蒸气,蒸气比空气轻,但低温氨气在空气中扩散较慢,易向低洼地区扩散和积聚,随着温度升高易向上方空间扩散,易形成大面积污染区和易燃易爆区,遇到点火源,可引起燃烧爆炸。储存容器受热可发生爆炸。 (2)健康危害。 低温冻伤。容器阀门损坏或者容器破裂发生泄漏,液氨会迅速气化吸收大量的热,使环境温度迅速降低,可导致事故现场人员发生冻伤,或将消防员的穿着冻结。如发生激烈的喷射或飞溅,也易使面部或眼睛受冻伤。 低温麻醉。没有充分保护措施,人在低温下久留,会引起低温麻醉,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急性中毒症状:咳嗽、胸闷、气短、咳泡沫样痰有丝痰、呼吸困难等,重症者可有严重呼吸困难,紫钳,大量泡沫痰或血痰,喉头水肿、痉挛、昏迷、休克,呼吸、心跳停止。 (3)环境危害。 氨气或燃烧产物可造成空气污染,事故现场残液对土壤、水体可造成污染。 安全防护: 深入到气体扩散区域内的人员必须配备隔绝式空气呼吸器,穿气密性消防防化服;进入低温泄漏场所直接接触液氨时应穿防寒服。 现场急救: 低温冻伤:发生冻伤时应该用大量温水冲洗皮肤冻伤处,不可使用干燥加热的方法,应将伤员移至温暖的地方,并及时就医。 吸入中毒: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要及时输氧,若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及时就医。 皮肤接触:脱掉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冲洗时要注意保护眼睛。 眼睛接触:应提起眼睑,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5分钟以上,并及时就医。 泄漏处置措施: (1)关阀堵漏 ①当输送物料阀门尚未损坏时,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阀门,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关闭阀门,切断泄漏途径,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②罐体、管道、阀门、法兰等泄漏,有必要时,应充分冷却有关部位,再根据泄漏情况,采取相应堵漏方法实施堵漏。 ③条件允许时,在冷却、稀释和雾状水或泡沫的保护下,将泄漏源拖离至安全地点进行处置。 (2)倒罐输转 储罐或容器发生泄漏而无法堵漏时,可采用输导的方法将液氨转入其它容器或储罐。事故单位技术人员负责倒罐输转,消防人员负责用雾状水掩护并协助操作。 (3)稀释降毒 ①在泄漏的储罐或容器的四周设置水幕和喷雾状水,对泄漏的氨气进行稀释、驱散,降低空气中氨气含量。 ②对于聚集于建筑物和地沟内的氨气,可打开门窗、天窗和地沟盖板,通过自然通风吹散和可采用防爆机械送风进行驱散。 (4)化学处置 液氨钢瓶的阀门或其他部位损坏发生泄漏,关阀和堵漏措施无效时,可将钢瓶浸入稀酸溶液中,进行化学中和处置。也可在消防车水罐中加入酸性物质向罐体或容器喷射,或将泄漏的液氨导入稀酸溶液中,进行化学中和,降低危害。 灭火剂及灭火措施: 可用雾状水、抗溶性泡沫等灭火剂灭火。 若泄漏过程已发生火灾,应用射流水不间断冷却着火罐壁,待罐体温度或压力降低后,采取关阀堵漏等措施灭火。 注意事项: (1)冷却水流应成抛物线喷射在罐壁上部。对高温部位应选用开花水流进行冷却。冷却要均匀。禁止用直流水直接冲击罐体和泄漏部位。 (2)建筑物内发生氨气泄漏,若门窗上锁需要破拆时,应避免使用金属器械,防止撞击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3)特别是进入建筑物内实施堵漏的人员应注意防寒保护,尤其是裆部和腋下,防止液氨冻伤。

第3题:

某安全评价机构承担了一火电厂新建液氨储罐区项目的安全评价工作。评价人员在危险和有害因素辩识过程中产生分歧。下列关于液氨危险和有害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氨是烟气脱硫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B.液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容易引起冻伤

C.液氨蒸发后产生黄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液氨也称为无水氨,是一种白色液体


答案:B

第4题:

当液氨车间发生液氨泄漏事故时,下列拟采取的应急措施当中错误的是( )

A.影响区域内所有人员向安全区域转移
B.紧急放空液氨储罐
C.关闭所有液氨管道阀门
D.喷水稀释泄漏的液氨

答案:B
解析:
液氨泄漏事故时,正确的应急措施是保障人员安全,堵漏,减小事故影响。

第5题:

液氨储罐发生泄漏导致人员中毒,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是抢救中毒人员并进行人员疏散,紧接着必须实施的另外一项重要任务是()。

A.冲洗稀释泄漏的液氨

B.堵塞或消除液氨泄漏点

C.调查液氨泄漏事故原因

D.检测周围空气中的氨气浓度


答案:B

第6题:

液氨管线突然发生爆炸或发生大量氨气泄漏时,抢修人员戴好防毒面具,判别事故部位,切断()来源。及时打开水喷淋系统,喷水吸收泄漏的氨气。

A.液氨

B.气氨

C.蒸汽

D.水


参考答案:AB

第7题:

液氨不是易燃介质,在编制事故紧急预案时应充分考虑到液氨的毒性程度,而无需禁止明火。()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误

第8题:

某安全评价机构承担了新建液氨储罐区项目的安全评价工作。评价人员在危险和有害因素辩识过程,对液氨危险和有害因素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氨是烟气脱硫氧化剂,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B.液氨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容易引起冻伤

C.液氨蒸发后产生黄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液氨也称为无水氨,是一种白色液体


答案:B

第9题: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液氨泄漏致人中毒事故后.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是抢救中毒人员和人员疏散,另外一项重要任务是( )。

A.堵塞液氨泄漏点
B.冲洗液氨泄漏点
C.调查液氨泄漏事故原因
D.检测周围空气中氨的浓度

答案:A
解析:
迅速控制事态,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测、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住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任务。

第10题:

液氨发生事故的形态不同,其危害程度差别很大。安全评价人员在对液氨罐区进行重大危险源评价时,事故严重度评价应遵守( )原则

A.最大危险
B.概率求和
C.概率乘积
D.频率分析

答案:A
解析:
最大危险原则是指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们的事故后果相差大, 则按后果最严重的事故形态考虑。概率求和原则是指如果一种危险物具有多种事故形态,且它 们的事故后果相差不大,则按统计平均原理估计事故后果。故本题选择 A 选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