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知识考试

青少年上网时要()A、把网络作为生活的全部B、善于运用网络帮助学习和工作,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C、利用网络技术窃取别人的信息D、沉迷网络游戏

题目

青少年上网时要()

  • A、把网络作为生活的全部
  • B、善于运用网络帮助学习和工作,学会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
  • C、利用网络技术窃取别人的信息
  • D、沉迷网络游戏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数据统计,我们认为对于青少年而言,健康上网有标准健康实现九小时。()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2题:

针对上网业务,PON口带宽模型测算时,通常要考虑指标有()。

A、业务并发率

B、上网带宽

C、带宽冗余系数

D、渗透率


参考答案:ABCD

第3题:

凡属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的信息,上网时要谨慎。( )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青少年上网文明公约是什么?


正确答案: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第5题: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化与网络化已经成为我国从政府到民间的共同努力目标;使用网络也已成为全民共同参与的日常行为。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将青少年上网视为洪水猛兽?难道是大多数孩子都没有自控力而导致上网过度?我国CNNIC调查(2007年)证实,网络使用人口最高的是占66.3%的20~35岁成年人,18岁以下青少年仅占17.2%。
这段文字主要讲述的是:
A.重视青少年上网的原因 B.“青少年上网=问题”的悖论
C.网络使用人口结构 D.青少年对信息化与网络化的重要性


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使用网络已成为全民参与的日常行为,然后用两个反问句强调了不应将青少年上网视为洪水猛兽,大多数青少年上网并不会导致上网过度,最后进一步用数据证明网络使用人口中青少年只占少数。由此可知,文段主要是在批驳对青少年上网反应过度的论调。本题选B。

第6题:

根据数据统计,对于青少年而言,健康上网的总平均时间为每周()。

A、约10小时

B、约15小时

C、约20小时

D、约25小时


答案:A

第7题:

在利用情绪的ABC理论对网络成瘾青少年进行矫治时,外来的激发性事件A指的是()。

A.上网内容
B.电脑或网络
C.青少年基于电脑或网络所产生的精神活动
D.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信念

答案:B
解析:
艾利斯创立的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经历了该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认知、解释与评价所引起的。这个理论又叫作ABC理论。A(activating events)是外来的激发性生活事件;B(belief system)是指个体诱发事件之后相应的信念系统,即他对这一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C(consequences)是指由B引起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激发性事件A是引起情绪与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B是引起人的情绪与行为反应的直接原因。同理,真正引起网瘾的原因是青少年基于电脑或网络所产生的精神活动。所以对网瘾青少年进行矫治时,应让其认识到产生网瘾的原因并不是电脑或者网络本身。故这里的诱发事件是指电脑或者网络本身。

第8题:

根据数据统计,对于青少年而言,健康上网的总平均时间每周约为()。


答案:9.30±0.62小时

第9题:

以前上网要交上网电话费和网费两部分,宽带接入后还要交上网电话费吗?


正确答案:不要。由于不采用拨号上网,因此您今后的电话费纯粹就是您通话的费用,网费则纯粹是上网的费用。

第10题:

制定和发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是为了()。

  • A、反对和限制青少年使用网络
  • B、教育青少年远离网络
  • C、引导青少年文明上网
  • D、传播网络技术知识

正确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