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继续教育

简述吸入性损伤病人的诊断及护理措施。

题目

简述吸入性损伤病人的诊断及护理措施。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女,34岁,汽油火焰烧伤头面部,声音嘶哑,听诊可闻及喘鸣及干啰音,X线示:气管狭窄影,血气分析正常,诊断为( )。

A、重度吸入性损伤

B、中度吸入性损伤

C、轻度吸入性损伤

D、特重度吸入性损伤

E、肺水肿


参考答案:B

第2题:

简述急性腹膜炎病人术前的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重点是执行非手术治疗措施、严密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必要时监测尿量,记录液体出入量。了解病人的感受,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变化。
2)体位
3)禁食、胃肠减压
4)遵医嘱补液、用药。
5)其他:尽量减少搬动和按压腹部,以减轻疼痛。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经常巡视病人,了解病人及家属的信息和心理支持需要,稳定病人情绪,向病人介绍有关疾病知识,提供信息和心理支持,鼓励其配合治疗和护理。

第3题:

严重烧伤病人多伴有吸入性损伤,重度吸入性损伤的病死率高达()


参考答案:80%

第4题:

简述全肺切除病人留置胸管的目的及护理措施。
目的: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意义在于引流切口创面的渗血、渗液,保持胸腔负压,利于肺复张。护理措施:妥善固定,保持引流装置的密闭和无菌,保持引流通畅,观察与记录,引流管的拔除及注意事项。

第5题:

简述肾盂造瘘病人的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术后24h内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观察患者的面色、四肢末梢循环等。术后注意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患侧腰部疼痛或肿胀情况以及引流受阻等情况,记录肾盂造瘘引流量、肾周围引流量、导尿管引流量及颜色,监测血常规及尿常规。及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2)导管护理:固定各导管,放置适宜的位置,避免扭曲、受压。妥善保持各引流管的通畅,如发现引流不畅,及时查找原因。肾盂造瘘管引流不畅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压力要低。认真观察引流液性质并记录
3)疼痛护理:安慰患者及家属,消除其紧张情绪,使用镇痛泵,教会使用的方法。遵医嘱使用减轻疼痛的药物,保持舒适的卧位减轻疼痛。
4)预防感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每日监测体温变化。保持引流管通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引流袋应低于腰部以下50cm发现敷料浸湿通知医生及时更换。如发现尿液混浊,可用0.5%呋喃西林溶液或生理盐水+抗生素造瘘口内冲洗。患者肛门恢复排气后,鼓励其多饮水,达到自洁作用。

第6题:

女性,26岁,火焰烧伤头面部,声音嘶哑,听诊可闻及喘鸣及干啰音,X线示:气管狭窄影,血气分析正常,诊断为

A. 轻度吸入性损伤
B. 中度吸入性损伤
C. 重度吸入性损伤
D. 特重度吸入性损伤
E. 肺水肿

答案:B
解析:
中度吸入性损伤病变主要侵及咽、喉和气管。主要症状:声嘶、上呼吸道梗阻;主要体征:气道梗阻、喘鸣、听诊干啰音。

第7题:

简述腹部损伤病人病情观察期间的护理措施。
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测BP、P、R一次,每30分钟校直一次腹部体征,每30~60分钟检查一次血常规,了解血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以及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必要时可重复行诊断性腹腔穿刺。维持体液平衡:
1)补充血容量:腹部损伤病人禁食期间须补充足量的液体,防治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有休克者,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快速输液、输血。
2)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3)采取合适体位:休克病人头和躯干抬高20°~30°,下肢抬高15°~20°,可增加回心血量及改善脑血流量。

第8题:

简述先兆子痫的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正确答案:护理诊断:①知识缺乏:缺乏对妊高征处理的相关知识②有母儿受伤的危险:与子痫发作时病人意识丧失有关③焦虑:与担心高血压及其对母儿的影响有关护理措施:①卧床休息,以左侧卧位为宜②指导病人摄入足够的水和富含纤维素的食品,及足够蛋白质的摄入③硫酸镁的用药护理④重度妊高征患者,保持病情稳定、预防子痫发生,为分娩做好准备①将病人安排在安静、光线较暗的病室,医护活动尽量集中②准备下列物品:呼叫器、放好床档防坠床、急救药物用物、产包。

第9题:

简述肾损伤病人保守治疗期间的护理。
(1)心理护理。
(2)绝对卧床休息2~4周。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缓解疼痛。
(5)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血尿及腰部肿块变化,及时发现并准确记录。

第10题:

简述补液病人的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和感觉情况、尿量、皮肤粘膜状况、周围静脉充盈情况,记录24h出入量,并了解血常规、血气分析、血清电解质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纠正缺水后应注意预防低钾血症的发生。
2)遵医嘱补液。
3)掌握补液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