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与侵权继续教育

2008年,作曲家甲创作了一篇歌曲《新年好》,后来交给歌唱家乙试唱。乙试唱后。甲比较满意,约定由乙在当地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过了几天,当地举行一次赈灾演出时乙演唱了此歌曲并引起轰动。第二天,当地举办了一次国际展览会,在开幕式上乙演唱了该歌曲并得酬金10000元。后来,甲认为乙不遵守约定,遂起诉乙侵犯了其著作权。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是()A、信息网络传播权B、广播权C、展览权D、放映权

题目

2008年,作曲家甲创作了一篇歌曲《新年好》,后来交给歌唱家乙试唱。乙试唱后。甲比较满意,约定由乙在当地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过了几天,当地举行一次赈灾演出时乙演唱了此歌曲并引起轰动。第二天,当地举办了一次国际展览会,在开幕式上乙演唱了该歌曲并得酬金10000元。后来,甲认为乙不遵守约定,遂起诉乙侵犯了其著作权。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是()

  • A、信息网络传播权
  • B、广播权
  • C、展览权
  • D、放映权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乙、丙、丁是思维天资极高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舞蹈家、画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确定其中每个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已知:

(1)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

(2)画家曾经为乙和作家两个人画过肖像。

(3)作家正准备写一本甲的传记,他所写的丁的传记是畅销书。

(4)甲从来没有见过丙。

下面哪一选项正确的描述了每个人的身份?

A.甲是歌唱家,乙是作家,丙是画家,丁是舞蹈家

B.甲是舞蹈家,乙是歌唱家,丙是作家,丁是画家

C.甲是画家,乙是作家,丙是歌唱家,丁是作家

D.甲是作家,乙是画家,丙是舞蹈家,丁是歌唱家


正确答案:B
【答案】B。解析:用排除法。根据(1)可知甲和丙不是歌唱家,因此排除选项A;根据(2)可知乙不是画家和作家,排除选项C、D。因此选择B。

第2题:

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要约,在要约到达乙公司后,又向乙公司发出一份“要约作废”的函件。乙公司收发室忘记将该函件交给总经理,后来乙公司提出只要将交货日期推迟,其他条件都可接 受。甲公司未予回复,双方缔约不成功的原因是( )。

A.乙公司对要约内容作了实质性的改变

B.乙公司的承诺超过了有效期间

C.要约已被甲公司撤回

D.要约已被甲公司撤销


正确答案:D
要约撤回是指要约发出后、生效前,要约人撤回要约;要约撤销是指在要约生效后,受要约人承诺前,要约人撤回要约。本题中已说明甲公司发出“要约作废”的通知是在要约已经到达受要约人后发出的,符合要约撤销的条件。要约一旦撤销就不存在,也就不会有承诺的问颗。故选D。

第3题:

纪念中学的高二学生甲创作了一首歌曲《岐江河的夜色》,乙经甲授权后演唱并将该首歌曲收录在由丙公司为其录制的唱片中。丁网站未经任何人许可,擅自将该唱片中的所有歌曲上传供网民免费下载。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丁网站()

A.侵犯了甲、乙的发表权

B.侵犯了乙、丙的播放权

C.侵犯了甲、乙、丙的复制权

D.侵犯了甲、乙、丙的信息网络传播权


参考答案:D

第4题:

甲创作了一首歌曲,乙经甲授权后演唱并将该首歌曲收录在由丙公司为其录制的唱片中。丁网站未经任何人许可,擅自将该唱片中的所有歌曲上传供网民免费下载。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丁网站

A.侵犯了甲、乙的发表权
B.侵犯了乙、丙的播放权
C.侵犯了甲、乙、丙的复制权
D.息网络传播权

答案:C
解析:
邻接权,是指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即作品传播者所享有的权利。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邻接权包括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广播组织权。《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9项规定,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著作权法》第41条第1款规定,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  《著作权法》第37条第1款规定:“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下列权利:(一)表明表演者身份;(二)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三)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获得报酬;(四)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五)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并获得报酬;(六)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

第5题:

甲作曲、乙填词,合作创作了歌曲《春风来》。甲拟将该歌曲授权歌星丙演唱,乙坚决反对。甲不顾反对,重新填词并改名为《秋风起》,仍与丙签订许可使用合同,并获报酬10万元。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春风来》的著作权由甲、乙共同享有
B.甲侵害了《春风来》歌曲的整体著作权
C.甲、丙签订的许可使用合同有效
D.甲获得的10万元报酬应合理分配给乙

答案:A,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合作作品的著作权。 《著作权法》第13条规定,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合作作品可以分割使用的,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甲作曲、乙填词,合作创作了歌曲《春风来》,所以该歌曲的著作权由甲、乙共同享有,A项正确。甲作曲、重新填词创作《秋风起》,即独立创作了一个新作品,并未破坏《春风来》的完整性,所以B项错误。甲、丙间的许可使用合同符合著作权法的规定,因而该合同合法有效,所以C项正确。《秋风起》是由甲独立填词、作曲完成的,甲是该歌曲的著作权人,与乙无关,甲无须将报酬分配给乙,所以D项错误。

第6题:

作曲家甲创作了一首歌曲《雪花飘飘》,唱片公司乙经甲同意并请歌星丙演唱,将该歌和其他歌曲一起制作成DVD唱片。某酒店将合法购买的该正版DVD唱片在其咖啡厅播放。关于该酒店行为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侵犯了甲的表演权

B.侵犯了乙的录制者权

C.侵犯了丙的表演者权

D.合法行为


正确答案:A
邻接权,是指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即作品传播者所享有的权利。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邻接权包括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广播组织权。《著作权法》第10条第1款第9项规定,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某酒店虽然是将合法购买的正版DVD唱片在其咖啡厅播放,但其仍侵犯了歌曲著作权人甲的表演权,因为甲并未许可酒店可用播放DVD的方式公开播送作品,因此A项正确,D项错误。《著作权法》第41条第1款规定,录音录像制作者对其制作的录音录像制品,享有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出租、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并获得报酬的权利。酒店是用合法购买的正版唱片播放歌曲,所以未侵犯乙的录制者权,B项错误。《著作权法》第37条第1款规定:“表演者对其表演享有下列权利:(一)表明表演者身份;(二)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三)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和公开传送其现场表演,并获得报酬;(四)许可他人录音录像,并获得报酬;(五)许可他人复制、发行录有其表演的录音录像制品,并获得报酬;(六)许可他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其表演,并获得报酬。”因此,酒店并没有通过信息网络方式播送歌曲,所以没有侵犯丙的表演者权,故C项错误。因此,选择A项。

第7题:

甲、乙、丙、丁是四位天赋极高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舞蹈家、画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确定其中每个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已知:
(1)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
(2)画家曾为乙和作家两个人画过肖像。
(3)作家正准备写一本甲的传记,他所写的丁的传记是畅销书。
(4)甲从来没有见过丙。
下面哪一选项正确地描述了每个人的身份?(  )

A.甲是歌唱家,乙是作家,丙是画家,丁是舞蹈家
B.甲是舞蹈家,乙是歌唱家,丙是作家,丁是画家
C.甲是画家,乙是舞蹈家,丙是歌唱家,丁是作家
D.甲是作家,乙是画家,丙是舞蹈家,丁是歌唱家.

答案:B
解析:
题干包含人物和职业两类元素,选项涉及了所有元素的对应关系,可以直接根据题干条件进行排除。根据(1)可知甲和丙不是歌唱家,排除A、C两项;根据(2)可知乙不是画家和作家,排除D项。故答案选B。

第8题:

甲创作了一首泰文歌曲,乙将该歌词翻译成了英文,丙演唱该英文歌曲时应当()

A.取得甲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B.取得乙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C.取得甲和乙的许可并支付报酬

D.无需取得甲和乙的许可,但要支付报酬


参考答案:D

第9题:

甲创作一首歌曲《太阳河》,乙在个人演唱会上演唱该歌曲,丙现场直播乙的表演,引起轰动效果。后丁音像公司请乙演唱录制成录音制品,并授权戊复制发行。
下列关于乙演唱该歌曲的说法,正确的有()。

A.乙演唱该歌曲需要经过甲的同意并支付报酬
B.乙享有该歌曲的表演权
C.乙享有该歌曲的表演者权
D.乙享有该歌曲的复制权

答案:A,C
解析:
乙演唱该歌曲需要经过甲的同意并支付报酬,乙享有该歌曲的表演者权。

第10题:

甲、乙二人自幼熟识,一天乙找到甲,交给甲1个纸包,里面有2万元现金,乙说在甲处暂放,甲问钱的来源,乙说是偷来的。数日后,乙又交给甲一个纸包,说是“白面”,找到买主就取走。后来乙听到公安禁毒行动的风声觉得放在甲处也不安全,于是托甲将纸包转交给乙的另一个朋友丙代为保管数日,甲便为乙转交。数日后乙到丙处取回毒品。甲的行为构成何罪?

A.窝藏毒品罪
B.运输毒品罪
C.转移毒品罪
D.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答案:A,C,D
解析:
参照《刑法》第347条、第349条第1款,明确一点,运输的定性,必须同时注意强调行为的主客观两个方面特征,不能因有转移行为就认定是运输毒品,而本案中,甲构成窝藏、转移毒品、毒赃罪,在上游犯罪即已实施完毕。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