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统考)

简述先秦时期儒、墨、道、法四家的重要思想。

题目

简述先秦时期儒、墨、道、法四家的重要思想。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大兴,( )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A.儒、墨 B.儒、道C.法、墨 D.道、法


答案:A
解析:
儒、墨两家的各种主张在当时影响甚广,故而成为显学。

第2题: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 A、儒、道、墨、法
  • B、墨、儒、法、道
  • C、法、儒、道、墨
  • D、道、法、墨、儒

正确答案:D

第3题:

战国时期并称“显学”的是()。

A、儒、道

B、儒、法

C、儒、墨

D、道、法


参考答案:C

第4题:

西汉时的司马谈将“诸子”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六家之中,对后世影响甚巨的是()。

  • A、儒、墨、道、法
  • B、儒、墨、道、名
  • C、儒、道、法、阴阳
  • D、儒、道、墨、阴阳

正确答案:A

第5题:

宋代出现的新儒学是哪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

  • A、儒、道、佛
  • B、儒、道、法
  • C、佛、道、法
  • D、儒、道、墨

正确答案:A

第6题:

先秦时期被称作“显学”的是:()

  • A、儒、道
  • B、墨、法
  • C、儒、墨
  • D、儒、法

正确答案:C

第7题:

概述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法”“墨”四家的主要主张。


正确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从而使中国大地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大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墨子、韩非子等等,他们纷纷著书立说,提出各自拯救社会的方案与措施。说“百家”当然是夸张,主要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纵横家、农家、杂家、小说家等十家。其中儒、墨、道、法四家被称为“显学”,对后世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儒家主张推崇“人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法制”,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后来战国末期的秦国就是采用法家的主张,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帝国——秦朝;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世和民心。墨家主张“兼爱”,强调互相理解、宽容、平等,反对兼并战争。这些主张,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推动了我国社会向前发展。

第8题: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六家”是指()

A.阴阳、儒、墨、农、法、道

B.阴阳、儒、墨、纵横、法、道

C.阴阳、儒、墨、兵、法、道

D.阴阳、儒、墨、名、法、道


参考答案:D

第9题:

简述“儒”、“墨”、“道”、“法”、“兵”的管理哲学思想要点 


正确答案: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主张以“仁”为本、“正名”、“知天命”,提倡先富后教,以礼乐为教,修己治人等。在行政管理上主张施行仁政;在教育管理上主张以学“礼”为基本内容,并倡导“不耻下问”、“举一反三”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方法;经济管理上主张“节用”、“薄敛”、“使命以时”。
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从物质利益是一切争斗的原因这一思想出发,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尚贤”,“节用”、“尚俭”“节葬”,“天志”、“明鬼”等。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从“道”生万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哲学思想出发,反对人为地制造出一些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规则,主张“自然无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提倡“损有余而补不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提出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
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从趋利避害的人性观出发,主张法、术、势相结合的统治术,提出“抱法处势”的管理思想。
以孙子为代表的兵家强调全局的重要性,强调对知识的掌握,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求争取主动权;提出“奇正相生”的观点,着重“奇正形胜”的管理思想。

第10题:

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正确答案: 儒家代表人物有孟子和荀子。孟子认为人的天性都是善的,主张实行“仁政”,提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荀子认为人性本恶。
墨家代表人物是墨子,主张“非攻”、“兼爱”、“节用”等。
道家代表人物是庄子,认为一切都是虚无的,是非、生死、祸福都没有区别。
法家代表人物,战国前期有李悝、商鞅等,战国末年突出代表是韩非。主张君主专制,提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