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社会工作者

方案设计题:杨某三年前没有考取高中,父母希望他补习,但是杨某没有听取父母的意见,而是在社会上游逛,结交了一些不良的同伴,最终因盗窃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今年刚刚被释放。请针对他的情况设计一份服务方案。

题目

方案设计题:杨某三年前没有考取高中,父母希望他补习,但是杨某没有听取父母的意见,而是在社会上游逛,结交了一些不良的同伴,最终因盗窃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今年刚刚被释放。请针对他的情况设计一份服务方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问题的陈述与分析:杨某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社会歧视、家庭拒绝、同伴疏远、就业困难、学习中断等多重压力困扰。
(二)方案设计:1.方案目标:协助杨某回归家庭,远离不良群体,为其寻找学习机会,使其学业能够继续,为其以后工作打下基础。2.方案实施策略:(1)社会工作者为杨某提供更生保护,具体内容和方法包括中途宿舍、安排就业等。(2)针对就业升学辅导、家庭关系重建、远离不良群体三个方面开展工作。(3)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秉持接纳的理念,不能歧视工作对象,要根据年轻人的特点提供服务。3.方案执行:主要包括提供服务、整合社区资源、联系服务机构、监督执行进度等。4.方案评估:包括方案执行情况评估、活动参与人员对各个环节的满意度评估以及效果评估等。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杨某三年前没有考取高中,父母希望他补习,但是杨某没有听取父母的意见,而在社会上游逛,结交了一些不良的同伴,最终因盗窃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今年刚刚被释放。请针对他的情况设计一份服务方案。


正确答案:

第2题:

2007年2月,李某骑自行车下班回家,经过十字路口时,李某没有等对面绿灯亮就试图抢道穿过马路,不料被路过的一辆汽车撞成重伤。事后交警查明,汽车驾驶者杨某属于正常行驶,车况良好,对于李某突然横穿马路很难预料到。杨某投保第三人责任保险的最高限额是30万元。对于李某的医药费以及其他损失共计60万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李某的损失应当首先由杨某投保的保险公司理赔30万元,余下由李某自己承担

B.李某的损失应当首先由杨某投保的保险公司理赔30万元,余下由杨某完全承担

C.李某违反交通法规,杨某没有过错,李某应对其余30万承担主要责任

D.虽然李某违反交通法规,杨某没有过错,但也应由杨某对其余30万承担主要责任


正确答案:D
【考点】发生交通事故的保险赔偿
    【解析】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因此,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首先由保险公司承担无过错责任,超过责任限额的,机动车驾驶者再承担无过错责任。不过,与保险公司不同,在非机动车驾驶者违反交通法规并且机动车驾驶者在采取合理措施时,应当减轻机动车驾驶者的责任.但仍然应当承担主要责任。D正确

第3题:

杨某的父母平时白天经商,晚上打牌,对杨某缺少管教,致使杨某染有不良行为,初二期终考试成绩列年级最后一名,其父母认为杨某没出息,更加不管,不让杨某回家,杨某父母的做法合法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父母对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不得迫使其离家出走,放弃监护职责。

第4题:

被执行人张某不能清偿所欠李某的债务,同时张某借给杨某的现金足以保证张某履行债务,杨某到期却拒不偿还,法院因此向杨某发出履行到期债务的通知,但杨某在指定期限内既没有提出异议也不履行,法院因此可以裁定对( )的财产强制拍卖。

A.张某

B.张某或杨某

C.杨某

D.张某和杨某


正确答案:C

第5题:

2003年3月,杨某看中打工妹李某,于是开始追求李某。在遭到李某的拒绝后,杨某便以毁坏李某的名誉为要挟,要求李某嫁给他。在杨某的威胁之下,李某不得已嫁给杨某。有权申请撤销此婚姻的请求权人是()

A.杨某

B.杨某的父母

C.李某

D.李某的父母


参考答案:C

第6题:

杨某现年15岁,某晚潜入一居民小区盗得价值300余元的财物后随即离开,此时被小区保安甲发现,但是,由于杨某身强力壮,而甲身体比较瘦小,因此,甲当时并没有上前将其抓住,只是尾随杨某,待杨某走出小区来到小区外面的马路上时,为了防止杨某逃跑,甲用对讲机呼叫其他保安前来抓住杨某,此时,被杨某发现,于是为了抗拒抓捕,将甲殴打成重伤,然后逃走。问杨某的行为构成:( )

A.由于杨某没有达到法定年龄,因此无罪

B.故意伤害罪

C.抢劫罪

D.抢劫罪和故意伤害罪并罚


正确答案:C
【考点】转化型的抢劫罪
【解析】《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虽然刑法这里使用的是犯盗窃、诈骗、抢夺“罪”的字眼,但是,不能理解为是既遂,而只能理解为客观方面符合盗窃、抢夺、诈骗罪即可。

第7题:

胡军的父母生前是杨某的挚友。一次车祸中,胡军父母双亡成为孤儿,杨某想抚养他并且得到了胡军父母生前所在单位的同意。可是胡军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均表示反对,要求抚养胡军,而他们的年纪偏大,且经济条件较差。根据法律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胡军如果有识别能力,人民法院应征求他的意见后确定

B.胡军如果没有识别能力,人民法院应确定杨某为胡军的监护人

C.如果胡军同意杨某抚养,人民法院应当确定杨某为胡军的监护人

D.如果胡军有识别能力而不表达意见,人民法院应确定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为胡军的监护人


参考答案:A, D

第8题:

被执行人张某不能清偿所欠李某的债务,同时张某借给杨某的现金足以保证张某履行债务,某到期却拒不偿还,法院因此向杨某发出履行到期债务的通知,但杨某在指定期限内既没有出异议也不履行,法院因此可以裁定对( )的财产强制拍卖。

A.张某

B.张某或杨某

C.杨某

D.张某和杨某


正确答案:C

第9题:

杨某14岁,杨某父亲的好友何某非常喜欢杨某,赠与杨某高档自行车一辆,价值l400元,并同其签了赠与协议。下列关于该赠与行为效力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赠与行为无效

B.赠与行为须经杨某的父母追认才能有效

C.赠与行为可由杨某的父母请求撤销

D.赠与行为有效


正确答案:D
《民通意见》第6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接受奖励、赠与、报酬。他人不得以行为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为由,主张以上行为无效。”

第10题:

某日,张某驾驶大货车将行人杨某撞成二级伤残,该案中不是赔偿权利人的是( )。

A、杨某的妻子(因病致残,无劳动能力)

B、杨某的母亲(67岁)

C、杨某的女儿(某高中学生,18周岁)

D、杨某


参考答案: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