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

什么是宋明理学?

题目

什么是宋明理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面是某教师在“宋明理学”一课教学开始时的情况: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明理学的内容。宋明时期出现了理学并逐渐走向成熟,使儒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中国的学术思想和社会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在请同学们分为三个小组进行讨论。第一组讨论什么是理学;第二组讨论什么是心学;第三组讨论宋明理学的影响。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分组进行讨论。
问题:
(1)这位教师的做法是否合适 请说明你的理由。(6分)
(2)在历史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应注意哪些问题 (10分)
手动评分:本题共16分,您的得分保存


答案:
解析:
(1)不合适。首先,讨论问题不符合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不能落实历史教学目标。其次,小组讨论问题并不是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讨论,题目过于宽泛,无针对性、探究性,不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最后,教师没有对讨论方法做出指导,讨论后没有进行交流评价,达不到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的要求。
(2)课前准备。
①有效组合,组员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小组讨论法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组织形式。讨论小组构成注意层次搭配、性别协调。还有性格互补。
②课堂讨论的内容务必符合课程标准相关培养目标,教师要根据三维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确定教学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历史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
③精心设题,注重课前调查和探究。
小组讨论法教学是“围绕某一中心问题”,表明讨论是有一定目的性、方向性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理解。所以讨论问题必须富有挑战性、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批判性,进而激发他们在课堂上讨论、探究的欲望。
课堂讨论。
①课堂讨论的过程要坚持民主性、全面性、有效性和鼓励性的原则。
②创设问题情境,形成良性循环。
古人云:“善思则得,善诱则通,诱思交融,百炼成钢。”我认为,“诱”在这里体现的就是教师引领、指导的策,“思”则体现学生的参与内质,只有把“诱”调谐到“思”的频率上,才能发生谐振,才能使教与学和谐一致,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当然,学生如何思、思什么,就要看教师“诱”的艺术和水平了,即问题的设计是关键。
③教师变主导为指导,彰显学生主体参与地位。
需要提醒的是采用小组讨论法教学,教师就应该变主导为引领和指导,把课堂的主人翁权利还给学生,不要经常向学生暗示你心中所谓的正确答案,也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论是什么,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
课后活动——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讨论课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抽出相应时间指导学生开展阅读史书、编辑历史小报、撰写历史小论文以及举行历史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更动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展示能力的机会。

第2题:

什么是宋明理学的“性无善恶”思想?


正确答案: 按程颢的推论,不但善恶无法言先天,就是“性”之概念亦难以表达,一旦表达,就已经是性之发动而善恶生,亦即“人生而静”以下的现实人性了。不论性善还是性恶之性,其实均是后天所起;均与本性无关,本性只是静而无所谓善恶。
到南宋初,二程后学胡安国、胡宏父子进一步提出了“善不足以言性”、性善为“叹美之辞”而实“不可以善恶辨”的观点,强调性作为哲学本体和最高范畴,是超越后天的善恶评价的。所以除了赞叹性的美好外,连圣人也“无得而名焉”,自然善恶“不足以言之”。
胡氏父子的思想对中国心性哲学思考本体与善恶的关系影响极大,明代王守仁等性无善恶的观点,均可以从性本静而超越善恶的角度上去给予解释。在他这里,本体境界是超越性的,不能混同于情感、意念层面的后天善恶观念。善恶是心体动而为意念之后的产物。即不能以现象态的价值判断去规范本体。

第3题:

宋明理学 名词解释


答案:理学也称为性命义理之学,它从理论上回答自然与社会现象统一性问题。它以探讨道体和性命为核心。

第4题:

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宋明理学的主要特点:以形而上学为论证方式;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以融合佛道为工具手段。

第5题:

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程颢
  • B、程颐
  • C、朱熹
  • D、戴震

正确答案:A,B,C

第6题:

宋明理学有哪些主要的流派及其理论形态?


正确答案: 宋明理学的主要流派及理论形态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理本论一一程朱道学(理学)派。
理本论即主张以理为本。程朱认为理是宇宙的本体、事物的本质和人性的根据。理本论的重心在于回答形而上的存在之理对形而下的气化世界的意义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即理本论的内容体现在理气论的辨析之中。朱熹坚持理本体对于世界的先在性,并通过理生气、理支配气、理气不离和理气二物几个基本观点和为人性论提供立论根据的“性即理”的原则而予以展开。
第二、心本论一一陆王心学派
心本论即主张以心(良知)为本。陆王以心为宇宙的本体,重点在论证“心即理”或心理为一。心与理虽然是同一的实体,但毕竟理源出于心,反对程朱的客观天理论。王守仁主张知行合一,批评程朱的格物穷理是分心与理为二,通过“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的概念过渡,力求将心学的心即理与道学的性即理统一起来。
第三、气本论一一张王气学派
气本论即主强以气为本。气学主张太虚一实,气化即道,王廷相、王夫之都对程朱的以理为本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在认可理气不离的前提下,肯定气外无理,不是理为气本,而是理根于气。并立足物质不灭的基础,论证了气化世界的绝对性和永恒性。

第7题:

以朱熹为代表的一大批思想家建立了庞大的思想体系,历史上称之为“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是宋明理学的著名口号。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 A、道家
  • B、儒家
  • C、墨家
  • D、法家

正确答案:B

第8题:

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陆九渊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标准答案:C

第9题:

在宋明理学中,天理具体指的是什么意思?()

  • A、道理
  • B、三纲五常
  • C、理学
  • D、儒家学说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宋明理学就其本质而言,他是继承了前人思想而演变而来的。所以宋明理学包含了()等思想。

  • A、儒家
  • B、道家
  • C、玄学
  • D、佛家

正确答案:A,B,C,D